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克强 《科技信息》2009,(16):148-148,150
英语介词“of”在使用中经常被省略,在网络化的今天,这种现象有漫延的趋势。作者试图对这种省略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它的内在涵义,以便提高我们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肖海艳 《科技信息》2013,(14):197-197
日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表达里省略现象十分多的语言,本文从语法和文化两方面探索日语省略表达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V+向+O”和“V+往+O”格式中对动词V、宾语O以及格式所在主谓结构的主语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最终归因于介词“向”“往”的语义性质及路径图式。“向”和“往”的路径图式是:“向”对起点有所依赖,并突出其“路径”,有可能要表示终点;“往”的起点是不突出的,凸显的是“终点”,但蕴含着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能够与表示时间的名词搭配而构成介词短语用以回答“when”和“how long”的表示时间的介词进行了分析归类。  相似文献   

5.
论《左传》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得到了语言学史上绝大多数学派的承认和关注。对语法的分析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这一点在汉语语法学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左传》的语言材料为例,可以从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分析古代汉语的省略现象,即句法的省略、语义的省略、语用的省略,以及这三种省略的成因,从而对上古汉语省略的本质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语篇分析中很重要的概念,是有效的衔接手段。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习惯使英汉篇章中的省略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英汉篇章中省略现象的差异,试说明掌握这种差异性可以提高英汉互译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学的角度,对介词短语表进行意义的用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韩翠霞 《科技信息》2010,(15):212-212,276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但是,有些介词看上去貌似动词,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和这些介词混淆,  相似文献   

9.
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但它不能在句子中独立充当一定的句子成份,而需和一个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构成介词短语,方可在句中充当一定的成份.某些介词或介词短语若与系动词be结合,便可构成复合谓语,具有强烈的动词色彩.本文运用大量例句分析了英语介词短语作表语用时的动词色彩,并对其本身所包含的时态、语态、肯定与否定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省略”和“隐含”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省略"和"隐含"的性质及二者的区分问题,重新审视了吕叔湘提出的界定省略和隐含的两个条件,即明确性和还原性的区分标准.利用这两个标准一般能区分省略和隐含两种现象,明确性是基础,还原性是操作方法.但是运用这两个标准还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句法语义平面处理多义句时,明显地暴露出人们在运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分歧.还讨论了在语用平面上是否能够称为"省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缩略现象就是其表现之一。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掌握日语中缩略语的变化形式和种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达到听与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璇█鏄殢鐫€缁忔祹鍜屾枃鍖栫殑鍙戝睍鑰屼笉鏂彉鍖栫殑,缂╃暐鐜拌薄灏辨槸鍏惰〃鐜颁箣涓€.瀵逛簬鏃ヨ瀛︿範鑰呰€岃█,鎺屾彙鏃ヨ涓缉鐣ヨ鐨勫彉鍖栧舰寮忓拰绉嶇被,鏈夊姪浜庢洿濂藉湴鐞嗚В璇磋瘽鑰呯殑鎰忓浘,浠庤€岃揪鍒板惉涓庤鐨勭粺涓€.  相似文献   

13.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看,介词on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性映射实现句式的引申,向不同的概念域辐射,形成了其意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15.
商务英语中介词的语义分析和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商务英语简约、精确和清晰的文体中,介词及介词词组被大量使用并具有特殊的语义.通过分析介词的隐喻和引申过程,可以深入理解介词在商务英语语境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特点,引起人们对介词语义的重视,以达到准确翻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李潢著作的研究,概括出了他的治学方法、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夏目漱石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其对现实的观察和认识可谓深刻,其小说也随着作者本人思想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自我本位"到"则天去私"的过程。《心》作为夏目描写人心理的巅峰之作,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由"自我本位"向"则天去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充分反映了美国的南亚战略.美国与印巴两国关系的变化自印度独立以来经历了美巴轴心、印巴均衡、扬印抑巴、重巴顾印等四个不同阶段.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的南亚政策是出于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而远非维护地区和平.  相似文献   

20.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能反映作者的思维,传达作品的意境.色彩的运用不单单是为了表现景物的逼真,更重要的是为了创设意境,从而引领读者深入到作品的意菹情致中去.王安石的诗歌里包含了许多形式多样、出神人化的色彩运用,尤其是他晚年的禅诗,诗歌中直接的色彩描写变幻多端;同时间接的色彩描写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