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同时测定镧及其它轻稀土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佩勋  任英 《化学学报》1989,47(7):688-693
报导了以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La、Ce、Pr、Nd、Sm为分析对象, 采用五个已知组成的标样, 通过全选主元的Gauss消去法求得单组分的吸光常数。据此再用可变误差多面体法求解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 实践证明, 此法不仅减小了实验误差和手工计算时间,而且考虑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可变误差多面体法也是解决这类问题更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分光光度法为同时分析相互干扰的多组分体系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文献报道的线性规划、因素轮换优选、因子分析、正交分解及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已显示了计算分光光度法的优越性。在所报道的工作中,测定某单组分的吸光常数时,大都没有其它组分共存,依据α=A/bc来计算其吸光常数。但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以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La、Ce、Pr、Nd、Sm为分析对象,采用五个已知组成的标样,通过全选主元的Gauss消去法求得单组分的吸光常数。据此再用可变误差多面体法求解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实践证明,此法不仅减小了实验误差和手工计算时间,而且考虑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可变误差多面体法也是解决这类问题更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计算机和分光光度法结合起来,根据DBC-偶氮氯膦与稀土元素形成有色配合物的吸光系数之间的差异,把十五个稀土元素分为六个组分(加上显色剂共七个组分),利用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期解决铝合金中钇及稀土总量的测定问题。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用可变多面体及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同时分析多个单一稀土元素的可能性。详细地考察了测定波长数目及位置、不同形式的目标函数及吸光系数、约束条件、样品组成以及试验误差等因素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了改进结果准确度的途径,获得了有指导意义的经验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可变误差多面体法处理多波长吸光光度数据同时测定了复方新诺明制剂模样和五个批号实际样品中磺胺甲恶唑(SMZ),甲氧苯氨嘧啶(TMP)的含量,11份模拟样中SMZ、TMP的回收率分别为99.8%和100.3%,复方新诺明片和注射液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可变误差多面体法测定多组份稀土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三种显色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以DBC-偶氮氯膦为显色剂,在盐酸-草酸介质中,对15个稀土元素进行吸收光谱测定。按吸收光谱的差异,将15个稀土元素分为镧、钇、钕、钆、镝、镱六组。用可变误差多面体的计算方法,考察计算参数及约束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其中以浓度上限的影响较大。为此,提出“浓度上限选代法”,以期克服其影响。该法用于同时测定铝-稀土合金样品中镧、钇、钕、钆、镝、镱6个稀土组的含量,结果与与荧光光谱分析法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群重叠法,讨论正多面体分子对称性轨道的一般造法和变换系数S的计算方法。以正二十面体分子为例,构造了三角组分系的对称性轨道,并把S—系数计算结果列于附表。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立的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由定义直接构算模拟立方元胞中各粒子Voronoi多面体的逐次切割法,以及对熔融LiCl在急冷过程的四个温度下共二万余个Voronoi多面体的面数、体积、侧面多边形、侧面面积等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讨了退化和非退化的Voronoi多面体与计算精度的关系。计算清楚地表明,不同的相具有不同的局部结构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98K,系统的Voronoi多面体分布极为集中。文中还根据Voronoi多面体的信息计算了各温下Li~+离子和Cl~-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数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我们建立的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由定义直接构算模拟立方元胞中各粒子Voronoi多面体的逐次切割法, 以及对熔融LiCl在急冷过程的四个温度下共二万余个Voronoi多面体的面数、体积、侧面多边形、侧面面积等信息的统计分析结果。讨了退化和非退化的Voronoi多面体与计算精度的关系。计算清楚地表明, 不同的相具有不同的局部结构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98 K, 系统的Voronoi多面体分布极为集中。文中还根据Voronoi多面体的信息计算了各温下Li~+离子和Cl~-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数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磷脂脂肪酸组分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胶基质为固定相,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SPE-GC)分离检测血清总磷脂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优化了SPE的洗脱方式及甲醇洗脱量,探讨了衍生化步骤的优化条件。该法对磷脂中各脂肪酸组分测定的线性相关系数约为0.999,回收率在80%左右;日内误差小于4.8%,日间误差小于8.9%。用固相萃取柱分离磷脂简单、快速、有效,用气相色谱检测磷脂中脂肪酸组分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氨的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宝生  朱彤 《分析化学》2005,33(8):1192-1198
氨是大气中重要的碱性微量组分。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大气中氨的采集技术进展,包括其原理、干扰、误差来源、优缺点及应用等,重点介绍了滤膜法、扩散管法与各种氨自动分析仪。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铈形貌对Au/CeO2催化剂催化氧化CO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分别为棒状、立方体和多面体,通过溶胶沉积法将金颗粒沉积到不同形貌氧化铈表面制得了Au/Ce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的不同形貌对CO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棒状(110 100)和多面体(111 100)氧化铈作为载体时的催化剂活性比立方体(100)作为载体时的活性高.在低温段,多面体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活性,而在高温范围,棒状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测定混合干扰组分改进的多波长K系数法。首先采用参比波长组及测量波长组,组中各波长以吸光度的和参与K系数和△A的计算,以减少测量误差;其次K系数的测定在含有所有干扰组分的溶液中进行,以减少组分吸光度非严格100%加和引起的误差,K系数的求解使用算术平均值法,而不用量小二乘法,以减少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14.
王鼎聪 《中国科学B辑》2006,36(4):338-346
提出了一种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 熔盐/超增溶胶团自组装法. 发现了熔盐的超增溶现象, 并提出了超增溶自组装机理. 在5%VB值小于1的表面活性剂和烃类组分形成连续相的反相胶束中超增溶自组装95%的熔盐, 熔盐形成多面体立方相, 并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以静电吸附方式组装. 以超增溶胶团为纳米反应器, 熔盐与沉淀剂在胶团中进行原位合成. 该原位合成法具有不用水为溶剂、最大的沉淀量、粒子呈纳米级粒子和粒径分布范围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矿—中华铈矿系列稀土矿物的多体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晶学模块法研究了黄河矿,中华铈矿和氟碳铈钡矿的晶体结构。三种矿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五种相同的配位多面体及其单链。多面体链相互联接组成两种似层状模块(H)和(Z)。  相似文献   

16.
测定混合物组成及组分含量的热重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微商热重法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比混合物和可能组分的热重曲线及其微分曲线,比较它们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及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的失重量可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同时可以确定各组分的含量。该法对各组分含量的测定误差在5%以内,相对标准偏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17.
可变孔径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孔径膜是一类全新的选择性分离膜,其对物质的分离机制不同于目前一般的膜分离过程。在分离过程中,随着外界条件(如 pH 值、形成配合物、外加电场等)的变化,一这种膜的孔径或透过通道能够发生可控性变化,从而有效地对透过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本文介绍了膜孔径变化的原理、膜材质选择与结构设计,以及可变孔径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化中煤灰熔点和黏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灰中硅铝含量及硅铝比对煤灰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灰熔融点和黏度与组分关系的优化模型,并对宽组分范围的煤灰熔点、黏度关系进行探讨。获得了更加精确的灰熔点预测模型,全液相温度模型预测误差为±40℃,实验值和预测值的标准误差为25℃。采用修正的Urbain模型和Roscoe模型相结合,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低黏度下对数黏度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误差为±0.1;高黏度下黏度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误差为±0.2。结果表明,基于煤灰组分分类的拟合结果优于涵盖宽组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化学短程序和中程序的Voronoi多面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和玻璃中的化学短程序是其物理模型的一个基本问题.Voronoi 多面体的计算和统计,提供了一种研究原子间短程化学有序的方法.然而,Voronoi 多面体只能描述原子最近邻的局域堆垛结构,为考察化学有序与距离的关系,特别是短程序、中程序及其间的过渡,我们提出Voronoi 多面体套的概念,并建立了它的计算方法.Voronoi 多面体套(详称胀套Voronoi 多面体)是Voronoi 多面体的直接推广.随着胀套级的递增,它由近到远地描述了原子的各层次的近邻之堆垛结构,细致地刻划出化学有序  相似文献   

20.
硼烷的结构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多面体硼烷的结构规则,建立了硼烷成键分子轨道数与其硼多面体骨架的顶点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并表述为统一的拓扑公式。对于单多面体硼烷结构,该公式与Wade规则等价,但是它还可以用于讨论各种稠合型多面体硼烷的结构。按此公式,可以认为硼烷的成键分子轨道数由硼多面体骨架完全确定。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对此给以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