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邹标 《化学教育》2014,35(1):68-69
正1实验装置介绍与优点1.1装置介绍利用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制取气体,将制取气体与喷泉实验相结合,设计了快捷、连续、通用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左边的烧瓶与分液漏斗组合为气体发生装置;倒置的漏斗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喷泉实验结  相似文献   

2.
王穗萌 《化学教育》1988,9(4):34-34
制备Cl2、HCl、CO,SO2等气体时,通常需要加热,采用常见的装置,由于在反应加热过程中,气体受热膨胀,瓶内压力较高(大于常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难以滴加。我们改进后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装置改进的原理是:利用导管(玻管或橡皮管),将分液漏斗上端与蒸馏烧瓶连通,构成一个简易恒压装置,使漏斗液面压力与瓶内压力相等。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在反应加热过程中便可顺利滴加。这里我们介绍三种连接方法:1.利用“T”型管(即三通管)连接,如图1,2.利用医用大号注射针头连接,如图2。  相似文献   

3.
Ⅰ实验目的: 了解塔式法制造硫酸基本原理及生产过程,并取得在实验室中以塔式法制备硫酸的实验技术。Ⅱ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仪器装置:取干燥塔3,4,5平排分置,其中3和5的上口,分别装置分液漏斗9和10于其上部,干燥塔2上部装上滴液漏斗8和输水管12,并联接燃烧室(金属管或瓷管)1和干燥塔3中间,干燥塔6上部装滴液漏斗11,并联接于洗气瓶7和干燥塔5之间,洗气塔7出口处和水压抽气机相联,其装置如图2。  相似文献   

4.
吕生华 《化学教育》1988,9(3):33-33
1.如图示,在具支试管A内放入锌粒3g,B中放入固体高锰酸钾4g;在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盐酸20ml,储气瓶中注满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打开止水夹,然后开启分液漏斗,使浓盐酸逐滴加入试管B,产生的氯气通过具支导管进入试管A,待试管A呈现黄绿色时,打开储气瓶上的开关,关闭分液漏斗和止水夹。  相似文献   

5.
刘美喜 《化学教育》1984,5(4):43-43
一仪器装置(见图1) 1 250毫升广口瓶。2 250毫升分液漏斗,选下端颈长一点的。如果太短;可用橡皮管接一段玻璃管。3 双孔橡皮塞。4 活塞。5 尖嘴玻璃管,供收集氢气或点燃氢气用。6 垫片:选一块剪成略小于广口瓶内径的软质塑料片<药瓶盖即可>中心打一个孔(可插入分液漏斗颈),周围打若干小孔,靠广口瓶底的一面可用烙铁焊上三个高4毫米的脚如图1中的b、  相似文献   

6.
王先锋 《化学教育》2013,34(9):62-63
从装置图中可以看出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所需仪器繁多且特殊,此装置看上去美观,笔者在装配时,很难找到两个小型分液漏斗,改常规大小的分液漏斗致使装置庞杂,操作不便,无法组织学生实验或探究性实验,据调查,许多学校甚至演示实验都不能正常开设。  相似文献   

7.
项云 《化学教育》2009,30(10):63-63
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做,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吸潮而导致失败。为此笔者利用分液漏斗设计出一种仪器简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无污染的实验方法,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实验装置如图一、演示顺序1. 在小烧杯内放好细铁丝圈。2. 用漏斗向小烧杯内注入浓硫酸,使酸液面接近细铁丝圈。3. 细铁丝圈上平放一小块滤纸。4. 向滤纸上滴一滴氧化钴的浓溶液。5. 扣上大烧杯。二、观察13-15分钟即可看到滤纸上红色液迹由外向中心逐渐变蓝,至20分钟时液迹干燥并全部变蓝。  相似文献   

9.
潘明先 《化学教育》2008,29(1):71-72
关于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笔者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所述实验装置和步骤进行实验,总未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液漏斗上没有“mL”值刻度标尺,因而从分液(滴液)漏斗往烧瓶中滴入无水乙醇时,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滴入无水乙醇的体积;并且,在滴入无水乙醇时,常因乙醇跟钠激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氢气,压强突然猛增,大量氢气和乙醇气体从玻璃旋塞液流孔经乙醇层外逸,致使实验失败。(2)氢气的体积由测量乙醇跟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广口瓶里压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包括由广口瓶到量筒…  相似文献   

10.
仪器制作1.鼓泡口的加工如图中装置,除(5)以外,其余均需烧制。(5)可用60°角的漏斗代替。各鼓气泡口的另一端,都套上橡皮乳头。2.肥皂液的制备1克肥皂适于盛40ml热水的烧杯中,再加入4—6ml甘油、2—4滴浓氨水、少许尿素和蔗糖,搅拌充分溶解。3.氧气和甲烷分别收集于球胆中。甲烷的制取称取6克烘干的无水醋酸钾固体研细,再称取3—6克烘干的碱石灰,混合均匀可放入硬质试管底部加热。  相似文献   

11.
凌云清  李清 《化学教育》1993,14(1):39-39
本实验过去都是先把钠块加热然后通气,反应过程中有污染而且仪器不易洗净。现改为用钠箔进行实验,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又不需要加热。仪器装置如图,分为分液漏斗、反应器和吸收器三个部分,反应器内管有孔玻璃管凹处放少量玻璃丝,并用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插入拉尖的尖嘴玻璃管的尖嘴口内,另一端插入不打孔的橡皮塞内。  相似文献   

12.
吴健强 《化学教育》1988,9(4):36-37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介绍,制一氧化碳要取250ml烧瓶一个配双孔塞,附分液漏斗和短弯导管各一。然后用浓硫酸与甲酸加热80℃至90℃制一氧化碳。此实验规定浓硫酸用40至50ml,甲酸5至10ml。我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认为:1.分液漏斗、烧瓶容器过大,盛装浓硫酸和甲酸的量过多,浪费药品较严重。2.因为烧瓶容器较大,加热反应排空气的时间不易掌握。若空气未排完收集的一氧化碳点燃易发生爆炸,若排空气的时间过长,又怕大量的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影响教师的身体键康。3.一般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分液漏斗没有,一氧化碳制取就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3.
郭同宽 《化学教育》1985,6(4):45-45
我们利用注射器,组装成一种多功能的气体发生器,现以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物为固、液)为例,介绍如下: 装置如右图。操作先将10毫升注射器的活塞抽掉,得空筒(或用分液漏斗)作反应器,内装5克锌粒,配上带弯玻管(或带阀门弯玻管)的橡皮塞,固定在铁架台上。另用50毫升注射器作容器,具有活塞、刻度,体积可变,内吸15毫升6M盐酸(或20%H2SO4)。在其乳头处连一段橡皮管,另一端与10毫升注射器空筒乳头(或分液漏斗杆)相连。使50毫升注射器乳头稍倾向上,低于反应器,推进容器活塞,将酸液压入反应器,此时反应发生,乳头向下固定50毫升注射器于另一铁架台上。  相似文献   

14.
在几滴硫酸和气态的氨作用下,由演示法或实验室法可以制备出固体形式的铵盐。由于放热反应的缘故,所放出的水份被蒸发掉,盐就结晶出来。 1.演示实验:图1介绍一种作为制取晶状铵肥,例如(NH_4)_2SO_4,的变样的装置。在教学中,为了了解试验的目的起见,首先开始加热氨水溶液。再来了解氯化钙管4的用途。然后,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用以证明有气流存在的跳跃的小球7上去。在学生们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地进行解释。如果氨自管6开始放出后,那么就在不断地加热下从分液漏斗10一滴一滴地加入硫酸溶液(2:1)。为  相似文献   

15.
杨远南  彭维芳 《化学教育》2006,27(2):44-44,55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能力考查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而实验题又正是综合能力考查的首选题型之一。对实验题的特点及导向进行分析会有效地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质量。1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及导向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的都具备以下共同的特点:(1)形式上不再出现大型装置的连接,均是小型的又带有研究性的试题。(2)命题的立意上往往用常规搭建平台考查创新。如2002年化学实验的考查,既有氨气的制备方法的常规考查,又有喷泉实验装置的改进创新;2003年的既有制氢氧化亚铁的常规考查,又有氢氧化亚铁的制取的改进和创新。(3)重操作细节的考查。如2002…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主要研究硅钼蓝法对测定高纯钠中微量硅的可行性,包括钠的取样、处理及分析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按制定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精确度也符合工业钠、试剂级钠及核级钠的要求。 (一)主要仪器、实验装置和试剂 1.751-G型分光光度计。 2. 附有循环净化系统的惰气-真空手套箱及高纯钠净化回路。其作用及结构见文献。 3.溶钠装置:包括氩气钢瓶、氩气水洗瓶及50毫升的塑料溶样瓶及冷却杯等。 4.主要试剂:①碳酸钠中和液:称基准碳酸钠23g于塑料杯内,加100ml水溶解,加2滴0.1%溴酚蓝指示剂,用1:1硫酸中和至黄色,过量1滴硫酸,冷后稀至150ml,存于塑料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育》1996,17(Z1):43-48
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练习八化学实验(A)第Ⅰ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相似文献   

18.
高增尊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给滴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锥形瓶中放入石灰石,广口瓶、大烧杯中分别盛约1/2体积的水,大试管中加入15毫升氨化食盐溶液,并检查气密性。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水温上升至36。C。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保持在此温度下,旋动滴液漏斗的旋塞,给锥形瓶里放入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经过洗瓶,通入氨化食盐溶液中,约3分钟左右,在大试管中即有大量碳酸.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 ,没有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实验进行演示 ,为了用事实说明 CO2 溶于水 ,有助于学生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性质的理解 ,本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 实验步骤(1 )按装置图所示 ,连接好装置 ,检验其气密性。(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烧瓶 CO2 气体。 (3)塞紧烧瓶塞 (注意 :小气球囊内不留空气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 ,向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 ,待小气球刚鼓起时 ,关闭活塞 ,振荡烧瓶。    平底烧瓶 (5 0 0 m L)分液漏斗玻璃导管    乳胶薄壁小气球囊双孔橡皮塞2 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孙颖  康凤兰 《化学教育》1987,8(3):41-42
1.实验仪器 200-250毫升的抽滤瓶1个,分液漏斗1个,横孔试管2—3个,250毫升的烧杯1个,带暗孔的单孔胶塞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