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组装分子电子器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组装技术是解决有机功能分子与电极连接问题最有希望的技术之一,近-来在构筑分子电子器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分子电子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自组装技术在制备分子器件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自组装分子器件的前景和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卟啉超分子化合物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电子器件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卟啉类化合物因为光敏性好、性能稳定、易于修饰等优点成为分子器件研究的理想模型化合物。本文着重介绍了它在分子器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制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桥联混价双核配合物是分子导线和分子开关研究的理想模型化合物,本文介绍了桥配体导电性的测量评估方法和分子开关的主要类型,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用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配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4.
艾勇  张浩力*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0):2237-2248
分子电子学已成为21世纪研究的热点. 通过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连接在纳米尺度金属电极之间从而构筑包括分子导线、开关、整流器在内的各种分子尺度电子器件, 这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在分子电子学研究中, 构筑金属/分子/金属(MMM)分子结是研究分子器件中电子传输性质的关键.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在纳米尺度下构筑稳定可靠的MMM分子结并测试单个分子的电学性质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本文着重对单分子电学性质的测试技术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挑战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无机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机分子纳米材料是至少在一个维度上为纳米尺寸的分子及以其为单元组成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这种材料可以作为未来纳米分子电子器件、小分子吸附及储存材料。本文将从合成、结构、性质、应用等方面, 结合最新进展对这一充满活力并有着应用前景的领域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许晓娜  韩宾  于曦  朱艳英 《化学学报》2019,77(6):485-499
分子尺度电子学通过构筑基于微尺度电极和单个分子或者少量分子聚集体的"电极-分子-电极"结,研究跨越分子的电荷输运性质.它将分子本征化学特性与器件构筑相结合,考察分子的理化特性与电荷输运的构效关系,揭示微尺度的量子输运动力学原理,并探索基于分子的功能电子器件.是一个集化学、物理学与微电子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总结整理了分子电子学近些年在器件制备、输运机理及应用方面部分有代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电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在材料和器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分子电子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有机半导体器件的构筑、单分子电子器件和纳米管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简单综述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电子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分子识别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分子模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分子模板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对分子印渍技术的理论进行概述,并指出分子印渍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阐述了分子模板和分子印渍技在分子识别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其将为各种物质的超微量分析提供更加讯捷,准确,方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分子机器按其能量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化学驱动、电化学驱动和光驱动三类.溶液酸碱度调控(p H调控)驱动属于化学驱动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入酸碱性化合物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从而改变体系中各种组分的化学性质,实现分子机器的运动.利用溶液酸碱度调控已成为人工组装分子机器最常用的能量供应方式之一.对溶液酸碱度调控的分子机器和分子开关进行了详细综述,分别总结了基于冠醚和其他大环主体的溶液酸碱度调控分子机器与分子开关的制备及酸碱调控方法,并展望了它们在信息存储、电子器件及药物传递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单电子现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单电子现象是低温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分子电子器件的超小电容结构,使得即使在室温下也能观察到单电子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单电子现象的基本物理原理,分析了一些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单电子现象,并说明了分子电子器件中单电子现象的研究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自旋交叉配合现象与分子电子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友存  刘光祥 《化学通报》2002,65(8):539-543
自旋交叉配合物在热、压力或光诱导自旋交叉现象的同时会伴随着其它一些协同效应,比如配合物颜色的改革、存在着大的热滞后效应等,这些协同效应是单个分子或分子集合体作为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元件材料的基础。因此,自旋交叉配合物是开发新型的热开关、光开关和信息存储元件材料的理想分子体系。本文概述了自旋交叉现象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影响配合物自旋交叉性质的各种内在的和外部的因素,总结了目前用于研究自旋交叉现象的各种现代测试技术。最后,展望了自旋交叉配合物在分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子导线是构成分子器件的关键部分,它的发展有望解决未来将要面临的电子器件尺寸即将达到理论极限而无法满足人们更高需求的问题.茂铁类分子凭借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光学、分子电子学等领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茂铁基团的引入构建了多种结构新颖的分子导线,为单分子器件的基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对于茂铁类分子导线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异茂环取代的衍生物,同茂环取代的衍生物因合成较为困难,并没有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根据分子的结构特征,将茂铁类分子导线分为π共轭型与非π共轭型两大类.以分子的构效关系为主线,对近十几年来茂铁类单分子结电子传输性质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概括与总结,期望为未来茂铁类分子导线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东  张展展  张凯杰  高文惠 《化学通报》2020,83(6):546-551,535
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对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的筛选往往依靠经验,常通过反复实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存在实验周期长、耗材量大等问题。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可预见性指导作用,可以实现精准识别位点的裁制、识别驱动力的设计,通过结合能等物化特征参数计算优化识别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合理选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优化聚合条件,以提高聚合物识别特异性和亲和力,缩短实验周期,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重点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致异构分子构筑单分子光电子器件或分子膜器件,探究器件中分子在光诱导下构型的变化规律,并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索其异构效应对电荷传输、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对推动有关分子器件的基础应用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系统阐述近些年关于光致异构分子器件的研究成果,着重梳理了关于分子器件的制备、电荷传输机理、器件性能调控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分子印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分离技术,具有空间选择性识别特性。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大分子上的应用和发展,包括蛋白质分子印迹选用的单体和交联剂、印迹方法、印迹机理、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洪梅  赵健伟 《化学进展》2009,21(6):1154-1163
分子电子器件的思想始于20世纪70年代,分子整流的研究在30多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分子结构设计、实验测量以及理论模拟。本文简述了分子整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被广泛研究的分子整流体系以及分子水平整流机理,包括D-σ-A型、D-π-A型、D-A型、构象转变和界面引起的整流,以及负微分电阻现象。最后提出了分子整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分子整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将由联苯阴离子和中性萘之间通过刚性环己烷所连接的经典的电子转移体系作一构象修正,得到一个π-σ-π型分子。UHF/6-31G**研究表明,此体系具有更高的能垒和小得多的电子转移耦合,而且其耦合几乎完全通过环己烷桥上的化学键实现。外电场效应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该体系在无外场条件下几乎没有电子转移反应发生,但当外电场增至0.001463au时,反应的能垒消失,其电子转移速率达到10^5d^-1数量级。所有特征均显示,该体系具有作为单分子电子器件的分子原型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一种新技术;毛细管电色谱(CEC)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色谱新技术。将分子印迹技术和毛细管电色谱两种新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以及各类MIPs-CEC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19.
左旋氧氟沙星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为新一代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S-(-)异构体,控制并检测人体中的左旋氧氟沙星浓度在临床检测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左旋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乙腈为溶剂,α-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分子模板技术合成了对左旋氧氟沙星具有特效选择性吸附的一种新型分子模板聚合物,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吸附性质和分子识别功能。结果表明,模板聚合物比非模板聚合物对药物左旋氧氟沙星表现出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具有特异电学性质的分子结的制备及电子输运特性研究是分子电子学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对构筑分子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分子结的尺度通常在100nm以下,这使得分子结的低缺陷制备和准确有效的电学特性研究面临困难.目前,自组装方法已经成为降低分子结缺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