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MS 80型Calvet微量热计, 在25 ℃, 0.1mol·dm~(-3)(NaClO_4)的50%(V/V)二氧六环溶液中, 测定了镍(Ⅱ)-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二元及镍(Ⅱ)-2,2′-联吡啶-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三元体系的生成热和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的质子化热, 发现在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生成熵与配体的质子化热及质子化熵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使用MS 80型Calvet微量热计,在25℃,0.1mol·dm~(-3)(NaClO_4)的50%(V/V)二氧六环溶液中,测定了镍(Ⅱ)-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二元及镍(Ⅱ)-2,2′-联吡啶-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三元体系的生成热和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的质子化热,发现在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生成熵与配体的质子化热及质子化熵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定了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m-RPhG)酸根的加质子热及其与Cu(Ⅱ)生成配合物的生成热。用量热法从实验上验证了配合物的生成热与配位体的加质子热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直线焓关系式:△H_M=Q-β△H_L。式中△H_M为配合物的生成热。△H_L为配位体的加质子热,Q和β为常数。还计算了配合物的生成熵和配位体的加质子熵,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生成熵与配位体的加质子熵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分别测定了Ni(Ⅱ)-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和Ni(Ⅱ)-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配位热,发现在配位热与配体的质子化热之间存在直线焓关系:△H_M=A-B△H_L,此外,在配位熵与质子化熵之间亦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种杂环磺化聚芳醚腈酮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类双酚DHPZ,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2,6-二氯苯腈以及4,4′-二氟二苯酮,通过缩合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高分子量的磺化聚芳醚腈酮.聚合物特性粘数为0·58~2·0dL/g.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玻璃化温度(Tg)可达352℃,5%热失重温度大于500℃.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合物膜,并测定了膜的溶胀率以及质子交换能力.结果表明,与Nafion膜相比,磺化聚芳醚腈酮膜在相同的质子交换能力条件下,溶胀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使用RD-Ⅰ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量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加质子热及其与Cu(Ⅱ)生成配合物的生成热,首次用量热法从实验上验证了配合物的生成热与配位体的加质子热之间存在如下的直线焓关系式:△H_(ML)=Q—β△H_(HL),式中:△H_(ML)为配合热,△H_(HL)为加质子热,Q和β为常数。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法测定了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胶束溶液中甘氨酰丙氨酸和六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两级酸解离常数 pKa1 和 pKa2,发现与水溶液相比 ,pKa 值均显著增加 ,即SDS胶束形成强烈抑制质子解离.结合1HNMR测定结果 ,讨论了pKa1和 pKa2 随SDS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各配体自身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1D和2DNMR技术,归属了三氟乙酸(TFA)溶液中尼龙6链上的主要1HNMR共振信号.不同温度下测定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提供了大分子主链间凝聚缠结及TFA溶液中尼龙6链随温度变化的动力学信息.结果表明,尼龙6主链上亚甲基基团有不同程度的凝聚缠结,距离CO和NH基团越远,凝聚缠结越明显.与CO和NH基团相连的亚甲基基团的缠结不很明显,主要是因为尼龙6链间氢键的存在.升高温度,热运动加快,这些凝聚缠结逐渐减弱.NH质子的t2H值几乎不随温度变化,TFA质子的t2H值随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表明尼龙6链间氢键随温度升高而破坏,TFA质子又与因温度升高而从尼龙6中释放出来的自由NH和CO基团形成新的氢键.  相似文献   

9.
大黄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梁慧  程惠  王军 《化学学报》2011,69(8):925-930
以天然大黄酸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大黄酸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核磁共振氢谱和荧光分析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ML2•2H2O [M=Cu(II), Fe(II), Mn(II)|L=rhein(失去1-OH中质子)]. 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清除超氧自由基(O )、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对比研究. 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金属配合物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0.
使用改进的RD-1型热导式量热计测定了镍(Ⅱ)-、钴(Ⅱ)-、锌(Ⅱ)-N-(对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等三个二元配位体系的生成热.这些配合物的生成热不仅与配体的质子化热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且它们的大小按金属离子来说是完全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的,并利用配体的多环水化结构解释了N-(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根质子化热呈正值(吸热)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1.
采用sol-gel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有望用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新型磺化聚醚砜(SPES)/磷酸硼(BPO4)复合膜, 并经热重分析(TG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复合膜较纯SPES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较低的溶胀性及较高的氧化稳定性; SEM图片显示BPO4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布十分均匀, 这将有利于连续质子传输通道的形成; 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随BPO4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温度超过120 ℃后, 复合膜仍保持着较高的质子传导率, 这表明该复合膜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顺式—三溴乙醇胺双乙二胺合钴(Ⅲ)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_(ob(?)d),随溶液的pH值增大而增大,随离子强度I减小而增大和随介电常数D减小而增大。上述事实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离子对水化作用和溶液静电效应。是被研究反应K_(ob(?)d)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取代基对苯环~(13)C和环上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具有加和性,基于这一性质而进行的化学位移计算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测定.我们发现,取代基对苯环质子偶合常数的影响也具有近似的加和性,并提出简单的计算公式.偶合常数计算与化学位移计算结合起来,可更有效地用于分子结构测定. 苯环上质子间偶合常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具有抗癌活性的(Z)-1-[2-(二卤化苯基锡基乙烯基)]-环辛醇与含氮的双齿配体作用,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络合物,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值的测定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特别对有机锡化合物分子内O→Sn配位键的离解与配体中烯基质子化学位移(1HNMR)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分别测定了铜(Ⅱ)-2,2′-联吡啶-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及铜(Ⅱ)-邻菲哕啉-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体系的配合热,以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根的质子化热对配合热作图,可以得到斜率为负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不仅再一次从实验上验证了配合反应中的直线焓关系式:ΔH_M=Q-βΔH_L的真实性,而且为了理解配位键的本质提供了一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生成三元配合物的过程中,当第二配体与中心离子配合时,会引起第一配体与中心离子间的键能发生改交。此外,还发现在配合熵与质子化熵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直线熵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孟中岳  周日新 《催化学报》1980,1(3):175-180
本文用量热滴定法测定了NaY,NaHY和HY沸石的酸性。同时,对HY沸石分别用1N,3N与饱和NaCl溶液和0.1NNaOH溶液进行了处理,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其溶液的酸性。结果表明,正丁胺与NaHY沸石的相互作用包含有与质子酸的相互作用,与脱OH基中心间的作用,与残Na~ 离子间的作用。Na~ 离子交换HY沸石中的表面质子仅在强酸中心上进行。结果还表明,HY沸石的酸性与其说由Al(OH)_(3-x)~(x )阳离子产生,还不如说是由其表面质子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五种金属(Ⅱ)桑色素固体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溶解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核磁共振氢谱和荧光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ML2*nH2O[M=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L=Morin(失去2`-OH中质子);n=2或3].并对配体、配合物进行了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的抑制和清除O-2。自由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行设计的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联用的双气路热解析接口单元,建立了SPME-ICP-MS测定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新方法.双气路热解析接口单元可实现样品在线热解析并与气动雾化的内标溶液气溶胶同步进入等离子体电离.方法线性范围为0.05~100 ng/mL,相对标准偏差1.3%~6.6%(n=5),检出限2pg/mL.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合成水样中四乙基铅的测定,加标回收率93%~1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研究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比较不同浓度小檗碱在一定浓度的BSA溶液中的化学位移、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檗碱环上芳香质子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其它烷基质子与BSA结合作用较弱;BSA的结合使得小檗碱各个质子的1HT1弛豫时间明显减少,质子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20.
在溶剂热条件下,由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_4L,C_(12)H_8N_2O_6),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H_3L)_2]·2H_2O}_n(M=Zn(1),Cd(2),Co(3)),[Cd(H_2L)(H_2O)]_n(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是异质同晶。配体失去1个质子以H_3L~-的形式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构成一个略有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对于配合物4来说,配体失去2个质子以H_2L~(2-)的形式分别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方式与Cd~(2+)配位,中心离子采取扭曲的七配位五角双锥配位模式,并且通过配体苯环上羧基氧原子的双齿桥联作用连接2个中心离子,形成四元环的双核结构;同时呈现双节点(3,6)-连接的二维拓扑网络(4.4.4)(4.4.4.4.4.4.5.6.6.6.6.6)。测定了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