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月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正式签署禁令,要求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停止向北约空军寻求打击援助。他表示,为2014年年底北约军队将撤离阿富汗而感到“高兴”,他还说,“从今年春天开始,阿富汗部队将承担起为阿富汗人民提供安全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美国和北约来说极为关键,塔利班东山再起势头劲猛。甚至有人预测今年可能打进喀布尔。如果美国和北约拿不出一套综合治理的办法来遏制塔利班反扑和争取阿富汗人心,那阿富汗可能就真的要成为又一个伊拉克了。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俄罗斯宣布同非洲国家苏丹达成协议,在苏丹东部红海州首府苏丹港设立海军后勤补给基地。这不仅是苏联解体近三十年后俄罗斯重返非洲设立的首个常驻海军基地,更是俄军事力量重返苏联战略空间的体现。新的大国介入使得本已暗流汹涌的红海和西印度洋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0,(2):8-8
阿富汗议会2010年1月2日否决了总统卡尔扎伊提交的多数内阁成员名单。秘书长阿富汗事务特别代表艾德对此发表评论认为,这将进一步延误阿富汗组建有效运作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际社会聚焦于乌克兰危时时,我们仍要密切关注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即将于4月初举行的阿总统大选和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军,无疑将使本已复杂的阿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电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称如果阿拖延与美国签署《双边安全协议》,美军将在年底从阿全面撤军。美国的最新表态再次刺激了阿问题的神经。4月的总统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阿政治和解  相似文献   

6.
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军不会轻易撤出中亚,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良武  祝瑜 《世界知识》2011,(22):21-23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版图的扩张,俄国奉行同时发展陆军和海军的“两只手”理论和以夺取出海口为主要内容的海上安全战略。到19世纪末,经过一系列的海上战争,饿罗斯终于夺取了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出海口。冷战时期,苏联大力发展海军,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海上霸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滑坡,海上力量一落千丈,远洋活动几乎停顿。进入新世纪,在时任总统普京的强力推动下,俄罗斯海上力量开始恢复元气,迈出了重返大洋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葛军  邢广程 《世界知识》2012,(12):15-16
记者: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进入其发展史上第二个十年,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在北京举行,阿富汗成为这个组织的观察员国,这让我们联想到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以及上合组织区域内与阿富汗局势相关的其他问题。上合组织在其第二个十年里,是否将面临一些  相似文献   

9.
马燕冰 《世界知识》2011,(13):30-32
奥巴马上台后,迅速调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将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宣布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随后公布了2011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在阿富汗驻扎有15万军队,其中大约10万是美军。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作为观察员乃至准会员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事实着实让美国不舒服了一下,尤其在美国即将全面退出阿富汗的背景之下。自从2001年阿富汗战争至2011年美军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这十年美国的霸权至少开始显露出相对衰落的迹象。无独有偶,当年的苏联也在阿富汗打了十年,而这成了苏联轰然崩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1,(13):16-16
一名喀布尔妇女举着新生的婴儿,让一个朋友用手机拍照。美国东部时间6月22日晚,即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目标本·拉登毙命50多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1万人,明年夏季结束前共撤军3.3万人。届时,美国驻阿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奥巴马说,上述撤军计划只是整个撤军进程的初始阶段,随着美军逐步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职责,美军将继续"稳步"撤离,整个移交过程将于2014年底前结束。目前,驻阿美军人数约为10万人。从2001年10月7日美国宣布出兵阿富汗至今,已经十年了。同时意味着,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已经十年了。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作为世界科技大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管理体系,并在鼓励创新政策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俄罗斯科研机构体系和科研资助保障办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对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研评估办法等具有特点的部分深入研究,进而结合实际分析俄罗斯科技发展政策的突出之处.我国与俄罗斯目前均处于科技发展转型阶段,在组织体系完善、评估方法制定和地...  相似文献   

13.
姜毅 《世界知识》2008,(18):34-36
与其让两地整个落入“敌”手,不如先切割为己所用。两块分离地区不仅可以在地缘安全上夹击格鲁吉亚,而且可以成为前出外高加索、特别是在黑海与北约对峙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邓浩  李天毅 《世界知识》2022,(10):28-29
4月22日,“俄罗斯+中亚”第五次外长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中亚国家外长共同强调在阿富汗问题上开展合作,以防止恐怖极端势力向中亚蔓延,共同努力确保中亚和平稳定。与会各方也同意加强粮食、网络、生物安全、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4,(10):72-72
4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四国,引发媒体和学界的评论狂潮。其中,一位重量级的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的声音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俄罗斯“科教一体化”(“科学和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的概念解析,以及对该政策俄文、英文和中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梳理,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俄罗斯“科教一体化”的政策研究研究现状,并从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现实性三个维度阐述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6):18-19
那些曾向苏联寻求庇护的美国人斯诺登成为了"又一位"获得俄当局庇护的美国公民。走上这条道路的美国人其实大有人在,他们心怀美好幻想,多数人却收获了悲惨的结局。本月初,美国"棱镜门"泄密者、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结束了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一个多月的流亡生活,获准进入俄罗斯临时避难。维基解密在官方推特上称,斯诺登获得难民身份,得到为期一年的庇护。  相似文献   

18.
贾春阳  陈宇 《世界知识》2014,(16):46-47
<正>不应孤立看待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这件事,而应把它放在围绕乌克兰东部危机和马航坠机事件而日趋紧张的俄美关系的大环境中来分析。近日,在美欧借口马航MH17坠机事件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之际,美国对俄的另一指控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28日致信普京总统称,美国认定俄罗斯测试了一种陆基中程巡航导弹,违反《中导条约》。俄罗斯外交部则回应称,有关指控是"企图诋毁俄罗斯",是"别有用心的挑衅行为",俄国内甚至再次出现退出《中导条约》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持续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呈现疲态,全球治理真空凸显,国际思潮泥沙俱下。大变局下,俄罗斯外交在多方面有所斩获,外部环境有所改善。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受到西方制裁,外部环境大幅恶化。但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浑水效应”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坐标失衡、体系振荡的“混沌期”,而这给综合国力下降但战略谋划能力超强的俄罗斯带来了乱中取胜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4月14.日开始,俄罗斯大批军机连续一周绕日本飞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冷战后首见,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军方的高度警觉,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俄对日如此罕见且密集地“展示肌肉”,意味深长,而其想要“敲打”的对象,也是多层多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