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卤族(halogen)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具有高的电子亲和能(EA)与强反应活性及氧化性.它们在材料合成与改性方面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激励人们研究超卤素(superhalogen),即EA比卤素原子的EA(3.0~3.6eV)更高的一类基团或分子.与卤素原子相比,超卤素表现出电负性更大、结构更丰富、性质更新颖等更加丰富的特征.本文总结了最近30年来人们在设计与合成新型超卤素和飙卤素(hyperhalogen)方面所取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讨论了超卤素和飙卤素的电子结构和物性,展望了超卤素在开发新型磁性材料、环境净化材料、高能密度材料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S.Trippett 等曾报道溴化(对-氯苄基)三苯基鉮与羰基化合物在乙醇-乙醇钠中反应,得到环氧化合物。R.S.Tewari 等则报道溴化(对-溴,对-碘苄基)三苯基鉮与羰基化合物在甲醇-甲醇钠中反应得到烯烃。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3.
陆誉文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3):123-127
1826年,法国青年化学家巴拉尔宣布发现了溴元素.然而,同时期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洛威等人面对相似的实验现象与溴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溴元素的发现使卤族基本成型,增强了科学家验证氟元素假说的信心,并促进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同时,溴元素的发现过程彰显了批判精神和直觉思维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说明了科学态度是从事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砹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第七族卤素的氟、氯、溴、碘在1774—1886年相继发现。门捷列夫预言了准碘的存在,1920年Wagner对这一元素的特性专门进行过实验。1940年Co?on等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用60英寸回旋加速器以α粒子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元素溴、N-溴代二乙胺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对戊烷、已烷和庚烷进行光溴化,发现这三种溴化剂所得的溴戊烷、溴已烷和溴庚烷,它们所含异构体的比例都各不相同.其中以2-位异构体含量最多,1-位异构体几乎没有.作者等以溴分子的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移位进行解释,并与光照氯化结果相比较,氯化由于氯比较活泼,自由基来不及转位,即与氯反应,因而1-位异构体含量多。  相似文献   

6.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用激光剥蚀进样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植物和生物试样中微量溴和碘的含量。优化了激光剥蚀参数,考察了载气流量、仪器分辨率以及内标元素的选择对溴和碘测定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3s)为0.12μg.g-1(溴)和0.08μg.g-1(碘)。方法用于6种标准物质中溴和碘的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7.
曾青  李祖成  何家骐 《有机化学》2010,30(3):345-358
介绍了金属有机物质热力学研究的进展,概述了过渡金属-配体键能的基本概念、估测方式、实验和理论研究方法.收集了已测得的第三副族到第八族所有中性金属有机络合物金属-配体σ-单键绝对键焓的实验值.对第三副族及锕系元素,收集了钪-氢、钪-碳、钍-氢、钍-碳、钍-氮、钍-氧、钍-硫、钍-氯、铀-氢、铀-碳、铀-硅、铀-氧、铀-氯、铀-溴、铀-碘、钐-氢、钐-碳、钐-硅、钐-氮、钐-磷、钐-氧、钐-硫、钐-氯、钐-溴和钐-碘键的键焓.对第四副族元素,收集了钛-碳、锆-氢、锆-碳、锆-硅、锆-氮、锆-氧、锆-氯、锆-碘、铪-氢、铪-碳键的键焓.对第五副族元素,收集了钒-氢、钽-碳键的键焓.对第六副族元素,收集了铬-氢、铬-碳、铬-硅、铬-氮、铬-氙、钼-氢、钼-碳、钼-硅、钼-氮、钼-磷、钼-氯、钼-溴、钼-碘、钼-氙、钨-氢、钨-碳、钨-硅、钨-氮、钨-氩、钨-氪、钨-氙键的键焓.对第七副族元素,收集了锰-氢、锰-碳、锰-硅、锰-氧、锰-硫、锰-氯、锰-溴、锰-碘、锝-氯、锝-溴、锝-碘、铼-氢、铼-碳、铼-氯、铼-溴、铼-碘键的键焓.对第八族元素,收集了铁-氢、铁-碳、铁-氮、铁-氩、铁-氪、铁-氙、钌-氢、钌-碳、钌-磷、锇-氢、锇-碳、钴-氢、钴-碳、铑-氢、铑-碳、铱-氢、铱-碳、铱-氯、铱-溴、铱-碘、镍-碳、镍-硫、钯-碳、铂-氢、铂-碳键的键焓.但未包括平均键焓值.此外,还收集了铁-氢、铁-碳、铁-氮、铁-磷、铁-羰基、铁-亚硝基、铁-氧分子、铁-硼、铁-铝、铁-镓、铁-铟、铁-铊键的理论计算值以及金属有机片断和离子的键焓.  相似文献   

8.
以对甲(氯、溴)苯酚(1a-c)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得对甲(氯、溴)苯酚乙酯,再以BF3·2HAc为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实现Fries重排,以77.3%-80.4%的收率分别得到了5-甲基(氯、溴)邻羟基苯乙酮(2a-c);应用环境友好的聚乙二醇-400为溶剂,N-氯(溴、碘)代丁二酰亚胺为卤代试剂对邻羟基苯乙酮进行卤代反应,以61.8%-92.4%的收率制备3,5-二氯(溴、碘)邻羟基苯乙酮(4a-c);以邻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硝酸铈铵(CAN)为绿色硝化试剂,分别以29.8%和63.9%的收率得到了3位和5位硝化产物1-(2-羟基-3-硝基苯基)乙酮、1-(2-羟基-5-硝基苯基)乙酮(5a-b)。以上制备过程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为制备取代邻羟基苯乙酮提供了简单且绿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2-氯-5-溴嘧啶通过碘代,Ullmann,Williamson和还原反应,合成了新型5,5'-双[对-(4-氨基苯氧基)苯氧基]联嘧啶,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0.
离子选择电极测微量氯,是以溴化钾还原氯为氯离子,用氯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法测定氯离子的含量,但过量溴必须除去。若用碘化钾还原也须除去过量碘。操作麻烦,不易控制。我们用碘化钾还原氯为氯离子,用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过量碘离子来确定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能测0.1~1ppm氯。测定结果满意。实验部分 1.仪器与试剂:pHS-2型酸度计,303 型碘离子选择电极,217型甘汞电极;碘化钾标准溶液,pH_4柠檬酸缓冲液。 2.操作步骤: (1)工作曲线:取六只50毫升容量瓶,分别加入1.0MKNO_3,10~(-3)MKI及柠檬酸缓冲液,再分  相似文献   

11.
孙志宽 《化学教育》1987,8(6):48-48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24页和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第18页都有“卤素各单质的活动性比较”的两个演示实验,用来说明氯能置换溴和碘及溴能置换碘。这两个实验操作并不复杂,效果一般也较明显,但教师必须在课前预备好新制的氯水和溴水,否则实验效果就有问题;同时,由于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只好选用汽油作溶剂才易于观察比较,这样所观察到的并不是单质的嗅和碘,而是它们的溶液。  相似文献   

12.
砹及其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砹的发现 1931年Allison等,利用磁光测量的方法,在海水中、澳化钾试样和萤石、磷灰石、钾盐镁矾等矿物中,发现元素85。当时命名为啦(alabamine),但以它的半衰期很短,对在自然界中能否存在发生怀疑。 1940年Corson,Mackenize和Segre等用60时迴旋加速器产生氦核轰击Bi~(209),引起(α,2n)反应,第一次制得At~(211),半衰期为7.5小时,衰变性质为40%α发射,60%轨道电子俘获。从此元素85的存在才肯定证实,并且命名为砹(astatine),它的含义是希腊文不稳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某些玻璃中含有氯、溴等元素,而他们的含量影响到玻璃的某些性能,但未曾见到玻璃中氯、溴的分析方法。我们根据在微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可将溴离子氧化成元素溴而氯不被氧化的原理,用四氯化碳将元素溴萃取到有机相与氯分离,再以高铁-硫氰酸汞法比色测定溴,15—80微克溴/25毫升符合比尔定律;同时另取一份  相似文献   

14.
在甲基二氯硅烷作用下, FeCl3能催化羰基化合物(醛、酮)的还原氯代反应, 得到相应的氯代产物; 在甲基二氯硅烷、PBr3或NaI作用下, FeCl3可以催化羰基化合物(醛、酮)的还原溴代或碘代反应, 分别以良好的收率得到相应的溴代烷或碘代烷.  相似文献   

15.
库仑分析法,或称电量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法拉第电解定律。它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已广泛用于有机元素分析,特别在超微量(样品量在1毫克以下)、自动分析方面成效卓著。我国也有单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目前所分析的元素已包括碳、氢、氯、溴、碘、氮、硫、  相似文献   

16.
卤化银/银粉固态氯、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溴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文献已有报导,我们在制备了碘电极的基础上,又用卤化银和高纯银粉为电活性材料制备了普通型,小型杯状和针状氯、溴离子选择性电极。这三种不同形状的氯、溴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测定1×10~0-5×10~(-5)M的氯离子和1×10~(-1)-3×10~(-6)M的溴离子。小型氯,溴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测定20μl样品溶液中的氯、溴离子。我们用自制的氯、溴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北京401地区水源井中的氯,溴离子,方法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对溴苯酚、6-氯-1-己醇,甲基丁炔醇和5-溴-2-碘嘧啶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反应、水解反应和Sono-gashina反应合成了2,5-双{β-[p-(6-羟基己氧基)苯基]乙炔基}嘧啶,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8.
氯溴碘三种离子共存时,总是互相干扰各自测定结果。近年来,Prokopov采用电位滴定及碘量法滴定完成氯溴碘的同时测定。这个方法较Belcher等早期提出的容量分析法简便,但所应用的碘量法测定碘离子操作仍嫌繁琐。本文采用电位法:1.用自制Ag-AgCl丝电极作指示电极,玻璃电极作参比电极,在90%丙酮介质中用标准Ag~+ 溶液电位滴定氯溴碘三种离子总量。2.用双氧水-8-羧基喹啉消除 Br~- 及I~- 后,在90%丙酮介质中电位滴定氯离子量。3.用  相似文献   

19.
离子色谱法分析痕量卤离子,一般用电导或安培检测器检测。在阴离子色谱分离中,因氯离子在溴离子前被冼脱,当用电导检测含较高浓度氯离子样品中痕量溴、碘离子时,很宽的氯峰会干扰后面溴峰的定量效果。消除氯离子干扰常用的方法是稀释,但稀释后样品中低含量组分往往就无法测出。本文用日本岛津UV-36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氯、溴、碘三种离子的紫外吸收特性。利用氯离子在紫外区仅有极弱的吸收,而溴、碘离子具  相似文献   

20.
一、卤族元素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氯、溴、碘的化学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实验用品:试管叉型试管带橡皮塞的导气管吸管软木塞漂白粉稀盐酸溴化钾碘化钾淀粉溶液苯实验方法:操作1在叉型试管中放入漂白粉和少量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