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固体的吸附等温线开始,基于各自的理论和公式,编制计算孔径分布的程序,多数是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1978年等用Algol-60语言编制。但对于用双气路色谱法,从最原始的实验数据到最后作出计算和绘出孔径分布图的程序还未见报导。应用严继民等推导的公式编制的程序也未见报导。孔径分布的计算是费时间和易出差错的工作。严继民、张启元编制了计算用的数据表,缩短了计算时间。但工作量仍很大。我们采用BASIC语言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大大地缩短计算时间。BASIC语言便于人机对话,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计算中孔孔径分布的各种方法,并利用严继民和张启元推导的圆筒孔等效模型、BJH法、无模型法和杜比宁法对DP活性炭进行了孔径分布的计算,比较各种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BJH方法计算介孔孔径分布时对孔隙做了哪些几何假设和忽略、为简化计算做了哪些算术近似,以及各个参数的推导过程、孔径分布计算步骤和要点;还介绍了在目前仪器水平下BJH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对数据进一步整理以便得到所需要的分析测试报告。文章为后续调整测试参数、改进测试方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还讨论了在阅读实验报告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中用的固体催化剂、吸附剂都是些多孔固体物质,它们的表面积和孔性往往直接影响于其上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所以在许多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遇到比表面(每克固体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与计算问题。过去测定比表面和孔分布较为准确的方法是经典的BET静态法,但该法设备安装麻烦、操作繁复,且要使用大量的汞、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BET吸附方程在相对压力大于0.35以后线性破坏呈现的扭折部分作了诠释。据此,利用BET图推导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计算微孔孔径的简便方法。与文献中介绍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从最可几孔、孔径分布范围以及分布图形看与Broekhoff计算法符合最好,与Mikhail计算法也符合较好。用“尺码分子”实验进行校核也能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6.
关岳  孙钦廉  邬行彦  卢珊  陈虹 《化学学报》1990,48(5):424-430
本文比较了BET多层吸附模型, Pickett有限层吸附模型以及Dubinin微孔填充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 假定多层吸附和微孔填充两种过程同时发生, 导出一个修正的吸附方程式, 并说明修正后的方程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在孔径分布的测定中, 用H2替代He作为载气, 大大降低测定成本, 应用微机实现数据运算过程微机化和结果的图谱化, 大大缩短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7.
用Excel进行溶剂萃取工艺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亮 《化学通报》2002,65(1):57-59,56
介绍了溶剂萃取工艺计算的Excel电子表格方法,无需手工绘图和编程就可方便地得到计算结果,这种方法可用于教学和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8.
多孔活性炭孔径分布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利用气体吸附法表征多孔活性炭中孔和微孔孔径分布的各种方法。BJH方法和MP模型忽略了微孔内势能叠加效应,仅适合描述中孔孔径分布;HK模型和以Dubinin填充理论为基础的各种方法,考虑了微观下势能叠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描述微孔孔径分布;最近围绕GAI(GeneralizedAdsorptionIsotherm)而展开的利用密度范函理论(DFT,densityfunctiontheory)和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grandcanonicalensemblemontecarlo)模拟确定微孔孔径分布的方法较好地克服了Dubinin理论中存在的缺点,是较好的两种方法,但其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来证明。  相似文献   

9.
乐园  陈建峰  汪文川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1):1303-1307
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模拟方法结合统计积分方程(SIE)计算了SiO2空心微球球壳上的孔径分布(PSD).HRTEM、XRD及氮气吸附等实验测试表明,SiO2空心微球的球壳上有无序的介孔孔道.在模拟中,基于实验数据,将SiO2空心微球模型化为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园柱孔,流体模型化为Lennard-Jones(LJ)球,流体分子和孔壁间的相互作用采用Wang等人[10]最近提出的完全解析的势函数描述.模拟结果显示,用孔径分布拟合的吸附数据和实验吸附等温线吻合良好,说明PSD能够十分有效地表示SiO2空心微球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阐明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时,常采用名种形式的轨道或电子云图形作为辅助手段。关于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阐明,教科书中较多用角度分布图。这种图不能反映整个波函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一种建立在表面作用力孔流通模型基础上计算高分子多孔滤过膜孔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流动色谱法测定固体样品的孔径分布繁复费时.计算时要经过作图、内插、查表等步骤,不是由一个或几个数学方程式所能表示,因而无法用一般误差传递公式来考察各个实验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用重复试验的方法或用一般计算器进行模拟计算工作量都太大,只有应用电子计算机,才有可能模拟大量的实验条件变化,考察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戴闽光  郑威 《化学学报》1984,42(10):1026-1031
本文提出了根据迎头色谱曲线计算孔径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新的快速测定方法.它的特点是不需要考虑死空间,也不必计算吸附量,而只要测定迎头色谱曲线上各点的高度与该点的斜率,就可以得到孔径分布曲线.其结果与静态吸附重量法基本一致.采用了微型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可以立即打印出孔径分布图,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近年已有许多作者论述了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但是探讨多组分混合物吸光度法的文章尚不多见。目前应用吸光度法,是将过量的有机试剂与欲测元素生成有色络合物,根据比尔定律构筑校正曲线来测定欲测元素。但是有机试剂与络合物的吸收曲线互相重叠且吸收峰间相距越小,则产生的误差就越大;另外,当  相似文献   

15.
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中,为减小组份变动的影响,常采用标准加入法。两次标准加入法,因其不需预先知道标准溶液的Nernst斜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所导得的计算公式不能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求解待测离子的浓度,致使该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Orion公司曾提供了一份计算因数表,但因其完全忽略了加入标准溶液所产生的稀释影响,故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预计“使一定量缓冲溶液的pH值改变一指定PH范围(n个PH单位)时,所需强酸、碱的量”。或“在1升溶液中加入多少强酸、碱时,溶液的PH值稳定在±n个PH单位以内”。这种问题利用传统的微分缓冲容量公式(Laitinen书第1版、Kolthoff书第4版)不能解决。为此,我们提出积分缓冲容量概念。积分缓冲容量(简称积分容量)是使1升溶液的PH值改变指定PH范围时需要强酸、碱的量。用积分法和代数法推导得积分容量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分离光谱重叠谱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震 《化学学报》1981,39(3):276-279
用电子计算机分离光谱重叠谱带的基本方法,是用合适的子峰函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或尝试法来逼近实验谱带的重叠峰.由于最小二乘法收敛速度比尝试法快得多,所以它是广为使用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一般都必须预先给出可能的子峰参数,作为初始估计值.这个值估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运算能否成功.本文报道了对实验得到的重叠谱带,由计算机选出较好的子峰参数,然后再进行最小二乘法运算,从而使整个程序可自动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一直是水合物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探讨了沉积物孔隙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对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机理, 提出了有效孔隙半径的概念, 并利用沉积物孔隙大小分布特征, 假设孔径分布呈正态分布, 建立了水合物饱和度和有效孔隙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 与传统的van der Waals-Platteeuw相平衡模型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考虑沉积物孔隙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相平衡模型. 相对于传统模型, 本模型所表达的相平衡条件不再是二维平面的p-T曲线, 而是温度、压力以及水合物饱和度之间的三维定量关系. 这一特征使得所建模型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水合物形成与分解机理, 又能有效地考虑孔隙大小分布对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 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 证明了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其他模型. 本模型在温度和压力条件确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预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饱和度, 因此, 可用于地层中水合物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基于加权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能够获得反映活性炭孔隙结构特点的孔径分布(PSD)。用吸附等温线拟合的平均偏差评价数值方法的计算精度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同时考察理论和实验因素的理论误差项。我们还比较了3种吸附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确定采用B样条函数作为PSD先验函数的P1法解析活性炭吸附CO_2气体的等温线时,不仅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平均偏差最小,也能满足理论误差的要求,这说明该法能更加有效表征活性炭样品的PS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密度函数理论(DFT-DensityFunctionalTheory)对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该法以多孔固体上N2吸附分子模型为依据,用一种方法对多孔固体的孔径分布从微孔到大孔范围进行确定。本文用该法对自制的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国产煤质活性炭及日本产活性炭微球等六种炭质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