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光谱法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或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药物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292 K和311 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种黄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试验数据采用Stern-Volmer拟合方程处理及双对数方程处理,进一步证明结合反应引起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染料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染料木素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4.37×106(27 ℃)、6.45×10b(37℃)和6.76×106(47℃).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染料木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64 nm(27℃)、2.68mm(37℃)和2.71 nm(47℃).热力学数据表明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引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染料木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荧光法研究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Tris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用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345nm)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308K时结合常数KA(分别为4.22×104、3.95×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2、1.0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5.67nm);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构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共存物亚硝酸钠、葡萄糖或维生素C对白杨素(CH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共存物时,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值为10~3~10~4数量级,结合位点数n近似等于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亚硝酸钠、葡萄糖、维生素C分别参与下,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静态猝灭转变为动态猝灭,葡萄糖的参与使白杨素与BSA之间作用力类型由疏水作用力转为氢键与范德华力,亚硝酸钠或维生素C的分别存在不影响白杨素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三种外加试剂的单独参与均使得白杨素与BSA的结合常数明显增大,结合位点数略有增加,但仍维持在1左右.初步探讨了共存物影响白杨素与BSA结合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水溶液中除草醚(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P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运用位点模型计算298 K、308 K、318 K时结合常数K_A分别为6.97×10~4、5.25×10~4 、4.9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8、0.92、0.96.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NP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19 nm;用同步荧光技术初步考察了N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鸟嘌呤(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H能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热力学公式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类型。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G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技术发现AZP和6-MP对BSA的构象均有影响;AZP和6-MP与BSA摩尔比为1:l时,根据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作用距离rAZP-2.94,r6-MP-4.10,说明AZP和6-MP与BSA的猝灭过程中都存在能量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