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_2O_2与CO_2气体的反应在高师教材(见北师大等编《无机化学》下册652页)和(中学教材(见高中化学上册86页)都列出了反应方程式。但怎样验证这个反应不仅中学教材没有介绍,而且高师实验教材(如北师大等编《无机化学实验》)也未提及。由于这个反应能产生氧气,所以在防毒面具、高空飞行和潜水艇中用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供氧。学生对这一  相似文献   

2.
Na_2O_2与NO不能反应吗郭怀亮(河北万全中学076250)在近几年的一些化学刊物上[‘1,很推崇这样一种题目:让一定体积的CO。和NO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后,缩小到一定体积,推测原混合气体中CO。和NO的可能体积比。解题依据是:CO。与N...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 ,没有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实验进行演示 ,为了用事实说明 CO2 溶于水 ,有助于学生对 CO2 气体溶于水这一性质的理解 ,本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 实验步骤(1 )按装置图所示 ,连接好装置 ,检验其气密性。(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一烧瓶 CO2 气体。 (3)塞紧烧瓶塞 (注意 :小气球囊内不留空气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 ,向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 ,待小气球刚鼓起时 ,关闭活塞 ,振荡烧瓶。    平底烧瓶 (5 0 0 m L)分液漏斗玻璃导管    乳胶薄壁小气球囊双孔橡皮塞2 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关于NO2、NO与Na2O2能否反应的问题,一些文献[1,2]已有了肯定,但其反应结果却与本人多次实验结果有较大出入;且NO与Na2O2反应时,也未保证NO的纯度,尚难说明问题。现将本人实验及其结果报告如下。一、实验及结果1.当Na2O2过量时,NO2与Na2O2。的反应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两小匙过氧化钠(保证纯度)粉末,将NO2通入锥形瓶中,迅速塞上瓶塞,可看到锥形瓶中NO。的棕色迅速变为无色。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瓶底烫手(若NO。气流较大,能使Na。0。表面闪现火花,以致使锥形瓶炸裂)。反应结束后,打开瓶塞(很难打…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上册指出: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等。Na_2O_2的漂白作用,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它与氯气、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的漂白作用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戚万友 《化学教育》2007,28(3):57-57
薄T吹墓缗┟褚脖荒扇牍┏」芾?但供给有别于农场正式在编职工。三年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7.
超细Y_2O_3具有尺寸效应和稀土元素的双重特性,广泛应用于MLCC,超耐热合金等高新材料。在前期获得晶型Y_2(CO_3)_3的基础上,对Na_2CO_3沉淀制备超细Y_2O_3粉体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温度、浓度等条件相比,搅拌陈化过程对Y_2(CO_3)_3粒度的影响较大,可以使针状和片状聚集的类球形Y_2(CO_3)_3粉体逐渐分散转化成粒度更小的颗粒;实验最终在并流加料、反应温度40℃, pH 5.5~6.5, YCl_3浓度1.0 mol·L~(-1),加料速度10 mL·min~(-1),搅拌转速600 r·min~(-1), 40℃搅拌陈化48 h的条件下可得到D_(50)=3.77μm,(D_(90)-D_(10))/2D_(50)=0.70的Y_2(CO_3)_3;在550℃较低温度下焙烧2 h后,得到了D_(50)=2.69μm,(D_(90)-D_(10))/2D_(50)=0.97的超细氧化钇粉体。研究为Na_2CO_3沉淀制备超细Y_2O_3工艺提供基础和可能,对提高Y_2O_3产品附加值和减少普通Y_2O_3积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H2O2-Na2S2O3反应体系的反应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分离检测方法,并对此反应体系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pH 4.76时硫代硫酸盐氧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物有:亚硫酸盐、连三硫酸盐、连四硫酸盐、连五硫酸盐、连六硫酸盐、连七硫酸盐和硫酸根,pH越低越易生成更高的连多硫酸盐;在氧化H2O2过量的情况下反应对硫代硫酸盐来说为一级反应,并测得了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
赵立国  齐俊林 《化学教育》2010,31(12):73-73
笔者在课上用教材[1]介绍的方法为学生做/焰色反应0 演示实验时,当未用蓝色钴玻璃片, 直接用肉眼分别观察了钠和钾的焰色反应, 看到的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几乎看不出差别; 当透过蓝色的钴 玻璃片分别观察钠和钾的焰色反应时, 看到的火焰颜色均为蓝紫色, 也几乎看不出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Mo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R和TPD研究了CO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CO2在Cu-NiMoSiO上的表面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O2在上述催化剂上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形成线式吸附态、剪式吸附态和卧式吸附态;CO2卧式吸附态具有良好的表面反应活性,在一定温度下可解离为吸附的CO和O。这种新生态O具有良好的选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1.原理酒石酸铅受热分解产生的CO还原Fe_2O_3。 2.酒石酸铅的制法把5g酒石酸钾钠和5g硝酸铅分别溶于50ml蒸馏水,配成酒石酸钾钠和硝酸铅溶液,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和,就产生白色的酒  相似文献   

12.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一化学教材[实验4-3]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分为两步进行,尤其是第二步操作较繁琐,收集和检验氢气的方法对于演示实验也欠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H_2S和SO_2定量反应的演示实验曾灼先,蔡建河,林贤波(广州华南师范大学510631)H2S和SO2反应能生成硫黄,从定性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极易做成功的实验,但是,能否在实验中体现出H2S和SO2之间反应的定量关系呢?这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定量实验。为...  相似文献   

14.
以Na2WO4为催化剂,H2O2(30wt.%)为氧化剂,考察了环己烯合成己二酸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的物料比为Na2WO4·2H2O∶H3PO4∶H2O2∶C6H10=5∶20∶400∶100(mmol比),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为60℃,加热回流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102℃,反应时间为2 h,此时己二酸的产率最高为63%。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影响己二酸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顺序为:反应温度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时间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  相似文献   

15.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贵川 《化学教育》2000,21(9):42-42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中学化学里的一个重要反应.做好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对于学习硝酸的性质有很大帮助.但是,该实验又是一个棘手的实验,按教材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很难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增压O2/CO2燃烧是一种可高效分离回收CO2的新兴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压空气、常压O2/CO2燃烧存在较大差异。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增压条件下总压、氧浓度、气氛及粒径等反应参数对美国烟煤和淮北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煤的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增压O2/CO2气氛下,随着压力或氧浓度的增加,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煤样整体燃烧速率加快。压力提升、氧浓度增加及煤粉细化均可改善O2/CO2气氛下煤样的着火特性。常压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基本属于一级反应;增压O2/CO2气氛下,低温区属于0.5级反应,而高温区属于1.5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苯的溴代反应是苯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笔者利用一次性注射器,设计出了全封闭式的“苯的溴代反应”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东城化工厂是以少花钱多办事,缺什么制什么的方针,最近用“土”法试制成许多新的产品,已投入生产的硫代硫酸钠(海波),制作简便,设备简单,是很值得推广的。由于医药、影片事业的发展,对海波的需要日益增多,以前所需多依靠进口和上海,广州等地生产,外地  相似文献   

19.
Na_2S_2O_3与过氧化合物之间的非线性化学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_2S_2O_3与过氧化合物(H_2O_2和Na_2S_2O_8)的反应在batch和CSTR中的动力学情况,发现无催化剂时在CSTR中Na_2S_2O_3被H_2O_2和Na_2S_2O_8氧化有稳态振荡出现,在Na_2S_2O_3-H_2O_2-H_2SO_4反应体系中振荡范围外高低流速体系稳定定态(Pt电位和pH)皆处在振荡反应同一极值状态边,Cu~(2+)催化反应中有可分离的催化振荡过程和无催化振荡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3个阶段反应机制:氢离子正反馈反应、负反馈反应(非催化负反馈和催化负反馈)及过渡反应,可合理解释硫代硫酸钠被过氧化合物氧化过程中出现的非线性化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合成甲醇反应中CO_2和微量O_2的作用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TPD-MS联用,“原位”X-射线衍射和原位红外光谱等实验技术以及催化反应动力学装置,对合成甲醇反应CO_2和微量O_2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当CO_2浓度在1.0—8.0%范围内,可使甲醇合成反应速率加快。合成反应中适量O_2的作用是在反应过程中先转变为CO_2或吸附态CO_2,然后反应在含适量CO_2的合成气氛下进行。对CO_2的作用机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并对CO_2存在下的多途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反应气氛中CO_2浓度在1.3%左右,即可维持高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可降低甲醇中的水含量。此结果对改进合成甲醇工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