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发现Nd(P_(507))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Nd(naph)3-Al(i-Bu)3催化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的交替共聚,发现Nd(naph)3-Al(i-Bu)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1kj/mo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氯丙烷(ECH)交替共聚,发现Nd(naph)3-Al(i-Bu)3(naph=环烷酸)是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及催化剂浓度毕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92.3kJ/mol。  相似文献   

4.
黄士力  房江华 《化学研究》1999,10(4):34-36,40
研究了马来酸酐与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及Fe(acac)3 Al(i Bu)3 α,α’ 联吡啶络合物(acac= 乙酰丙酮) 催化马来酸酐(MA) 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特征,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马来酸酐与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及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络合物(acac= 乙酰丙酮) 催化马来酸酐(MA) 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特征,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稀土络合物Nd(P204)3,Nd(P507),Nd(naph)3,Nd(acac)3.3H2O与烷基铝组成的二元体系催化剂用于共聚马来酸酐(MAn)与环氧丙烷(PO)获得成功,并采用1H-NMR研究了共聚的优良催化剂,可得到高转化率,高交替度共聚物,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2000-3000,1.3-1.7,共聚物中MAn的摩尔含量40%以上。共聚物组成及序列分布与投料比,催  相似文献   

7.
马来酸酐与环氧丙烷开环共聚,所得聚酯具有功能团(C=C),可以通过接技、交联待方法改变其性能,马来酸杆与环氧化物开环共聚合成聚酯,所用催化剂通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和稀土 事物等,我们在铁系催化丁二聚合和马来酸酐与苯乙烯共聚的基础上,首次将Fe(acac)3-Al(i-Bu)3-α,α′-联吡啶催化剂用于马来酸酐与环氧化物开环共聚,发现该催化剂催化共聚反应具有时间短、收率高、共聚物交替度高等优点,并测定了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Fe-Al络合催化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Fe(acac)3 Al(i 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制得富于交替的白色粉末共聚物.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86kJ/mol.  相似文献   

9.
Fe—A1—α,α′—联吡啶催化PA与PO,PA与ECH开环共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房江华  章哲彦 《分子催化》2000,14(2):129-132
用Fe(acac)3-A1(i-Bu)3-α-α′-联吡啶(acac=乙酰丙酮)催化邻苯二甲酸酐(PA)与环氧丙烷(PO)、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氯丙烷(ECH)开环交替共聚。研究了Fe/A1、Fe/α,α′-联吡啶摩尔比对聚合的影响;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共聚物的交替度,测得共聚物中邻苯二甲酸酐含量达46%以上。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速度与单体浓度及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PA-PO、PA-  相似文献   

10.
以戊二酸锌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环氧丙烷与马来酸酐的开环共聚反应;优化了聚合条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其分子量.结果表明,戊二酸锌可以有效地催化马来酸酐与环氧丙烷的开环共聚,从而以较高转化率得到交替度较高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Nd(naph)3-Al(i-Bu)3催化马来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Nd(naph)3-Al(i-Bu)3催化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d(naph)3Al(iBu)3催化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房江华黄士力(宁波师范学院化学系,宁波315020)沈之荃(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环烷酸钕,交替共聚,邻苯二甲酸酐,环氧丙烷分类号O643/TQ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acac)3-Al(i-Bu)3(acac=乙酰丙酮)催化降冰片烯(NB)与丙烯酸甲酯(MA)共聚反应条件影响、第三组份影响及催化剂铁铝比影响.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并用电镜分析了共聚物的膜结构.结果表明,铁系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并可获得能够形成有序多孔膜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正> 烯类化合物在自由基、阴离子或阳离子共聚中,表征单体反应活性比的竟聚率主要依赖于链增长机理,而在配位聚合中,竞聚率不但依赖于链增长,而且还依赖于单体在催化剂中心金属原子上的配位。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文献已有不少报道。Carrick发现,当用各种过渡金属盐和烷基铝组成的催化剂对乙烯-丙烯共聚时,丙烯的竞聚率按下列次序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羟丙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聚合后过氧基团以侧基的形式被保留在共聚物大分子链上,凝胶色谱分析发现:随原料单体中D120比例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随D120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高于D120单体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苯乙烯与D120的竞聚率为:γD120=0.98,γHPA=0.72。  相似文献   

16.
用CpTi(OBz)3/MAO催化体系合成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合产物经丁酮、甲苯、四氢呋喃、氯仿连续抽提,并用已烷对丁酮的可溶级分进行再抽提;不同级分分别用GPC、^13C -NMR、DSC和WAXD等手段进行分析和表征。发现嵌段共聚物主要存在于氯仿可溶级分中,丁酮可溶级分基本上是无规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组成的混合物(己烷可溶级分为聚丁二烯,不溶级分为无规模聚乙烯)。GPS谱图表明该嵌段共聚反应具有单催化活性中心的聚合特征,^13C-NMR谱图显示该嵌段共聚物分子链由间规聚苯乙链段和聚丁二烯链段组成,WAXD图谱显示嵌段共聚物有较高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7.
rac-Et(Ind)_2ZrCl_2/MAO催化丙烯/1-辛烯共聚合的研究李勇,邴娟松,谢光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锆茂均相催化体系,丙烯,共聚合乙烯与长链一。烯烃共聚合制备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极低密度聚乙烯(VL...  相似文献   

18.
rac-Et(Ind)_2ZrCl_2/MAO催化丙烯/1-辛烯共聚合的研究李勇,邴娟松,谢光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锆茂均相催化体系,丙烯,共聚合乙烯与长链一。烯烃共聚合制备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极低密度聚乙烯(VL...  相似文献   

19.
徐景坤  Zhen-hong  Wei  Qiang  Xiao  Shou-zhi  Pu 《高分子科学》2006,(3):253-263
The copolymer poly(3-(4-fluorophenyl)thiophene-co-3-methylthiophen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from mixtures of 3-(4-fluorophenyl)thiophene (FPT) and 3-methylthiophene (MET) via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in boron trifluoride diethyl etherate (BFEE) and its mixed electrolytes with acetonitrile (ACN). The influence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 ratios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se copolymer films were elucidated by UV-Vis,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al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ar ratio of FPT and MeT units, when copolymer was electrodeposited from feed ratio of FPT:MeT = 1:2, was about 1.08:1.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CN into BFE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as-formed copolymer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模板法合成多嵌段状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共聚物(简称模板共聚物TP)在水溶液中的溶液性质和缔合作用.结果表明,模板共聚物具有明显的结构效应.不同于无模板参与聚合的无规共聚物(CP),模板共聚物随着溶液pH的降低或加入多价金属离子容易发生相分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加入Ca2+离子后,聚合物形成了大的分子间交联体,且随着Ca2+离子浓度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加,致使溶液产生相分离.随着溶液pH的升高,模板共聚物溶液粘度变化与丙烯酸均聚物具有相同的规律,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粘度有一个最大值,但模板共聚物溶液粘度升高幅度更大.TEM表明在粘度最大处形成了带状分子间缔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