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出发,研究了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外语学习者特点,应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进行了培养元认知策略意识及发展双重认知风格等教学策略的教学实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解题反思是根据原认知理论对数学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  相似文献   

3.
珠心算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训练。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珠心算训练能开发人的大脑,尤其是开发右脑,通过双手拨珠,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平衡开发。珠心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等智力品质,能增强计算能力。经过珠心算训练后,其心算能力为什么能极大提高?其心算的脑机制是什么?与普通心算比较,心算过程中涉及的脑区有何差异?本研究采用基本认知测验、ERP技术、脑成像和脑涨落图技术对珠心算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数学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解问题,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对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不仅要把"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解"作为研究的目标,而且也要把"解题活动"作为对象,把学会"数学地思维"、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解题者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首先需要对问题的信息有充分的感知,使问题的信息与大脑里贮存的信息相互作用,进行科学的决策,通过严格的推演,得出正确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看,数学解题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伯梅 《中学数学》2023,(24):62-63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认知解决相应的问题,换言之,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让他们学以致用.解题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利用数学认知、思想、方法等来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验证认知、反思学习状况的过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解题、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这三部曲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过程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好三部曲,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顺利完成任务,提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服装类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2评论类型(属性/体验)×2认知闭合需要(高/低)的组间实验,通过分析注视时间、注视点数、回视次数、购买意愿的实验数据,以便探究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与属性型评论相比,消费者对体验型评论的注视时间更短,注视点数更少,回视次数也更少,购买意愿却更大;与低认知闭合需要个体相比,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的注视时间更短,注视点数更少,回视次数也更少,购买意愿却更大;并且评论类型与个体认知闭合需要之间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服装类产品在线评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及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7.
认知策略引导思维的过程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G.Polya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有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目标?前提与目标有什么差异或联系?等等,这些问题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事实上,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以指导解题是应用认知策略有效地引导思维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是用来引导或调整注意、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方法.任何一个数学问题要得到解决,总要应用某些认知策略,策略是否适宜常决定问题解决的成败.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以前解类似问题所用的…  相似文献   

8.
波利亚对“解题的进步”这个话题是相当重视的 .在他的名著《怎样解题》中有这样两小节 :“进步与成功”(又译“进展与成就”) ,“进展的标志”.他说 :“必须在解题中试求明了一般是什么造成了进步与成功的”.本应与各级考试的评分标准划定中紧密联系的“解题的进步”这一课题 ,在数学教育评价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是遗憾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各级数学考试试题的“参考解答与评分标准”,总是清一色的只写一二个解答 ,然后分段划定一个“评分标准”就了事了 .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分段记分方式合理吗 ?科学吗 ?需要或有可能作改进吗 ?每一个分数点 ,是否都真实地反映了考生的“解题的进步”?大纲强调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总是很少能在“评分标准”上反映出来 ?为什么不可以列一个能反映出考生已基本看清了解题思路的 (倒推 )分析的评分点 (即能写出这样的“分析”也给分 ) ?完全可以期望 ,评分点设置的改革 ,会对扼制不讲分析的“题海战术”产生振荡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人们头脑中的内化.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受、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然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本逻辑结构、自身心智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其认知结构是散乱的、不规范的,缺乏条理和有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整合其认知结构.使其能在解题时,通过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整合后的认知结构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活动 ,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信息的提取、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利用 .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地捕捉信息 ,并对提取到的信息加工处理 ,是顺利完成解题活动的基础工程 .那么如何提取信息 ,并对信息加工、处理以及利用呢 ?1 了解解题信息的来源是获取  相似文献   

11.
万伟东 《中学数学》2012,(22):95-9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对学生而言,学数学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做数学题.数学解题过程是个体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解题切入点不同,运用思维方法不同,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也不同.培养数学解题能力,事实上要靠学生自己去经历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几何概型问题,同学们普遍感到对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理解不透、区别不清,对为什么要用几何概型来解题模棱两可.怎样来破解几何概型问题,消除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的疑惑呢?我们以人教A版必修3教材中的两道例题为例来分析、寻找破解的策略.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数学课型通常都穿插着解题研究的教学,一题多解是解题研究教学的重要方式,这已经形成了共识.本文再来推崇解题研究教学的另一种方式——在某些数学解题的前后要简明审题和及时变题,期能提高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概率统计课程中拓广引申式教学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研究的是随机现象,有许多本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模式.学生初学时会面临全新的困难.如何让学生较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着重介绍了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拓广引申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正>解题反思是对题目条件、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解题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在学习中如果对解题的条件、解题的方法、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等方面加以反思,就可提高认知思维水平,优化思维品质.1.反思题目条件,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例1在锐角△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所对的边,若C=2B,求c/b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数学知觉风格的学生在几何学习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为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是图形的性质,要求学生能分辨图形所给出的信息,洞察隐藏在图形中的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子图形,何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对添加辅助线后能否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评估等,这些问题对场依存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7.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Flay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简言之是“认知的认知,反思的反思”.元认知概念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解题者在执行解题策略时,均会接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1 模式识别解题的心理机制 当主体接触到数学问题之后,首先要辨别题目的类型,以便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和决策它们的最佳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模型:(1)模板理论.人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由过去经验形成的各种外部模式的复本(模板),当一个外界模式与记忆中已贮存的某个模板重叠时,就达到了模式识别的目的.(2)原型理论.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它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原型理论对模式识别的解释意味着只要存在相应的原型,模式识别便可实现.(3)特征理论.  相似文献   

19.
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展示平台——解题记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加卫 《数学通报》2006,45(8):53-5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就内在的思维活动而言,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被看成“问题空间”的不断转换.这里的“问题空间”是指任务范围的内部心理表征,包括对目标、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等等的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建构的“问题空间”的质量是问题解决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舍费尔德曾以解题记录的方式去研究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取“解题记录”的方式去展示学生“问题空间”转换的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在教学中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当你面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时,你首先需要阅读理解,感知题目的条件是什么?解题目标是什么?联系、联想沟通问题条件和目标涉及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有关解答技巧.识别模式,分析差异,进而快速写出试题的规范解答过程.当然,解答完毕再做出一些必要的反思总结,这样的解题习惯,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思维,有利于优化自己大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形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