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先看下面题目及其解法: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A=60°,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解法一由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可得b=4/3(1/2)sinB,c=4/3(1/2)sinB,c=4/3(1/2)sinC.S_(△ABC)=1/2bc sinA=3(1/2)sinC.S_(△ABC)=1/2bc sinA=3(1/2)/4bc=4/3(1/2)/4bc=4/3(1/2)sinBsinC=  相似文献   

2.
<正>题目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x2/(10)+y2/(10)+y2/9=1,F为C的右焦点,A为C的上顶点,P为C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动点,则四边形OAPF(其中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最大值为().(A)3/2(B)3/2(11)2/9=1,F为C的右焦点,A为C的上顶点,P为C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动点,则四边形OAPF(其中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最大值为().(A)3/2(B)3/2(11)(1/2)(C)3/2(10)(1/2)(C)3/2(10)(1/2)(D)1解法1(坐标法)因为S_(四边形OFPA)=S_(△AOF)+S_(△AFP),其中S_(△OAF)为定值.若使四边形面积最大,则需S_(△AFP)  相似文献   

3.
1错题由来题已知Rt△ABC的周长是4+4 31/2,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则S△ABC=<sub><sub><sub>.学生的解法:解法1(标准答案):因为Rt△ABC的周长是4+4 31/2,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所以斜边长为4,设两个直角边的长为x、y,则x+y=4 31/2,x2+y2=16,故S△ABC-1/4[(x+y)2-(x2+y2)]=1/4[(4 31/2)2-16=8.解法2:因为Rt△ABC的周长是4+4 31/2,斜边上的中线长是2,所以斜边长为4,设两个直角边的长为x、y则x+y=4 31/2,x2+y2=16,消去y得x2-4 31/2x  相似文献   

4.
<正>一、原题呈现:(2016广州中考)如图1,点C为△ABD外接圆上的一动点(点C不在弧BAD上,且不与B,D重合)∠ACB=∠ABD=45°(1)求证:BD是该外接圆的直径;(2)连接CD,求证2(1/2) AC=BC+CD;(3)若△ABC关于直线AB对称图形为△ABM,连接DM,试探究DM(1/2) AC=BC+CD;(3)若△ABC关于直线AB对称图形为△ABM,连接DM,试探究DM2,AM2,AM2,BM2,BM2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二、一题多证在初中的几何学习中,一题多证是培养同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知道,设△ABC的面积为S,角A、B、C所对的边顺次为a、b、c,则有S=1/2bcsinA.倘若以向量的视角审视上述结论,则有S=1/2bcsinA=1/2bc(1-cos2A)2A)(1/2)=1/2((bc(1/2)=1/2((bc2-(bccosA)2-(bccosA)2))2))(1/2)  相似文献   

6.
<正>题目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点O是△ABC内一点且S_(△OAB)=S_(△OBC)=S_(△OCA),则OA2+OB2+OB2/OC2/OC2=().(A)4(B)5(C)6(D)7看了贵刊2015年10月下刊载《一道几何测试题求解的思考过程》一文中原作者对于上述测试题进行分析,从图中找到OA2=().(A)4(B)5(C)6(D)7看了贵刊2015年10月下刊载《一道几何测试题求解的思考过程》一文中原作者对于上述测试题进行分析,从图中找到OA2+OB2+OB2=OF2=OF2+AF2+AF2+OE2+OE2+BE2+BE2=AF2=AF2+BE2+BE2+OC2+OC2.由  相似文献   

7.
<正>例1 (2012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如图1,四边形ABCD中,AC、BD是对角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C=30°,AD=3,BD=5,则CD的长为().(A)2(1/3)(B)4(C)5(1/3)(B)4(C)5(1/2)(D)4.5解法1如图2,将△BCD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CE.连接DE,则AE=BD=5,△CDE是  相似文献   

8.
<正>三角形面积的推广公式,如图1,在△ABC中,P是直线BC上任意一点,记∠APC=α,则S_(△ABC)=1/2BC·APsinα.证明作AD丄BC于点D,于是S_(△ABC)=1/2 BC·AD①,在Rt△APD中,AD=APsinα,代入①得S_(△ABC)=1/2BC·APsinα.注图1中,若P点与B或C点重合,显  相似文献   

9.
试题:如图1,椭圆C:x2+3y2=3b2(b>0).(I)求椭圆C的离心率;(Ⅱ)若b=1,A,B是椭圆C上两点,且|AB|=31/2,求△AOB面积的最大值.解法一:(I)由x2+3y2=3b2得x2/(3b2)+y2/b2,所以e=c/a=((3b2-b21/2)/((3b21/2)(Ⅱ)设A(x1,y1),B(x2,y2),△ABO的面积为S.如果AB⊥x轴,由对称性不妨记A的坐标为(31/2/2,31/2/2),此时S=1/2·31/2/2·31/2=3/4;如果AB不垂直于x轴,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压轴题为:如图1,△ABC中,∠BAC=60°,AB=2AC,点P在△ABC内,且PA=(3)1/2,PB=5,PC=2,求△ABC的面积解法1(旋转法)首先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B=90°.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考湖南卷(理科)第10题是一道值得关注、探究的创新试题,现摘录如下:设P是△ABC内任意一点,S_(△ABC)表示△ABC的面积,λ_1=S_(△PBC)/S_(△ABC),λ_2=S_(△PCA)/S_(△ABC),λ_3=S_(△PAB)/S_(△ABC),定义f(P)=(λ_1,λ_2,λ_3)。若G是△ABC的重心,f(Q)=(1/2,1/3,1/6),则( )。 (A)点Q在△GAB内 (B)点Q在△GBC内 (C)点Q在△GCA内 (D)点Q与G重合据高考阅卷情况反馈,该题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很多考生觉得该题情境新,题意不易理解,入手困难。下面先介绍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浙江高考题如图1,已知点F(1,0)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上,使得△ABC的重心G在x轴上,直线AC交x轴于点Q,且Q在点F的右侧.记△AFG,△CQG的面积分别为S_1,S_2.(1)求p的值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求S_1/S_2的最小值及此时点G的坐标.  相似文献   

13.
<正>题目[1]如图,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p是△ABC内一点,若∠PAB=∠PBC=∠PCA.求证:PA[1]如图,已知△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p是△ABC内一点,若∠PAB=∠PBC=∠PCA.求证:PA2/b2/b2+PB2+PB2/c2/c2+PC2+PC2/a2/a2=1.证明如图所示.设射线AP交△PBC的外接圆☉O_1于点A',分别过点P、A'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E,F,连接A'C,A'B.则∠PA'C=∠PBC=∠PCA=∠PAB.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长,且满足btanB=ctanC.(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BD是边AC的中线,且BD=3(1/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这道题(1)的结论是b=c,△ABC为等腰三角形,本文主要探究(2)的解法.1通法通解立足基础分析面积公式S=1/2bcsinA是我们处理三角形面积问题的基本公式,用m表示可变量,计算出sinA,最终将面积表达为关于m的函数,研究该函数的最大值即可.  相似文献   

15.
<正>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题目:如图1,动点O从边长为6的等边△ABC的顶点A出发,沿着A→C→B→A的路线匀速运动一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O为圆心、3(1/2)为半径的圆在运动过程中与△ABC的边第二次相切时是点O出发后第____秒.  相似文献   

16.
<正>如图1,在△ABC中,∠BAC=60°,AB=2AC,点P在△ABC内且PA=3(1/2),PB=5,PC=2,求△ABC的面积.这是2014年全国初中竞赛题,命题组给出的答案比较复杂,初中生也难以想到,尽管文[1]就该题也进行过解法探讨,但笔者认为还是不夠轻松,本文根据已知三角形的特点利用对称点,构建一个两倍于原△ABC面积的五边形,从而轻松求解.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已知△ABC中,cos∠ABC=1/3,AB=2,点D在线段AC上且AD=2DC,BD=4/3 3(1/2),求线段BC的长.这道题给出的信息比较多,涉及到多个三角形,粗看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属于解三角形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笔者看到2016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第14题:已知点O在△ABC的内部,且有x((OA)|→)+y((OB)|→)+z((OC)|→)=(0|→),记△AOB,△BOC,△AOC的面积分别为S_(△AOB),S_(△BOC),S_(△AOC).若x=y=z=1,则S_(△AOB):S_(△BOC):S_(△AOC)=______;若x=2,y=3,z=4,则S_(△AOB):S_(△BOC):S_(△AOC)=______.分析第一问中点O为△ABC的重心,所以S_(△AOB):S_(△BOC):S_(△AOC)=1:1:1.第二问中由于系  相似文献   

19.
<正>试题(2017年"大梦杯"福建省初中数学竞赛)如图1,在Rt△ABC中,∠ABC=90°,D为线段BC的中点,E在线段AB上,CE与AD交于点F.若AE=EF,且AC=7,FC=3,则cos∠ACB的值为().(A)3/7(B)(2(10)(1/2))/7(C)3/(14)(D)((10)(1/2))/7(C)3/(14)(D)((10)(1/2))/7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cos∠ACB=BC/AC=((AC)(1/2))/7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cos∠ACB=BC/AC=((AC)2-(AB)2-(AB)2)2)(1/2)/AC.因为AC=7,所以只需求BC或AB的长即可确定cos∠ACB的值.本题的难点是根据已知条件"D为线段BC的中点,AE=EF"寻找AB与FC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根据FC的长求出AB的长.  相似文献   

20.
题目(201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如图1,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E⊥AC于E,交AD于P,已知BP=3,PE=1,则AE=().(A)61/2/2(B)21/2(C)31/2(D)61/2对于这道题,组委会给出的解法是,四点共圆再结合相似从而完成求解.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以下四种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