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S,2S,5R)-8-联苯薄荷醇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 )-pu legone为起始原料,经1,4-加成,还原两步反应合成了手性辅助试剂( )-(1S,2S,5R)-8-联苯薄荷醇及其差向异构体(-)-(1R,2S,5R)-8-联苯薄荷醇,总产率9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2-萘酚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偶联,消旋体的拆分得到手性骨架2-氨基-2'-羟基-1,1'-联萘(NOBIN),并以S-NOBIN为原料,经过六步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配体S-(+)-2-(2-吡啶酰胺基)-2'-二苯基膦基-1,1'-联萘(1a)和S-(+)-2-(6-甲基-2-吡啶酰胺基)-2'-二苯基膦基-1,1'-联萘(1b)。并进行了铜配合物催化的二乙基锌对2-环己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反应产物3-乙基环己酮(13)的e.e.值高达92%。  相似文献   

3.
胡信全  陈惠麟  张绪穆 《化学学报》2000,58(9):1156-1162
以2-萘酚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偶联,消旋体的拆分得到手性骨架2-氨基-2'-羟基-1,1'-联萘(NOBIN),并以S-NOBIN为原料,经过六步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配体S-(+)-2-(2-吡啶酰胺基)-2'-二苯基膦基-1,1'-联萘(1a)和S-(+)-2-(6-甲基-2-吡啶酰胺基)-2'-二苯基膦基-1,1'-联萘(1b)。并进行了铜配合物催化的二乙基锌对2-环己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反应产物3-乙基环己酮(13)的e.e.值高达92%。  相似文献   

4.
陈衍强  邱孝苹  徐修容 《色谱》2005,23(3):279-281
以1-氟-2,4-二硝基-5-L-缬氨酰胺(Marfey试剂)为衍生试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3-取代-(R,S)-β- 丙氨酸对映异构体。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 A:体积分数为0.1%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体积分数为0.1%的三氟乙 酸水溶液)成功分离了 32种3-取代-(R,S)-β-丙氨酸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是R型异构体衍生物(R-L)较S型异构体衍生物 (S-L)先洗脱。除3-羟基苯和4-羟基苯的疏水参数较小,但其取代的β-丙氨酸衍生物的保留时间较长、分离因子较小外, 其他疏水参数大的取代基的β-丙氨酸衍生物保留时间都长于疏水参数小的取代基的β-丙氨酸衍生物。该文同时测定了R -和S-β-丙氨酸的对映体过剩值。  相似文献   

5.
(1′R,3R,4R)-N-取代-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3)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以廉价的L-抗坏血酸为原料,制得S-缩异丙氧叉甘油醛(5),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6a~6d),6与双烯酮[2+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3(S)-乙酰基-β-内酰胺(Sa~8d),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应的80%提高到接近100%.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  相似文献   

6.
叶秀林 《化学学报》2001,59(10):1680-1685
2-甲基-2-乙酰乙基-1,3-环戊二酮(1),在双功能催化剂L-(-)-脯氨酸的作用下,生成(+)-cis-9S-羟基-8S-甲基氢茚-1,5-二酮[(+)-2],化学产率100%,光学纯度93.4%e.e.;而在L-(+)-高脯氨酸的作用下,得到的是(-)-2,产率73%,光学纯度65%e.e..加一方面,3R-(醛丙硫基)-4-硫杂环已酮可差向异构的衍生物(7)分别在D-或L-脯氨酸催化下,所得到的都是呈右旋光性的非对映立体异构的产物(+)-cis-1,8-二硫杂-4R-羟基-9R,10R-十氢萘-5-酮[(+)-8],但从D-脯氨酸得出的光学纯度高得多,这些实验事实和反应机理均可以通过构象分析结合立体结构式得到合理的表达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1,1'-(R)-联萘-2,2'-酚(1)与特戊酰氯反应,得到单个羟基封端的化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2).化合物2与MoO2(acac)2进行配位得到金属配合物3-{6-[(1R,2R,4S)-2-羟基-1,3,3-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基]-吡啶-2-基}-2'-特戊酰基-1,1'-(R)-联萘-2,2'-酚合钼(酰)[Mo(Ⅵ)-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α=1.179 34(10)nm,b=2.304 5(2)nm,c=1.518 88(13)nm,α=90°,β=112.84°,γ=90°,V=3.804 2(6)nm3,Z=4,μ=0.392 mm-1,D=1.298 Mg/m3,F(000)=1 544,R1=0.077 5,wR2=0.193 4,GOF=1.122.在配合物中,钥原子处于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分子水中的O原子、配体分子中1个酚羟基的O,吡啶环中的O,醇羟基中的O形成ONO三齿配合物.配合物Mo(Ⅵ)-2在萘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得到中等活性和较低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由3(1-萘亚甲基)-4-氨基-5-巯基-均三唑和庚酸在POCl_3存在下反应制得3(1-萘亚甲基)-6-己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由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其晶体及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属于C2/C空间群,a=2.8680(6)nm,b=0.8356(2) nm,c=1.6578(3)nm,β=114.92(2)°,Z=8,最终偏离因子R=0.070.对其键长等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10π电子离域π键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用(+)-顺式-1R,3S-1,2,2-三甲基-1,3-环戊二胺1为手性诱导试剂分别和几类硫代磷酰二氯2a—k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的含手性磷原子的(+)-1R,3RS,5S-2,4,3-二氮磷杂二环[3.2.1]辛烷的衍生物3a-k.3(1R,3Rs,5S)由两个不等量的非对映异构体3’(1R,3R,5S)和 3"(1R,3S,5S)组成,d.e.值对 3’为 6.2—83.6%,对3"为50.4—100%,表明3的合成是经过不对称反应实现的.苯氧基硫代磷酰二氯2e和1的反应具较高的光学选择性,产物中R磷原子异构体3’e的含量占90%;N,N-二烷基胺基硫代磷酰二氯2h,2i和1反应时,只得到含S磷原子的异构体3"h和3"i,为立体专一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γ-取代基α,β-不饱和丁烯内酯的合成及结构性能引起了有机化学界很大的兴趣和重视,由于2(5H)-呋喃酮作为一个结构组分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同时也被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新近,Feringa等利用4-羟基丁烯内酯与1-薄荷醇的脱水反应,制  相似文献   

11.
在微波促进下,由2-甲基-β-萘噻唑和取代芳香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基-β-萘噻唑染料,该法操作简便,收率高.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MR,MS,IR,UV-vis确证.  相似文献   

12.
以廉价易得的苦参碱为起始原料,经过开环、酯化反应、水解等步骤,得到4-((3aS,3aS,10aR)-2-(叔丁氧基羰基)十氢-(1H,4H)-吡啶并[1,6]萘啶-1-基)丁酸(5)。5再经过Curtius重排反应,得到叔丁基(1R,3aS,3aS,10aR)-1-(3-(((苄氧基)羰基)氨基)丙基)八氢-(1H,4H)-吡啶并[1,6]萘啶-2(3H)-羧酸叔丁酯(6)。然后,6脱去Cbz基团得到(1R,3aS,3aS,10aR)-1-(3-氨基丙基)八氢-(1H,4H)-吡啶并[1,6]二氮杂萘-2(3H)-羧酸叔丁酯(7),最后,7脱去Boc基团成功得到苦参碱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3-((1R,3aS,3aS,10aR)-十氢-(1H,4H)-吡啶并[1,6]萘啶-1-基)丙-1-胺(8),总收率28%。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确证。   相似文献   

13.
以(2R,3R)-酒石酸二甲酯为手性辅助剂,6-甲氧基-2-丙酰基萘经缩酮化、溴化铜不对称溴化、水解等反应合成了(2S)-2-溴-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总收率94%。  相似文献   

14.
萘普生(S)-(+)-2-(6-甲氧基-2-萘基)丙酸(1)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菌消炎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显著[1]。其分子结构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S体比R体的药理作用要强28倍[3]。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作为手性识别试剂对薄荷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条件下,DM-β-CD可以与薄荷醇形成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1。对复合物的串联质谱研究表明,DM-β-CD对薄荷醇对映体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手性识别率为Rchiral=1.81。DM-β-CD与(-)-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比与( )-薄荷醇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2O)混合溶剂中,随着水的体积分数(Φ)增大,△5雄甾-3β-(1-萘乙酰)-17-丹酰酯(1)分子中丹酰基荧光峰逐渐红移,但当Φ>0.4时,丹酰基荧光峰突然由550 nm移至500 nm。表明1发生了簇集。用280 nm光激发时,伴随丹酰基荧光的蓝移,萘基的荧光明显降低,丹酰基的荧光增强,表明簇集体内1的分子相互靠近,有利于萘基向丹酰基进行分子间的能量传递。萘基向丹酰基进行能量传递的效率在簇集体外和簇集体内分别为18%和90%。荧光寿命的测定和使用不同激发波长的实验表明簇集发生后,仍有部分分子未发生簇集。  相似文献   

17.
胡键  吴彤  李恒光  谢如刚  甘亚  吕丁 《化学学报》2001,59(2):279-283
(1'R,3R,4R)-N-取代-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3)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以廉价的L-抗坏血酸为原料,制得S-缩异丙氧叉甘油醛(5),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6a~6d),6与双烯酮[2+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3(S)-乙酰基-β-内酰胺(8a~8d),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庆的80%提高到接近100%。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  相似文献   

18.
王鹏鹏  李亮  付明伟  葛敏 《合成化学》2016,24(8):735-740
以7-羟甲基-1-四氢萘酮和1-溴-4-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14步反应合成了抗丙肝新药维拉帕维--甲基(2S)-1-【(2S,5S)-2-【9{2[(2S,4S)-1-(2R)-2-[(甲氧基羰基)氨基]-2-苯乙酰基-4-(甲氧基甲基)吡咯烷-2-基]-1H-咪唑 5 基} 1,11-二氢异色烯[4′,3′ :6,7]萘并[1,2-d]咪唑-2-基-5-甲基吡咯烷-1-基】-3-甲基-1-氧丁烷-2-基】氨基甲酸酯,总产率10.14%,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19.
单2-O-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民  王轶伟  张志飞  周琴  李平 《分析化学》2007,35(10):1464-1468
以β-环糊精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分别在1.5%、30%(m/m)NaOH水溶液和β-环糊精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7的条件下合成了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6-O-(2-羟丙基)-β-环糊精,以异丙醇-水-氨水(6∶3∶1,V/V)为洗脱液,分别经柱色谱分离得到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和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并利用DSC,ESI-MS,1HNMR,13C NMR对单2-O-(2-羟丙基)-β-环糊精、单6-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2-O-(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要高于6-O-(2-羟丙基)-β-环糊精。13C NMR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2-位、1-位、3-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当β-环糊精6-位上引入取代基后,会影响6-位、5-位碳化学位移的变化,因此,可以用13C NMR方法有效地识别2-HP-β-CD取代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非甾体消炎药萘普生不对称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萘普生[(S)-(+)-S-(6'-甲氧基-2'-萘基)丙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以(2R,3R)-酒石酸二甲酯为手性辅助剂,2-甲氧基萘经溴代、丙酰化、缩酮化、不对称溴化、水解、立体专一性重排和催化氢转移氢解等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萘普生,化学收率44%。制备的萘普生的光学纯度([α]~D^2^5=+63.5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