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Ce^4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对氧化还原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的滴定计算式。结果表明,电极的系统误差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而且系统误差对Fe(Ⅲ)的影响比较大,对Fe(Ⅱ)的影响比较小。用刚开始滴定的实验数据,Fe(Ⅲ)的误差比较小;用接近化学计量点的实验数据,Fe(Ⅱ)的误差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铁的价态分析——钛量法测定矿石中的 Fe(Ⅲ)和 Fe(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的价态分析,一般是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借助于硫氰酸盐作指示剂的一价汞的目视汞量法测定在Fe(Ⅱ)存在时的Fe(Ⅲ);然后在另一份试液中,以二苯胺磺酸钠或o,o'一二氮杂菲为指示剂,用K_2Cr_2O_7滴定以测定Fe(Ⅱ)。也可用K_2Cr_2O_7法测定试样中的Fe(Ⅲ)和Fe(Ⅱ)合量后,另一份试液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加入硫磷混酸及二苯胺磺酸钠,以K_2Cr_2O_7滴定Fe(Ⅱ);再用差减法求得Fe(Ⅲ)的含量。二法虽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但都应用了污染环境的汞盐和铬盐;同时钒、砷、锑、钼、锰、铬等变价元素有干扰。为此,我们对文献介绍在磷酸介质中,以硫脲消除Cu(Ⅱ)、Mn(Ⅶ)、Cr(Ⅵ)、V(Ⅴ)、As(Ⅴ)、Sb(Ⅴ)及Ti(Ⅳ)等的影响,用TiCl_3滴定矿石中Fe(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3.
邻菲啰啉光度法常用于Fe(Ⅱ)测定,但受到试样中Fe(Ⅲ)对测定的影响,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生物浸出样品中Fe(Ⅱ)和Fe(Ⅲ)的同时测定.为此,基于Fe(Ⅱ)邻菲啰啉特征吸收曲线以及混合铁中Fe(Ⅲ)对Fe(Ⅱ)测定的线性影响关系,建立了基于Fe(Ⅱ)和全铁同时测定Fe(Ⅱ)和Fe(Ⅲ)的计算光度法,并研究了生物浸出样品中典型金属离子(Cu2+、Ni2+、Cd2+、Co2+)以及试样溶解与储放对测定的影响.方法可准确地测定含铁次生矿物和生物浸出液中铁价态组成,应用于生物浸出矿渣、细胞表面中常量或微量的Fe(Ⅱ)和Fe(Ⅲ)组成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细胞色素b5(cyt b5)与Fe(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Ⅲ)对cyt b5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结果,并结合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证明,Fe(Ⅲ)对cyt b5的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Fe(Ⅲ)与cyt b5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5.13nm。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Fe(Ⅲ)对cyt b5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Fe(Ⅵ)化合物因其强氧化性所展现的光明应用前景,正成为研究热点[1].相比之下,对Fe(Ⅳ)化合物人们却知之不多.据文献[2]报道,Fe(Ⅵ)化合物在高碱度溶液中呈绿色,且能稳定存在.通常被称作高铁酸盐的FeⅥ)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以FeO42-形式存在而呈紫色,高浓度时不稳定,在酸、碱介质中均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Fe3+或Fe(OH)3.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监测碱性溶液中Fe(Ⅵ)化合物的分解过程,发现除生成Fe(OH)3外,还有Fe(Ⅳ)化合物的绿色溶液生成.在此基础上,对完成这一转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结果,从而深化了对Fe(Ⅵ)和Fe(Ⅳ)化合物重要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建立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水中Fe(Ⅱ)和Fe(Ⅲ)的分光光度法。选择磺基水杨酸一邻菲罗啉混合显色剂作为显色体系,在合适的波长条件下,Fe(Ⅱ)与Fe(Ⅲ)的浓度比为1:15—10:1时均可以利用该方法同时准确测定Fe(Ⅱ)和Fe(Ⅲ)。对环境水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7%-4.57%,回收率为97.35%-104.50%。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对 Pt(111) 表面制备的 Fe 单层薄膜及其在不同环境气氛条件下的多种结构进行了研究. 在温度为 487 K 的 Pt(111) 表面制备出了完整的 Fe 单层薄膜Fe/Pt(111). 对 Fe/Pt(111) 依次升高温度进行超高真空退火, STM 和 XPS 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高于 800 K 时, 表面 Fe 原子扩散到次表层区域, 形成次表层 Fe 结构Pt/Fe/Pt(111). Pt/Fe/Pt(111) 在 O2 氧化气氛中经 850 K 退火可转变成表面 FeO 薄膜FeO/Pt(111). FeO/Pt(111) 结构在温和的 H2 还原气氛中 (600 K) 转变成表面 Fe 结构, 进一步的还原处理 (800 K) 则可以重新生成 Pt/Fe/Pt(111). 控制样品的环境气氛在 O2 和 H2 之间切换, 使得表面 Fe (FeO) 和次表面 Fe 可以重复地转变. 本研究实现了多种 Fe-Pt 表面结构的可控制备, 可为合理地设计高效、价廉的催化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亚瑞  马健伟  宋华 《化学通报》2006,69(11):849-852
通过两种方法合成出Fe(Ⅳ)溶液,研究了Fe(Ⅳ)溶液的反应性、稳定性以及添加其他离子对Fe(Ⅳ)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影响,并对Fe(Ⅵ)的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Fe(Ⅳ)离子的氧化性较Fe(Ⅵ)离子弱,可以氧化苯甲醇,而难以氧化间二甲苯;在Fe(Ⅳ)溶液中加入磷酸钠使其稳定性下降,而加入醋酸钠可显著提高Fe(Ⅳ)在溶液中的稳定性;Fe(Ⅳ)在溶液中的浓度越高越不稳定;随着碱浓度的增加Fe(Ⅳ)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增强且在碱水溶液中Fe(Ⅳ)比Fe(Ⅵ)更稳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HCl介质中,Fe(Ⅲ)催化H2O2氧化甲基橙和亚甲基蓝褪色的指示反应。通过测量510nm和660nm波长处催化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基于Fe(Ⅲ)的浓度与两波长处吸光度差值的加和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Fe(Ⅲ)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0.24μg/mL,用该法测定菠菜、紫菜、蛋黄中Fe(Ⅲ)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0%~4.6%,加标回收率为98.9%~104.6%。  相似文献   

10.
朱敦如  齐丽  程慧敏  沈旋  卢伟 《化学进展》2009,21(6):1187-1198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II)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ESST)效应和多功能的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并对Fe(II)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Fe(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在酸性和沸水浴条件下,Fe(Ⅲ)对高碘酸钾氧化鸡冠花红的反应具有非常显著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Fe(Ⅲ)的新的动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此法的线性范围为2.0~90ng/mL,检出限为1.89ng/mL,对于50ng/mL的Fe(Ⅲ)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14%,方法应用于水样中Fe(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自旋交叉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分子双稳态,可用作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器件。本文对近三年来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讨论了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的Fe(Ⅱ)自旋交叉配合物以及具有光致激发自旋态捕获(LIESST)效应和多功能的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并对Fe(Ⅱ)自旋交叉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B3LYP和BP86方法,对铁羰基衍生物Fe(CO)_3(PR_3)_2和Fe(CO)_2(PR_3)_3(R=Cy,OPh和Ph)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稳定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Fe(CO)_3(PR_3)_2的基态结构都为三角双锥的轴向双取代;对于Fe(CO)_2(PR_3)_3来说,三角双锥的腰部三取代(D_(3h))和腰部+轴向双取代(C_(2v))结构能量差别非常小.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膦配体向羰基铁基团存在电荷转移,使得Fe—CO之间的共价作用有效增强.含膦配体铁羰基化合物Fe(CO)_3(PR_3)_2的第一膦配体解离能比第一羰基解离能低,预示Fe(CO)_3(PR_3)_2的反应活性比Fe(CO)_5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六偏磷酸锡柱上色谱法,详细研究了Fe(Ⅲ)与其它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并用于摩尔盐,硫酸铜等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Fe(Ⅱ)/Fe(Ⅲ)和Cu(Ⅱ)/Fe(Ⅲ)分离比例分别为1000:1和1162:1。  相似文献   

15.
在金属离子参与下S(Ⅳ)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大气含水体系中S(Ⅳ)转化为S(Ⅵ)的重要反应.普遍认为大气中的主要金属元素 Mn,Fe,Cu和 Co对 S(Ⅳ)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尽管 Mn(Ⅰ)和 Fe(Ⅱ)对于 S(Ⅳ)催化氧化的化学动力学已被广泛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有关Mn(Ⅰ)和 Fe(Ⅱ)催化氧化的协同作用亦是人们争论的问题。本工作在分别研究了Mn(Ⅰ)和 Fe(Ⅱ)对 S(Ⅳ)氧化的催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 Mn(Ⅰ)和 Fe(Ⅱ)是否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另外,还探讨了Fe(Ⅱ)和活性炭、Mn(Ⅰ)和活性炭对S(Ⅳ)的氧化是否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水(除雨水外)中一般都含有铁盐,地下水中含亚铁盐较多,因空气的氧化,地面水中主要以Fe(Ⅲ)存在。天然水中含铁量一般较低,不致于影响人体健康,但是如超过0.3 mg·L-1则会产生特殊气味而不适于食用。工业上则视其用途有不同要求[1],如纺织、染色、造纸工业上用水含铁量不能超过0.2 mg·L-1。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环境中铁的测定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有关树脂相光度法单独测定Fe(Ⅲ)和Fe(Ⅱ)的研究已有报道[2~4],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利用Fe(Ⅲ)和Fe(Ⅱ)能在弱酸性条件下与1,10-二氮杂菲(phen)生成稳定有…  相似文献   

17.
以吡啶偶氮类螯合剂为配体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虽有报道[1~3],但还未见应用4-(5-氯-2-吡啶偶氮)-1,3-二胺基苯(5-Cl-PADAB)为配体与重金属螯合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文献。本文试图用反相分离方式研究Fe(Ⅱ)、Co(Ⅱ)、Fe(Ⅲ)与5-Cl-PADAB螯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并拟建立分离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同时测定Fe(Ⅱ)、Co(Ⅱ)、Fe(Ⅲ),3种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4×10-11、4×10-11和2×10-11g。该方法可用于矿样和天然水样分析,尤适于Fe(Ⅱ)、Fe(Ⅲ)的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香豆素-苯并咪唑荧光探针(HF-1)并将其应用于Fe(Ⅲ)检测,其结构用IR、~1H NMR、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探针HF-1以香豆素为荧光团并引入氮原子和氧原子作为识别基团以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Fe(Ⅲ)与识别基团络合后,HF-1表现出猝灭型的检测效果,并能在短时间内对Fe(Ⅲ)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地识别。另外探针HF-1合成路线简便、成本低、产率高,可实现对生物体内和环境中Fe(Ⅲ)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交联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rosslinked carboxymethyl konjac glucomannan,CCMKGM)对Fe(Ⅲ)和Cr(Ⅲ)的吸附行为。用FTIR和RAMAN对吸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CMKGM主要以配位的形式吸附Fe(Ⅲ)和Cr(Ⅲ);吸附在60min内达到平衡,遵从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中Cr(Ⅲ)较好地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pH对吸附量影响较大,适宜范围为3.0~7.0;CCMKGM对Fe(Ⅲ)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方程,而对Cr(Ⅲ)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7mmol/g和2.2mmol/g(298K);吸附为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加过程。CCMKGM对Fe(Ⅲ)和Cr(Ⅲ)的吸附具有吸附容量大、适宜pH范围宽、再生性好等特点,有望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污水处理及铁和铬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将PDT作为柱前衍生试剂,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Fe(Ⅱ)的新方法.样品经柱前衍生后,以ODS C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60%(体积分数)乙腈、60mmol/L的高氯酸钠和20mmol/L的乙酸-乙酸钠水溶液(pH 4.6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95nm,整个分离过程在14min内完成.考察了Fe(Ⅱ)在不同水样中的回收率,当Fe(Ⅱ)的添加量为20μg/L时,其回收率为99%~102%.峰高、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6%、2.87%和0.45%.方法的检出限为0.35μg/L(S/N=3).该法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Fe(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