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小兵  朱骏 《物理学进展》2006,26(3):482-489
掺杂与组构共生结构都是增大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BLSFs)剩余极化(2Pr)的有效手段。同价元素掺杂时,2Pr的变化由氧空位浓度,晶格畸变程度,铋氧层的完整性,以及掺杂离子与氧离子的形成的共价键强弱有关。高价阳离子对A、B位进行掺杂时,都可降低氧空位浓度并减弱其动性,从而增大2Pr。两种不同的BLSFs组构成共生结构后,铋氧层以及与之相连的氧八面体的结构都发生变化,使共生结构的2Pr大于其任一组成单元。2Pr的增大还可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来实现,如进行高温(高于居里温度)淬火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MnOOH一维纳米线,通过MnOOH在不同气氛和温度中煅烧得到尺寸和形貌相似的不同锰氧化物,并用于以O2为氧源的苯甲醇液相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MnO2对苯甲醇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XPS、SEM、TEM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可能影响反应活性的一些因素. MnO2的良好催化性能可能与其晶格氧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以及氧化还原能力有关. 通过简单的焙烧处理,可以使MnO2催化剂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用阳极碲化过程在Hg1-xCdxTe上生长纯Te膜,此过程要求2个阶段,首先生长阳极化硫化物/氧化物膜,第二步将此膜转化为阳极化碲化物膜,XPS研究认为阳极化硫化物/氧化物膜完全转化为阳极化碲化物膜是可能的,控制初始膜中硫和氧的浓度,即发控制阳极化生长碲化物薄膜中的碲浓度。  相似文献   

4.
龚海梅  李言谨  方家熊 《物理学报》1997,46(7):1400-1405
提出了脉冲式阳极氧化生长碲镉汞表面钝化膜的方法.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一种新颖的脉冲式阳极氧化装置,获得了优于传统恒流方式生长的碲镉汞阳极氧化膜界面,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俄歇电子能谱和光电导衰退法观测了脉冲氧化对碲镉汞表面的影响.探索到一种能够使表面复合速度降得最低的最佳脉冲氧化条件.对脉冲氧化膜的生长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掺杂与组构共生结构都是增大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BLSFs)剩余极化(2Pr)的有效手段.同价元素掺杂时,2Pr的变化由氧空位浓度,晶格畸变程度,铋氧层的完整性,以及掺杂离子与氧离子的形成的共价键强弱有关.高价阳离子对A、B位进行掺杂时,都可降低氧空位浓度并减弱其动性,从而增大2Pr.两种不同的BLSFs组构成共生结构后,铋氧层以及与之相连的氧八面体的结构都发生变化,使共生结构的2Pr大于其任一组成单元.2Pr的增大还可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来实现,如进行高温(高于居里温度)淬火等.  相似文献   

6.
强关联电子体系具有多序参量耦合且极易受到外场高效调控的特性.钴氧化物(LaCoO3)是一类典型的多铁性(兼具铁弹性和铁磁性)氧化物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过去,针对钴氧化物的研究都集中于应力作用下的铁弹性相变和结构调控方面.近年来,研究人员新奇地发现钴氧化物薄膜在张应力作用下发生顺磁到铁磁相转变,但其根源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实验证据表明应力将会导致钴离子价态降低产生自旋态转变,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应力诱导的纳米畴结构会呈现高自旋态的长程有序排列,才是钴氧化物薄膜铁磁性的主要原因.本综述主要介绍近几年来钴氧化物薄膜和异质结中自旋与晶格之间关联耦合效应的系列进展.在保持钴离子价态不变时,通过薄膜厚度、晶格失配应力、晶体对称性、表面形貌、界面氧离子配位和氧八面体倾转等结构因素诱导钴氧化物薄膜的自旋态可逆转变,从而形成高度可调的宏观磁性.进而,研究者们利用原子级精度可控的薄膜生长技术构筑了单原胞层钴氧化物超晶格,通过高效的结构调控,实现了超薄二维磁性氧化物材料.这些系列进展不仅澄清了强关联电子体系中晶格与自旋等序参量之间的强耦合关系,而且为实现氧化物自旋电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利用内耗和介电的方法研究铋系铁电材料的一些结果。钛酸铋系铁电体作为一种无铅材料在铁电存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其内部与氧空位有关的力学和电学弛豫行为的测量,并进一步通过对氧空位弛豫及关联行为的研究,揭示了钛酸铋系铁电材料中掺杂、微结构以及铁电性能之间内在的联系。这些结果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影响铁电体剩余极化与铁电疲劳的因素,对于指导并优化现有铁电体的铁电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报道了对铁电畴、相变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力学与介电方法是研究铁电性能及澄清机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翟晓芳  云宇  孟德超  崔璋璋  黄浩亮  王建林  陆亚林 《物理学报》2018,67(15):157702-157702
室温单相多铁材料非常稀缺,磁性元素掺杂的铋层状钙钛矿结构Aurivillius相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单相室温多铁材料,但由于缺少单晶类样品,这一类多铁材料研究主要是围绕多晶类块体或者多晶薄膜展开,它们的磁、电等性能研究大都采用宏观探测方式,因此这类多铁材料的多铁性机理研究进行得非常困难.近年来在高质量单晶薄膜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磁性元素掺杂和不同周期结构的铋层状氧化物多铁单晶薄膜.这些单晶薄膜在室温下大都具有层状面面内方向的铁电极化,以及比较小的室温磁化强度,低温区存在第二个磁性相变.通过X射线共振非弹性散射实验发现元素掺杂会改变金属和氧原子之间的氧八面体晶体场的劈裂,能够增强铁磁性.另一方面,通过极化中子反射实验发现薄膜主体的磁化强度远小于通常探测的宏观磁化强度,说明单晶薄膜中磁的来源及其磁电耦合机理和多晶块体很可能是不同的.铋层状单晶薄膜的多铁性对未来继续改善这类材料的多铁性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EPR,XRD,SEM,XPS,TPR,DSC等手段综合考察了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联系,研究表明,油脂常压加氩时铜铬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组份是一种CuO和CuCr2O4的紧密结合物,其中Cu,Cr分别以Cu^2+,Cr^3+形式存在,氢化反应后Cu^2+形式存在。氢化反应后Cu^2+被还原成Cu^0,而Cr^3+不变,研究还表明,当焙烧气氛中氧较充分时会使催化剂中一部分Cr^3+氧化成Cr  相似文献   

10.
天然杂质对黄铁矿的电子结构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琼  陈建华  郭进 《物理学报》2011,60(9):97801-0978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平面波赝势方法对含天然杂质黄铁矿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二十种天然杂质:钴、镍、砷、硒、碲、铜、金、银、钼、锌、铊、锡、钌、钯、铂、汞、镉、铋、铅和锑,对黄铁矿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杂质中,杂质能级主要由它们的d轨道产生,而在主族金属及非金属杂质中,杂质能级主要由它们的s或p轨道产生.含铜、钼、砷、金、银或镍的黄铁矿对氧的还原的电催化能力增强.除锌、钼、钌、砷、锑、硒和碲外,其余杂质能增强黄铁矿表面俘获电子的能力,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概率减小.光学性质计算表 关键词: 天然黄铁矿 杂质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钴铬氧化物CoCr2O4对四氢萘催化氧化的比活性和得到萘满酮的选择性均高于单组分氧化物CoO和 Cr2O3的。用EPR方法对三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四氢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V2 O5 /SiO2 和V2 O5 P2 O5 /SiO2 催化剂 ,用XRD、TPR、IR、TPD和微反应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晶格氧活泼性、化学吸附和异丁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活性组份在无定型的SiO2 表面上呈超细粒子均匀分布 ,表面活性位主要由Lewis碱位 (V =O键的端氧、V -O -V键的桥氧 )和Lewis酸位 (Vn + )构成 ,PO43 - 的引入可以降低表面Lewis碱位V =O键端氧的活泼性 ;异丁烷分子主要通过两个甲基中H双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Lewis碱位V =O的端氧上 ,PO43 - 的引入使异丁烷的吸附强度略有下降 ;异丁烷在V2 O5 P2 O5 /SiO2 催化剂上反应产物主要是i C4H8、MAL、MAA和COx,PO43 - 的引入可以明显的提高部分氧化产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复式晶格磁振子晶体的模型,该模型由两种铁磁材料散射体周期排列在另一种铁磁材料基底中构成.应用超原胞的思想拓展了平面波展开法,用于数值计算研究自旋波在复式晶格磁振子晶体中的本征性质本文数值计算了由两种大小不同的铁(Fe)-铁(Fe)圆柱体交替正方排列在氧化铕(EuO)基底材料中构成的二维复式晶格磁振子晶体的带结构,研究了带隙宽度随体积填充率的变化行为,并与同一铁(Fe)圆柱正方排列在氧化铕(EuO)基底材料中构成的简单晶格磁振子晶体的带隙结构随体积填充率的变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复式晶格可以优化或调节自旋波带隙的宽度和频率位置.  相似文献   

14.
La—Ce—Mn系钙钛矿型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Ce^4+,部分取代La^3+的La1-xCexMnO3钙钛矿型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随Ce^4+取代量x的增大,La1-xCexMnO3催化剂越易被还原,其还原活化逐渐降低,对于CO,CH4氧化的反应其活性有一最大值,CO反应x的0.4,CH4反应x为0.2,这是由于随x值的增大,催化剂晶格缺陷增多,晶格氧的化学势增大,以及CeO2杂质相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在CO氧化和用H2还原  相似文献   

15.
松香与甘油酯化稀土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珍 《光谱实验室》2002,19(5):708-710
本文分别用三氧化二钇、三氧化二钕、混合稀土氧化物作为松香与甘油酯化时的催化剂,研究了稀土氧化物的用量对酯化反应的温度和产物色泽的影响。并用比色法测定了产物的色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氧化还原稳定的钙钛矿材料钛铌酸盐的B位晶格中掺杂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锰元素提高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复合电极电催化性能.研究发现,锰元素成功取代钛铌酸盐B位的Ti/Nb.掺杂后的样 品的离子电导率在800 oC下的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下的离子电导率分别提高了约1和0.5个数量级.基于掺杂后的钛铌酸盐基复合阴极,氧离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水蒸汽的电流效率在有和无还原气体保护下分别提高了25%和3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利用内耗和介电的方法研究铋系铁电材料的一些结果.钛酸铋系铁电体作为一种无铅材料在铁电存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其内部与氧空位有关的力学和电学弛豫行为的测量,并进一步通过对氧空位弛豫及关联行为的研究,揭示了钛酸铋系铁电材料中掺杂、微结构以及铁电性能之间内在的联系.这些结果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影响铁电体剩余极化与铁电疲劳的因素,对于指导并优化现有铁电体的铁电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报道了对铁电畴、相变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力学与介电方法是研究铁电性能及澄清机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会生 《物理》1997,26(10):583-589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和很强的各向异性,因而对于铜氧面之间的耦合性质以及它们与超导电性的关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高温超导研究的热门话题,利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制成超晶格是研究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体超晶格在探讨高温超导体维度问题方面的主要结果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钴铈复合氧化物在催化氧化中吸附氧的EP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铈及其复合氧化物,考察了其对对甲酚催化氧化的性能,复合氧化物表现出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用EPR方法对3个催化剂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其在可控气氛下与对甲酚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O2-可能为活性氧物种,其吸附量及配位环境可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Ni3V2O8催化性能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微波加热,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Ni3V2O8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H2-TPR,XPS,TEM和电导等技术表征,分析研究了Ni3V2O8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ODH)制丙烯催化性能与其表面物种的关系.XRD,TEM和电导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得的Ni3V2O8催化剂晶粒均匀,平均粒径为30 nm,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TPR和XPS实验结果显示Ni3V2O8催化剂中,晶格氧可以较容易转换成未完全还原氧,使催化剂内各种价态的钒之间易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形成氧缺位,从而催化剂的表面含有较多未充分还原氧物种O-和V4 物种.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当丙烷的转化率为18.60%,丙烯选择性达到60.02%,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比文献报道的NiO和Ni3V2O8共存催化体系中的丙烯选择性高,说明Ni3V2O8催化剂中存在未充分还原的O-和V4 物种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