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iCl、LiCl+SnCl2等为熔盐电解质,采用电解石墨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碳管和纳米线,并运用TEM、XRD、ED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熔盐成分对电解产物的形态和性质有显著影响.在LiCl熔盐中可得到直径为75~100nm的纳米碳管;在LiCl+1.0%SnCl2熔盐中可生成β-Sn填充的纳米碳管.XRD测试表明,电解制备的β-Sn纳米线经氧化处理后在碳管内可转变为SnO2,其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直径为20~50 nm.电解过程中Li+在石墨阴极上反应生成的LiC6化合物对纳米碳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水电解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科  韩严  王雷远  张晓玲  孙玉璞 《电化学》2005,11(2):176-181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组分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并由SEM、EDX、强化电解寿命、电流效率、抗Mn2+污染、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实验方法研究该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对电解海水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800℃和空气中电解REBO_3-LiBO_2-LiF(?)盐体系合成了单相的REB_6.石墨川埚兼作容器和阳极.耐火金属棒如Cu和Mo等被悬吊在电解质中作为阴极.根据似二元体系LiBO_2-LiF和LiBO_2-LaBO_3的低熔点组成以La_2O_3、B_2O_3、Li_2CO_3和LiF为原料找到了具有较低熔点的熔盐体系.根据X射线粉末衍射,该熔体是由REBO_3、LiBO_2和LiF三个物相组成.  相似文献   

4.
铱钽钛金属氧化物阳极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热分解方法在钛基体上制备铱钽钛金属氧化物阳极 ,用扫描电镜对阳极涂层显微形貌进行分析 ,通过强化电解寿命试验、开路电位测试、消耗率试验及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金属氧化物阳极的电化学性能 .SEM分析结果表明铱钽钛金属氧化物阳极涂层呈现多孔多裂纹形貌结构 .随阳极涂层组成不同 ,涂层显微形貌表现出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阳极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铱钽钛金属氧化物阳极在酸性介质和海水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此外 ,铱钽钛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中的消耗率很低 ,属于不溶性的阳极材料 ,作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5.
1 从一个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 高中化学历来都有用石墨碳棒作阳极电解CuCl2、饱和食盐水溶液,用金属Zn作阳极电解ZnCl2溶液镀Zn2种教学演示实验.前者所用的是惰性阳极(石墨),电极不发生反应,后者用的是活动性阳极Zn,电极会发生简单的氧化反应(Zn-2e-Zn2 ).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 以同种工艺分别在石墨和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 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 研究了不同碳基体对SiC涂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并初步对比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制备的SiC涂层整体致密, 与基体结合良好, 但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 石墨表面制得的SiC涂层呈梯度分布, 涂层主要由致密外层及过渡内层组成, 而C/C复合材料表面制得的SiC涂层仅由致密外层组成; 在1823 K的空气氧化氛围中, 与C/C复合材料SiC涂层试样相比, 石墨SiC涂层试样表现出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经30 h氧化及7次循环热震实验后, 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仅为0.182%.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热电耦合合成苯甲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恒电位电解甲苯实现了苯甲酸的太阳能热电耦合合成, 考察了电极材料、 反应温度及电解电压对苯甲酸合成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 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电解产物进行分析检测, 证实了太阳能热电氧化甲苯的主要产物为苯甲酸. 实验结果表明, 以石墨作为阳极材料, 反应温度为90 ℃, 电解电压为2.0 V时, 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1.6%.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H型电解池开展了KHCO3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2制甲酸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电解池中长时间电解时阴阳两极间的电压(槽电压)会持续升高,导致电解过程不可持续. 经过恒电位电解、恒电流电解、pH测试以及电解前后阳极室KHCO3浓度分析等实验研究,作者发现,这是由以下过程引起的:阳极上的析氧反应产生的H+与电解液中的HCO3-反应生成水和CO2,导致阳极室的HCO3-的消耗,之后阳极室的K+被迫扩散进入阴极室而导致阳极室电解质浓度下降. 因此,阳极室电解液导电性下降,进而引起阳极电位的升高. 研究发现,阳极电解液具有碱性时,都可能发生此种现象,因此,为了保证电解过程可持续且保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阳极液的电解质不能是任何具有碱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朱慧仪  丁伟 《化学教育》2016,37(19):59-61
以铜丝为电极、以聚丙烯酸钠(一种高吸水性聚合物)和氨的水溶液为电解质进行铜电解实验,电解过程中可明显观察到阳极的铜溶解、铜离子从阳极向阴极移动、单质铜在阴极析出等实验现象。该实验具有彰显原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熔盐电解过程中,常常发现阴极区电解质的颜色变深、透明度降低、粘度增大等现象。这是阴极析出金属又重新在熔盐中溶解所致。金属在电解质中的溶解损失是电流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稀土金属在熔盐中的溶解度较大,要提高稀土熔盐电解的电流效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