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耀文 《中学生数学》2014,(4):29-29,28
题目在△ABC中,∠BAC=40°,∠ABC=60°,若D和E分别是边AC和AB上的点,且使∠CBD=40°,∠BCE=70°,F是BD和CE的交点,连结AF,求证:AF⊥BC.  相似文献   

2.
2001年江苏省第十五届初中数学竞赛第二试初二第17题为:如图1,△ABC中,AC=BC,∠ACB=90°,D是AC上一点,AE⊥BD交BD的延长线于E,且AE=1/2BD,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好题,本文对此题作如下开放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题目在△ABC中,∠BAC=40°,∠ABC=60°,若D和E分别是边AC和AB上的点,且使∠CBD=40°,∠BCE=70°,F是BD和CE的交点,连结AF,求证:AF⊥BC.此题是2013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高一年级复赛试题第四题,竞赛组委会所提供的答案是采用多组"四点共圆"进行证明的.本文再给出另外几种证法,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4.
<正>一、原题呈现(2017年武汉市中考第15题)如图1,在△ABC中,AB=AC=23~(1/2),∠BAC=120°,点D、E都在边BC上,∠DAE=60°.若BD=2CE,则DE的长为____.二、解法分析这是一道几何填空题,解决几何题的关键是寻找解题思路,我们根据AB=AC=2槡3,∠BAC=120°,可以求出边BC的长度是6,而又知BD=2CE,要求DE的长,所以想到把线段DE、BD、CE集中起来,显然可以通过旋转和轴对称把这三条线段集中.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们刚刚学完八年级下册的第十三章《轴对称》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课后思考题:已知:如图1,△ABC中,AB=AC,∠BAC=90°,点D在△ABC内,∠DBC=15°,∠DCB=30°,求证:DA=DC.学生给出了很多方法.方法 1:由对称构造特殊角,得到等边三角形分析把△ABD沿BD翻折,得到等边  相似文献   

6.
题目(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求证:BD=CD.分析由题设中的已知条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易求得∠BAD=15°,∠ACD=75°,∠DCB=15°.要证明BD=CD,即要证明∠DBC=15°,或证明点D在BC的中垂线上.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几何》第二册第39页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求证:(1)BD=AD。(2)△ABC∽△BCD。(3)BC=(5~(1/2)-1)/2AB≈0.618AB。  相似文献   

8.
<正>例1 (2012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如图1,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C=30°,AD=3,BD=5,则CD的长为().(A)2(1/3)(B)4(C)5(1/3)(B)4(C)5(1/2)(D)4.5解法1如图2,将△BCD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CE.连接DE,则AE=BD=5,△CDE是  相似文献   

9.
2011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压轴题为:如图1,△ABC中,∠BAC=60°,AB=2AC,点P在△ABC内,且PA=(3)1/2,PB=5,PC=2,求△ABC的面积解法1(旋转法)首先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B=90°.  相似文献   

10.
吴立建 《数学通报》2006,45(11):45-47
问题1关于Rt△ABC(图1),你知道哪些知识?生1:AC2 CB2=AB2,∠A ∠B=90°;若∠A=30°,则BC=12AB,反之也成立.师:还有吗?生2:AC CB>AB,AB>AC;若M为AB中点,则CM=21AB.师:还有吗?生3:若CD⊥AB于D,则CD2=AD·BD,AC2=AD·AB,BC2=BD·AB.师:噢,我正想出示问题2呢?图2问题2因为Rt△ABC,C  相似文献   

11.
新题征展(70)     
A 题组新编 1.(1)在△ABC中,已知AB=AC=1,∠A=20°,E,D分别是AB,AC上的动点.求BD DE EC的最小值dmin; (2)在(1)中,将∠A=20°改为∠A=30°,求dmin;  相似文献   

12.
<正>1998年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4题为:如图1,在△ABC中,∠BAC=40°,∠ABC=60°,D和E分别是边AC和AB上的点,使得∠CBD=40°,∠BCE=70°,F是直线BD和CE的交点.证明:直线AF和直线BC垂直.  相似文献   

13.
<正>如图1,在△ABC中,∠BAC=60°,AB=2AC,点P在△ABC内且PA=3(1/2),PB=5,PC=2,求△ABC的面积.这是2014年全国初中竞赛题,命题组给出的答案比较复杂,初中生也难以想到,尽管文[1]就该题也进行过解法探讨,但笔者认为还是不夠轻松,本文根据已知三角形的特点利用对称点,构建一个两倍于原△ABC面积的五边形,从而轻松求解.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有一朋友与我交流一道外接球问题,做后颇有感悟,特记录下此题与诸位分享.原题三棱锥A-BCD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且平面ABC⊥平面BCD,AB=CD=5,AC=8,BD=3,且∠BAC+∠BDC=π,则球O的表面积为_.解析法一(借助双圆模型)令∠BAC=θ,∠BDC=α,由余弦定理知,BC2=AB2=AB2+AC2+AC2-2AB·AC·cosθ=89-80cosθ;BC2-2AB·AC·cosθ=89-80cosθ;BC2=BC2=BC2+BD2+BD2-2BC·BD·cosα=34-30cosα;  相似文献   

15.
<正>一、构造方程组求三角形的面积例1如图1,△ABC中,∠BAC=60°,AB=2AC,点P在△ABC内,且PA=槡3,PB=5,PC=2,求△ABC的面积.解过点P作PD⊥BC于点D,作PE⊥AC于点E,则∠AEP=∠PDC=∠PDB=90°.因为∠BAC=60°,AB=2AC,  相似文献   

16.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40页第16题如下:(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延长线  相似文献   

17.
<正>原题如图1,在△ABC中,∠C=90°,∠CAD=30°,AC=BC=AD,求证:CD=BD.分析本题中,易知∠CAB=∠CBA=45°,结合∠CAD=30°可以求出一系列角的度数.同时,要充分挖掘三条相等线段的特殊关系,寻找恰当的全等三角形,而辅助线则成为该题解决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1.试题(无锡市宜兴市2016一模拟试题)如图1,在直角△ABC中,∠C=90°,BC=3,AC=4,D、E分别是AC、BC上的一点,且DE=3.若以DE为直径的圆与斜边AB相交于M、N,则MN的最大值为().(A)8/5(B)2(C)12/5(D)14/5  相似文献   

19.
孙红 《中学数学》2015,(8):92-93
一、原题呈现例1(1)如图1,若BC=6,AC=4,∠C=60°,求△ABC的面积;(2)如图2,若BC=a,AC=b,∠C=α,求△ABC的面积;(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若AC=m,BD=n,对角线AC、BD交于O点,它们所成的锐角为β,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说明:这是《中学数学》(下)2014年第8期文1给出的一道关于三角函数方面的复习题.评析:本题源自高中课本,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去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AC≠60°,过点B、C分别作三角形ABC的外接圆的切线BD、CE,且满足BD=CE=BC.直线DE与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G.设CF与BD交于点M,CE与BG交于点N.证明:AM=AN.这是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加试的第二题.组委会提供的两种解法中,一种是多次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得证,技巧性较强;另一种是利用余弦定理,通过计算线段长度求得.本文给出两种比较基础的证明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