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iO2包覆石墨颗粒/硅油电流变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计算表明,介质包覆导体颗粒用作电流变液的分散相,可以获得高剪切应力的电流变液.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尺度为5-10?μm的石墨颗粒表面成功地包覆了TiO2,获得了金红石相TiO2包覆石墨的复合颗粒.配制成复合颗粒/硅油电流变液,其剪切应力与纯TiO2/硅油电流变液相比,可提高一个数量级.当电场强度为1.7kV/mm时,复合颗粒/硅油电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可达1.25kPa,电流密度小于10μA/cm2.  相似文献   

2.
马海敏  洪亮  尹伊  许坚  叶辉 《物理学报》2011,60(9):98105-098105
用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分别制备了TiO2纳米颗粒层和SiO2-TiO2复合纳米颗粒阵列结构. 其中,SiO2 纳米颗粒层用旋涂法制备,得到密排阵列结构,而TiO2纳米颗粒层则用浸渍提拉法制备. 文章分析了TiO2纳米颗粒层和SiO2-TiO2复合纳米颗粒阵列结构的理论粗糙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它们的微观结构,用接触角 关键词: 自清洁 表面粗糙度 光催化 分子自组装  相似文献   

3.
在SiO2玻璃衬底上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分别沉积Ti和Ti/Al膜,经电化学阳极氧化成功制备了多孔TiO2/SiO2和TiO2/Al/SiO2纳米复合结构. 其中TiO2薄膜上的微孔阵列高度有序,分布均匀. 实验研究了Al过渡层对多孔TiO2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Al过渡层的多孔TiO2薄膜其紫外吸收峰在27 关键词: 2薄膜')" href="#">多孔TiO2薄膜 阳极氧化 紫外光吸收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品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TiO2是一种化学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N型半导体材料。利用TiO2的光催化性能提高室内环境空气品质已经成为研究焦点,但是由于TiO2只能在紫外光源下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而在可见光源下的光催化效率较低,从而极大的限制了TiO2在室内环境领域的发展。因此,研发在可见光源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TiO2复合材料势在必行。利用元素掺杂改性技术与提高比表面积方法可以改善光催化反应过程中量子效率和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加快电子和空穴向表面迁移的速率同时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机率。以二氧化硅SiO2为模板、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成膜剂、硝酸铈Ce(NO3)3·6H2O和硝酸铜Cu(NO3)2·3H2O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粒度分布的Ce-Cu/TiO2空心微球,并将制备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纳米SiO2球模板的制备、Ce-Cu/TiO2-SiO2复合微球凝胶的制备、Ce-Cu/TiO2-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和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过程各阶段生成物进行测试与分析,即在纳米SiO2球模板的制备阶段从微观角度研究纳米SiO2球模板的搭建过程,在Ce-Cu/TiO2-SiO2复合微球凝胶的制备阶段研究TiO2附着于纳米SiO2球模板的过程,在Ce-Cu/TiO2-SiO2复合微球的制备阶段研究煅烧工艺对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晶相与结构的影响,在Ce-Cu/TiO2空心微球的制备阶段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对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纳米SiO2球模板洗涤效果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光响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以研究Ce-Cu/TiO2空心微球对可见光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e-Cu/TiO2空心微球的粒度分布与微观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以研究Ce-Cu/TiO2空心微球的均匀粒度分布效果。结果表明:以Si-O-Si基团构建非晶体结构的无定形态纳米SiO2球模板,有利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在纳米SiO2球模板表面附着,从而控制Ce-Cu/TiO2空心微球的空腔结构。Ce-Cu掺杂基本进入TiO2晶体,极少进入纳米SiO2球模板晶体,从而抑制了Ce-Cu/TiO2-SiO2复合微球中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Ce-Cu掺杂TiO2可以促使TiO2内部形成新的能级,实现能量较小的光子捕获e-和h+,从而提高Ce-Cu/TiO2空心微球对可见光源的利用效率。Ce-Cu/TiO2空心微球的表面光滑且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形貌呈现良好的球体且粒径分布均匀,即d90为219.54 nm,d50为151.60 nm、d10为103.84 nm,以及d90-d10为115.70 n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可见光源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均匀粒度分布Ce-Cu/TiO2空心微球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贾建峰  黄凯  潘清涛  贺德衍 《物理学报》2005,54(9):4406-4410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方法在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了介电性能优异的(Ba0.7Sr0.3)TiO3/LaNiO3异质薄膜.实验发现,在750 ℃下 、O2气氛中晶化的LaNiO3薄膜的电阻率最小.C-V与I-V特性测量表明(Ba0.7Sr0.3)TiO3薄膜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在频率为50kHz、零偏压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r>300,偏压为6V时漏电流密度JL<1.2×10-6A/cm2. 关键词: xSr1-x)TiO铁电薄膜')" href="#">(BaxSr1-x)TiO铁电薄膜 3底电极')" href="#">LaNiO3底电极 溶胶-凝胶法  相似文献   

6.
电流变液在平行平板剪切下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于测试电流变液在两平行平板间剪切时对外加高压阶跃电场的剪切应力响应的实验测试系统。此系统对剪切应力变化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0μs量级。利用此系统对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的极化和退极化过程,电流变液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和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剪切应力上升和撤去电场时剪切应力的下降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电流变液的剪切速率越高,其响应时间越短,随着外加电场的升高,响应时间略有增加。此实验结果与其他现有相关研究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王德  沈容  刘灿灿  韦世强  陆坤权 《物理学报》2015,64(15):154704-154704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二甲基硅油常作为电流变液分散相, 当与纳米量级的介电颗粒混合组成电流变悬浮液时, 在非密闭环境下极易挥发, 时间足够长时, 可完全挥发.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二氧化钛和硅油组成的悬浮液中硅油挥发增强现象, 分析表明, 纳米颗粒在电流变悬浮液的硅油气-液界面上形成纳米尺度的凸型曲面, 使液面上蒸气压大大提高, 导致挥发增强. 本文还对颗粒浓度, 环境温度和硅油黏度等对硅油挥发增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TiO2纳米样品,并对该样品在300℃到800℃温度区域进行了退火处理.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温度的TiO2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应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分形与界面特性.得到纳米颗粒粒度与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表面界面特征与相变的关系. 关键词: X射线小角散射 X射线衍射 2纳米颗粒')" href="#">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9.
许双英  胡林华  李文欣  戴松元 《物理学报》2011,60(11):116802-11680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浆料,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印刷和不同温度曲线烧结TiO2薄膜,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低温下多孔薄膜中TiO2颗粒之间呈现点接触,510 ℃烧结后TiO2颗粒间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近邻颗粒数增多,接触面积增大.同时采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技术,研究了不同颗粒接触方式和接触面积对电子传输与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0- 510 ℃之间,随着烧结温度提高,颗粒接触面积增大,电子传输时间(τ d)缩短,电子有效扩散长度(L n)增大,暗电流减小;当烧结温度达到550 ℃时,薄膜比表面积减小,多孔结构坍塌,表面态密度增大,电子传输时间(τ d)增大.电池光伏特性研究表明:在480-510 ℃范围内烧结得到的TiO2薄膜,电池短路电流密度(Jsc)最佳,电池效率(η)最好. 关键词: 界面接触 电子输运 暗电流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金属软磁粉芯材料在高频电感等电子元件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属于过渡金属,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影响其软磁性能的调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H2/Ar混合气体高温预处理工艺对FeNiMo原粉进行还原,证实了还原性气氛高温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材料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增加金属单质的含量,进而显著提升FeNiMo原粉的有效磁导率.对预处理后的FeNiMo粉末进行SiO2绝缘包覆,所获得的FeNiMo/SiO2软磁复合材料表面包覆均匀;与未处理FeNiMo原粉包覆SiO2所形成的软磁复合粉芯相比, H2/Ar混合气体高温预处理后的FeNiMo/SiO2具有更高的有效磁导率、更低的损耗.与同类其他软磁复合粉芯相比,通过H2/Ar混合气体高温预处理工艺和绝缘包覆工艺的协同效应,所制备的FeNiMo/SiO2复合粉芯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因此经过还原性气氛高温预处理工艺后的绝缘包覆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软磁粉芯复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锌卟啉/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及电子转移问题,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卟啉/TiO2的混合光催化材料, 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对锌卟啉/TiO2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卟啉-TiO2的混合光催化材料, 通过比较纯P25型TiO2和掺入质量比分别为0.2%, 0.5%, 0.9%锌卟啉敏化剂的锌卟啉/TiO2混合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可知, 加入适量锌卟啉敏化剂可提高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率, 过多的掺入锌卟啉敏化剂会导致TiO2表面被敏化剂覆盖, 从而影响了其对光子的吸收, 降低TiO2的光催化效率, 降低TiO2的光降解率, 甚至低于纯TiO2的光降解率.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锌卟啉敏化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当使用紫外可见光源对粉末样品进行辐照时, 锌卟啉受光辐照产生的激发态电子促进具有强氧化性的Ti3+和超氧根自由基的生成, 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光生空穴-电子对的分离, 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王冠仕  林彦明  赵亚丽  姜振益  张晓东 《物理学报》2018,67(23):233101-233101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Cu/N(共)掺杂的TiO2/MoS2异质结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发现,TiO2/MoS2异质结的带隙相比于纯的TiO2(101)表面明显变小,Cu/N(共)掺杂TiO2/MoS2异质结体系的禁带宽度也明显地减小,这导致光子激发能量的降低和光吸收能力的提高.通过计算Cu/N(共)掺杂TiO2/MoS2的差分电荷密度,发现光生电子与空穴积累在掺杂后的TiO2(101)表面和单层MoS2之间,这表明掺杂杂质体系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此外,我们计算了在不同压力下TiO2/MoS2异质结的几何、电子和光学性质,发现适当增加压力可以有效提高异质结的光吸收性能.本文结果表明,Cu/N(共)掺杂TiO2/MoS2异质结和对TiO2/MoS2异质结加压都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导电聚苯胺为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利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和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研究了TiO2多孔膜内的电子输运及复合过程.通过TiO2多孔膜内电子的平均传输时间(τd)和电子寿命(τn)及对IMPS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电子在TiO2膜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n)和扩散长度(Ln).这些聚苯胺基电池中的τn值为相应的液体型电池的1/10倍左右,表明在该固体电池中存在严重的光生电子的复合过程,这很可能主要是与氧化态染料分子和导电电子间的复合有关.随着TiO2膜厚的增加,τnτd均变小,但DnLn随之增加,只有在合适的膜厚范围内才能获得较高的光伏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IMPS IMV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的平带电势,获得了薄膜厚度以及TiCl4处理对纳米TiO2薄膜电极平带电势的影响情况,并研究了平带电势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检测纳米TiO2电极平带电势的变化趋势来反映电池中TiO2电极平带电势的变化趋势.随着TiO2电极膜厚的增加,其平带电势将向正方向移动,导致对应电池的开路电压随之减小.另外,经 关键词: 平带电势 2')" href="#">纳米TiO2 染料敏化 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5.
付乌有  曹静  李伊荇  杨海滨 《物理学报》2011,60(6):67505-067505
在90 ℃水溶液中采用两步晶体生长法制备出类花状ZnO-CoFe2O4复合纳米管束.ZnO纳米管束的管壁厚度大约为60 nm,管的直径大约为350 nm,CoFe2O4纳米颗粒连续包覆在ZnO纳米管束的表面,CoFe2O4纳米颗粒尺寸小于40 nm, 壳层厚度随着CoFe2O4在ZnO-CoFe2O4 关键词: 类花状 2O4')" href="#">ZnO-CoFe2O4 纳米管束 微波吸收剂  相似文献   

16.
姜玲  张昌能  丁勇  莫立娥  黄阳  胡林华  戴松元 《物理学报》2015,64(1):17301-017301
本文主要利用TiO2亚微米球较强的光散射特性设计了纳米TiO2颗粒/亚微米球多层结构光阳极, 并借助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ntensity-modulated photocurrent spectroscopy)、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和入射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incident photon-to-current conversion efficiency), 研究亚微米球的引入对多层结构薄膜内缺陷态、电子传输时间、电子收集效率和界面电荷转移性能的影响. 强度调制光电流谱反映出亚微米球表面缺陷态少, 但其颗粒间接触不紧密, 导致在接触部位形成了势垒, 阻碍了电子的传输, 导致电子传输时间增长. 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不同多层结构电池界面复合无明显差别, 同时底层采用纳米TiO2 透明薄膜结构的电池, 其光利用率要明显高于底层采用亚微米球薄膜结构的电池, TiO2费米能级电子填充水平也相对增大, 使得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升. 多层结构复合薄膜电荷传输和光伏特性的研究, 为高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阳极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线,并通过原位高压阻抗谱测量技术研究了TiO2纳米线晶粒和晶界性质及电输运行为随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0—34.0 GPa压力区间,锐钛矿TiO2纳米线的传导机制为电子电导.TiO2纳米线晶粒和晶界电阻以及弛豫频率在8.2—11.2 GPa压力区间均出现了不连续变化行为,此压力区域对应着由锐钛矿相到斜锆石相的结构转变,并且相变从晶粒表面逐渐延伸到晶粒内部.晶粒激活能和晶界激活能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压力对样品电导率的贡献为正.在所测压力范围内,空间电荷势始终为正值,表明在空间电荷区阴离子缺陷更易形成,氧缺陷是TiO2纳米线相变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方法在LaNiO3/Si(100)衬底上制备了MgO/(Ba0.8Sr0.2)TiO3多层薄膜.实验结果表明,MgO层的引入改变了(Ba0.8Sr0.2)TiO3的介电特性和漏电流行为,使薄膜的漏电 流降低了3个数量级,但介电常数也有相应降低.漏电流的显著降低是由MgO子层的高阻特性 以及微量Mg向(Ba0.8关键词: 0.8Sr0.2)TiO3多层薄膜')" href="#">MgO/(Ba0.8Sr0.2)TiO3多层薄膜 漏电流 介电常 数  相似文献   

19.
载流子在等离激元金属纳米粒子上的快速复合,导致传统的光电催化剂效率显著降低,通过金属和半导体的复合可实现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以提升光电催化效率。采用Ag纳米粒子与半导体TiO2纳米粒子复合提高其光电催化活性,并探索了催化活性提升的机理,研究了TiO2-Ag纳米复合材料之间空间电荷区能带弯曲以及内置电场的作用,为设计高性能SPR光电催化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对氨基苯硫酚(PATP)及对硝基苯硫酚(PNTP)的光电催化偶联反应为探针,研究了TiO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提高了Ag的SPR催化活性,其主要原因是TiO2的引入可提高TiO2-Ag间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连强  刘俊成  邹开顺  孟小琪 《发光学报》2013,34(12):1591-1595
为提高稀土掺杂TiO2薄膜的上转换效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镀膜工艺制备了Yb3+-Er3+共掺杂SiO2/TiO2上转换光致发光薄膜,研究了SiO2对TiO2薄膜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FE-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薄膜在近红外光区域的透射率的变化,并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薄膜的上转换发光光谱。结果表明:SiO2的掺杂导致TiO2颗粒尺寸显著减小,TiO2薄膜在近红外的透射率也有所下降。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SiO2/TiO2薄膜在630~670 nm处获得了明显的上转换红光发射,在516~537 nm和537~570 nm处获得了较弱的上转换绿光发射。由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关系推知,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发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