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对600AMeVAu+Au碰撞实验的挤压效应进行了研究.在方位角分布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挤压效应的定量测量,有效地消除了估计反应平面离散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凯  龙华  付明  张莉超  杨光  陆培祥 《物理学报》2011,60(3):34209-034209
采用纳米球蚀刻法制备了Au纳米颗粒阵列.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其表面形貌,表明三角形的Au纳米颗粒呈阵列状分布.采用Z扫描方法(800 nm, 50 fs)测量了Au纳米颗粒阵列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在较小的激发功率下,结果呈现出双光子吸收效应,随着激发功率不断增加,出现了双光子吸收饱和的过程;非线性折射则呈现出自散焦效应.这种高效率的非线性响应机理使得该种Au纳米颗粒阵列在高速全光开关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纳米球蚀刻技术 Au纳米颗粒 三阶光学非线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RQMD,对RHIC能区s=200A GeV Au+Au碰撞的集体膨胀效应进行了研究,对散射粒子的横质量谱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RHIC能区的重离子反应中存在有强的集合径向流.对单粒子谱的拟合结果给出Au+Au的源冻结温度为160MeV,平均径向流速度为0.6c.  相似文献   

4.
王爱迪  刘紫玉  张培健  孟洋  李栋  赵宏武 《物理学报》2013,62(19):197201-197201
本文研究了Au/SrTiO3/Au三明治结构中的双极电阻翻转效应, 观察到高、低阻态的电阻弛豫现象. 低频噪声测量表明高、低阻态的电阻涨落表现出1/f行为. 对比试验表明, 高阻态的低频噪声来源于反向偏置肖特基势垒和氧空位的迁移, 强度较大, 低阻态的噪声则源于类欧姆接触底电极区域的氧空位迁移导致的载流子涨落, 强度较低. 同时, 界面上氧空位浓度的弛豫导致了高、低阻态的弛豫过程. 关键词: 电阻翻转效应 低频噪声 氧空位  相似文献   

5.
安蕾 《物理实验》2004,24(4):44-47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法制备了(Au,Si)/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样品,并对其荧光谱作了测量.在理论上分别计算了在强限域效应下和弱限域效应下Si纳晶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并采用Drude理论计算了Au/SiO2复合体系的吸收峰的峰值位置与微粒尺寸的关系.给出了(Au,Si)/SiO2体系复合薄膜共振吸收峰的位置随Au和Si的掺杂浓度比和微粒尺寸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方原  李桂琴 《中国物理 B》2016,25(7):77304-077304
The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Au–S junction and Au–Au–Au junction between Au nanowir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We mainly focus on the spin resonanc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center Au atom. The breaking of chemical bonds between anchor atoms and center Au atom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ir spi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e 0.8 eV orbital energy shift between anchor S atoms and the center Au atom can well protect the spin state stored in the S–Au–S junction and efficiently extract its spin state to the current by spin resonance mechanism, while the spin interaction of itinerant electrons and the valence electron of the center Au atom in the Au–Au–Au junction can extract the current spin information into the center Au atom. Fermi energy drift and bias-dependent spin fil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Au–Au–Au junction may transform information between distance, bias,and electron spin. Those unique properties make them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a logical nanocircuit.  相似文献   

7.
周小东  张少锋  周思华 《物理学报》2015,64(16):167301-167301
利用金属蒸发真空多弧离子源注入机, 将Au离子注入到高纯石英玻璃来制备镶嵌有Au 纳米颗粒的衬底材料, 随后将化学方法合成的CdTe量子点旋涂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u纳米颗粒和CdTe量子点复合体系. 通过对镶嵌有Au纳米颗粒的衬底进行热退火处理来控制Au纳米颗粒的生长和分布, 系统研究了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CdTe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利用光学吸收谱、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致发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光致发光谱表明, 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对CdTe量子点的发光有增强效应也有猝灭效应. 深入分析了Au纳米颗粒和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提出了关于Au-CdTe 纳米复合体系中CdTe 发光增强和猝灭的新机理. 该实验结果为利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高发光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袁颖 《物理学报》2013,62(22):222402-222402
运用修正的超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AGS)能区Au+Au碰撞中的核阻止效应. 该模型考虑了形成和"预形成"粒子的平均场势、核子-核子弹性散射反应截面的介质修正和碎块形成的判断条件. 研究发现: 在AGS能区, 核阻止效应受到形成和“预形成”粒子的平均场势和核子-核子弹性散射反应截面介质修正的影响; 在中心快度区自由质子的产额偏大, 考虑新的碎块形成判断条件后, 此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自由质子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超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能区 Au+Au碰撞 核阻止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电子相关水平上基于相对论和非相对论赝势,对含重金属硅化物SiM(M=Au,Ag,Cu)的基态几何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电子相关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硅化物SiM(M=Au,Ag,Cu)的基态电子状态是2Π.电子相关效应缩短了金属硅化物的键长,提高了分离能,谐振频率也增加,使SiM(M=Au,Ag,Cu)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基态更加稳定.相对论效应加强了它的强度,使三种硅化物更加稳定.相对论作用的顺序为AuSi>AgSi>CuSi.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真空下(2~3×10-5Pa)原位,低温(77K)解理,高速原位蒸发金膜的方法,我们得到了接近"本征"的CuO2/Au接触界面.测量结果显示接触界面为欧姆接触.四端法测量的结果显示这样的界面有着较小的电阻率(<1.5×10-8Ωcm2).我们认为,一种可能是因为临近效应的影响造成了CuO2/Au接触界面电阻的消失,而所测量到的剩余电阻实际应为外电路引入的电阻,而另一种可能是界面仍然存在一极小的欧姆接触电阻.这将对研究高温超导体与金属接触的界面性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Au在Si-Si_3N_4界面的电学效应及其热处理行为,对MNS结构进行了电子能谱分析,并探讨了Au在界面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VO_2薄膜的热致相变特性,利用修正的Sellmeier色散模型和有限时域差分法计算了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发现其存在反转效应,且反转效应受点阵间距、膜层厚度和颗粒半径等参量调控.随着颗粒间距的增大,透射谱中谐振峰的位置发生红移,透过率反转差值增加,但间距进一步增大时,反转效应消失.随着Au/VO_2膜层厚度的减小,透过率明显增大,透过率反转差值也随之改变.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相变前后的透过率差值逐渐增大,但当颗粒尺寸进一步增大时,透过率反转效应不明显.对点阵间距、膜层厚度和颗粒半径的优化结果表明,Au/VO_2双层薄膜纳米点阵间距为9.8nm、VO_2层厚度和Au层厚度均为110nm、颗粒半径为58nm时,反转效应最明显,其相对透过率反转差值可达91%,其相对反射率反转差值可达90%.  相似文献   

13.
重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时,会引起靶原子内壳层的电离,相应空穴退激过程中发射的X射线对研究重离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目前,在K和L壳层电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M壳层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 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测量了不同能量的H~+, Ar~(8+), Ar~(12+), Kr~(13+)和Eu~(20+)离子与Au表面作用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及其能移,计算了X射线的产额比值.结果表明:重离子引起了靶原子内壳层的多电离,多电离效应使Au的MX射线有不同程度的能移;多电离程度取决于入射离子能量、离子的原子序数和其外壳层的空穴数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Au和Au/Au同质结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对所合成的单分散Au纳米粒子和Au/Au同质结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我们的研究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Au/Au同质结纳米粒子的合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变CTAB的加入量,Au纳米粒子由单分散Au纳米粒子变成Au/Au同质结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5.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芸  张波萍  焦力实  李向阳 《物理学报》2006,55(4):2078-2083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 收光谱对Au/S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2< /sub>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 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关键词: 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薄膜 吸收光谱 有效媒质理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属电子气模型,进行了温度、压力对Au反射率变化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利用DAC装置开展了压力对Au反射率变化测量实验,以及激光加热的动态温升条件下温度对Au反射率变化测量实验,获得了探测光束波长为488 nm条件下,温度(室温至350 ℃)和压力(11 GPa范围内)对Au反射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11 GPa压力范围内,与温度因素相比,压力对Au的反射率变化影响可忽略;Au对488 nm波长激光的反射率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变化幅值达约10%,且具有反射率与温度的一一对应特性。通过动高压加载下材料温度瞬态测量要求分析,认为基于Au在488 nm波长下的反射变化特性,可建立一种适用于动高压加载下低温段(低于1000 K)的瞬态测温方法,用于解决材料动高压领域的瞬态测温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金属电子气模型,进行了温度、压力对Au反射率变化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利用DAC装置开展了压力对Au反射率变化测量实验,以及激光加热的动态温升条件下温度对Au反射率变化测量实验,获得了探测光束波长为488 nm条件下,温度(室温至350 ℃)和压力(11 GPa范围内)对Au反射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11 GPa压力范围内,与温度因素相比,压力对Au的反射率变化影响可忽略;Au对488 nm波长激光的反射率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变化幅值达约10%,且具有反射率与温度的一一对应特性。通过动高压加载下材料温度瞬态测量要求分析,认为基于Au在488 nm波长下的反射变化特性,可建立一种适用于动高压加载下低温段(低于1000 K)的瞬态测温方法,用于解决材料动高压领域的瞬态测温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8.
观测了金纳米球壳微粒(纳米级Au2S介质外包裹一层纳米级厚的金壳)的荧光光谱,与块状Au2S的荧光峰相比,金纳米球壳的荧光峰蓝移到蓝绿区域,蓝移的主要原因是核-壳纳米复合结构中的表面态和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用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RQMD)模型模拟了质心系束能量为sNN=200GeV的Au+Au非对心碰撞, 研究了椭圆流对末态粒子冻出时间的关系. 研究了在不同的阶段, 椭圆流对末态粒子位置的关系. 结果表明椭圆流随冻出时间的单调递减, 椭圆流对横向半径的关系随冻出时间发生变化. 用压力梯度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径向速度用来表征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0.
用1.05,0.53μm激光辐照Au盘靶的吸收规律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离散等离子体卡计测量等离子体能量,研究~0.8ns,1.05,0.53μm激光辐照Au盘靶产生的Au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规律.报道了吸收与激光入射角度和功率密度关系的实验结果.根据分析实验结果提出了吸收的定标规律.实验结果与一维平面等离子体模型模拟结果相符.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