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辉  禹海军  王毅  戴文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12):125102-1-125102-5
对4 MeV闪光X光机的轫致辐射靶参数进行了设计和模拟计算。利用蒙特卡罗程序,计算得到当轫致辐射靶的有效钽靶材厚度约为0.6 mm时,靶正前方1 m处产生的单脉冲X光的照射量值最大,可以达到约2.86×10-3 C/kg,满足4 MeV闪光X光机对其单脉冲X光的设计要求。对不同能量下的单脉冲电子束加载在轫致辐射靶上的能量沉积密度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下的靶破坏,结果表明:轫致辐射靶采用叠靶结构的钽靶能够满足4 MeV闪光机的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2.
超短超强激光打靶产生的超热电子与固体靶相互作用时会产生轫致辐射X射线。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电子在固体靶中传输产生的轫致辐射X射线进行了模拟。1 MeV电子束与固体靶作用产生的轫致辐射谱模拟结果表明,轫致辐射谱高能段斜率受靶厚度及靶材料的影响不明显。麦克斯韦分布的电子束及单能电子束与30 m铜靶作用的模拟结果显示,两种电子源产生的轫致辐射谱在电子束能量或温度较高时基本一致。给出了一种利用轫致辐射谱斜率反推超热电子温度的定标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下超热电子产生的轫致辐射光子的能量角分布及光子数角分布,结果显示辐射光子能量通量和光子数随着电子温度的提高越来越向前倾,并给出了另外一种由轫致辐射能量角分布反推超热电子温度的定标关系。  相似文献   

3.
 强流高功率脉冲电子束聚焦成mm量级的束斑后,打击到轫致辐射靶的过程中会产生回流离子,它会导致电子束被提前聚焦,在预定的靶面形成散焦。描述了法拉第筒对12MeV 直线感应加速器的轫致辐射靶面可能产生的离子及其参数进行的实验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靶前60°~70°方向未发现回流离子。  相似文献   

4.
轫致辐射转换靶破坏过程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直线感应加速器能够产生一个高功率、强流脉冲电子束,该电子束与轫致辐射转换靶作用可以产生一个脉冲的、强剂量的X光,同时会对轫致辐射靶本身也造成烧蚀破坏,甚至洞穿。设计研制了一套激光探测系统,对神龙一号加速器上的轫致辐射靶进行了诊断,得到了0.4 mm钽靶的破坏穿孔开始时刻在电子束打靶后约240μs处,整个靶穿孔过程持续时间可达1.5 ms。  相似文献   

5.
魏熙晔  李泉凤  严慧勇 《物理学报》2009,58(4):2313-2319
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会产生韧致辐射X射线,为优化韧致辐射X射线品质,需要研究如何获取最佳辐射效率等韧致辐射规律.结合理论分析,并采用MCNP/4C对10,20?MeV电子的韧致辐射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不同靶材料产生的韧致辐射效率、角分布、能谱分布、准直锥孔内辐射效率等问题.通过对不同靶材料韧致辐射的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厚度靶与光子效率、注量分布、出射电子与角分布的关系与规律.由此得到不同靶材料对于10,20?MeV电子在最优韧致辐射效率下的一些边界条件与规律. 关键词: 韧致辐射 最佳效率 角分布 能谱  相似文献   

6.
叠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产生的高能、强流电子束与轫致辐射靶作用能够产生具有高剂量、小焦斑的X光,但伴随产生的回流离子会导致电子束束斑变大与X光分辨率降低,在多脉冲情况下更会影响到后续电子束的束靶作用等。叠靶结构能够增大束靶作用的立体空间,降低在靶面的能量沉积,可有效抑制回流离子的产生。对叠靶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并与单靶情况相比较,证实了在两种靶结构下所得到的X光照射量大小与角分布基本相同,但对于叠靶情况下靶面没有出现烧蚀现象,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由靶面产生回流离子而对束流产生的过聚焦效应。  相似文献   

7.
高功率离子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用“闪光二号”加速器高功率离子束轰击19F靶产生6~7MeV准单能脉冲γ射线的实验结果;提出采用离子束传输法分离和降低轫致辐射干扰的方法,利用闪烁体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测出质子传输不同距离后轰击C2F4靶产生的6~7MeV准单能脉冲γ射线信号以及相比轫致辐射的延迟时间;介绍了模拟材料的软X射线的热 力学效应等方面的高功率离子束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雅琴  胡广月  赵斌  郑坚 《物理学报》2017,66(11):115202-115202
激光驱动的内爆靶通过轫致辐射过程可以产生覆盖1—100 keV能区的小尺寸、短脉冲和高亮度的光滑连续谱X光源,可用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点投影照相和吸收谱诊断等.本文对30—180 k J输出能量的神光Ⅲ激光装置直接驱动氘氚冷冻靶产生的连续谱X光源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为优化内爆光源提供物理基础.采用了美国OMEGA激光装置和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使用的定标率来给出不同驱动能量时的靶参数和激光脉冲参数.研究发现,内爆靶丸在停滞阶段瞬时的密度和温度剧增可以产生尺寸约100μm、发光时间约150 ps的X光脉冲;X光辐射主要产生于被压缩的氘氚冰壳层内侧、而不是中心的高温气体热斑区;等离子体的自吸收可以显著降低1—3 keV的较低能区的X光发射,但对更高能区没有影响;X光辐射主要集中在30 keV的较低能区,氘氚聚变反应可以增强30 keV的硬X光辐射、但对30 keV的较软的X光辐射没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9.
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能够产生2—3kA、10-20MeV、约80ns(FWHM)的强流高功率的脉冲电子束,经过数十米的传输、聚焦成毫米量级的束斑后打击到轫致辐射靶上,来产生高剂量的X光。同时电子束打靶使靶面沉积大量的能量导致靶面的温度骤然升高,引起靶表面物质或杂质(如碳、氢、水蒸气与靶材料等)被汽化电离而产生等离子体。强流电子束在靶前附近产生的强空间电荷电场(场强可达MV/cm)把离子从靶面拉出,以逆着电子束的方向前进,被称为回流离子。人们提出回流离子与电子束发生作用,会导致电子束被提前聚焦,在预定的靶面形成散焦。  相似文献   

10.
9MeV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能工业CT采用9MeV电子加速器产生轫致辐射,利用高能X射线能够有效地穿透物质以及同物质对射线吸收和散射不同这一原理来检查物体内部缺陷或内部结构。加速器电子束的焦点、X射线的最高能量、X射线剂量及均匀性与工业CT成像的质量和速度密切相关;对探测器的电子线路部分进行的X射线屏蔽关系到探测器的使用寿命。X射线测量结果表明,所用9MeV电子直线加速器满足高能工业CT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厚靶轫致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光机正朝高能强流方向发展.这些装置中普遍采用mm厚度的重金属厚靶,其辐射特性和各种参数间的规律受到关注.本文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法的EGS4程序比较全面的研究了高能X光机中所关心的靶厚度的选择、轫致辐射场的角分布和X射线能谱的规律.同时还专门就X光强度和束流发射度、打靶焦斑尺寸三者的依赖关系进行分析,结论表明针对现有的X光机参数,不用担心因追求小焦斑而带来X光照射量的损失。文中还分析了强束流条件下单粒子蒙特卡罗模拟程序的适用性.文中结论和已有实验结果吻合,对实际工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轫致辐射靶的发射率及角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冰琪  李泉凤  杜泰斌  程诚 《中国物理 C》2005,29(12):1190-1195
计算了不同能量下,几种常用单靶(W,Cu,Ta,Au)的X射线前向发射率和角分布, 从理论分析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两方面分析了产生的X射线发射率及其角分布与靶参数和束流参数的关系, 并与已发表的数据及实验结果比较, 结果一致, 可为设计产生X射线的电子加速器及靶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3.
Yields of photonuclear reactions on 197Au nuclei were measured in a beam of bremsstrahlung photons, the endpoint energy of the bremsstrahlung spectrum being 29.1 MeV.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y means of the gamma-activation procedure.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a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earlier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Nuclear Physics A》1998,628(2):255-274
Within a covariant effective one-boson exchange model for the T matrix of NN interactions we present detailed calculations of bremsstrahlung cross sections for proton-proton and proton-neutron reactions at beam energies in the 1 GeV region. Besides pure bremsstrahlung processes we consider photons from Λ decays and contributions from the ηγγ process. At beam energies above 700 MeV the Λ decay channel dominates the spectra at large photon energies, where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non-resonance processes and the Λ decay channel becomes also important. Low energy photons stem from pure bremsstrahlung processes.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t 730 MeV beam energy is well described. We extrapolate the model down to 280 MeV, where more detailed experimental data exist, and find agreement with angular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5.
强脉冲超硬X射线产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轫致辐射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的特点,以及提高超硬X射线产额的方法;利用MCNP软件计算了电子能量在0.4~1.4 MeV范围内,超硬X射线产生效率与钽辐射转换靶厚度的关系曲线;介绍了在“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开展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获得了3种强脉冲超硬X射线: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5~7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12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0 cm2,能量密度为1 J/cm2。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acoustic oscillations on the coherent bremsstrahlung of electrons with the energy 20 MeV are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tracted beam of the YerPhI linear accelerator LEU-50.  相似文献   

17.
18.
Yields of photonuclear reactions of several Hg isotopes are measured on a bremsstrahlung photon beam with a maximal energy of 19.5 MeV using a gamma-activation analysis. Cross sections of photonuclear reactions on stable Hg isotopes are calculated within bonds of the collective model taking isospin splitting of giant dipole resonance into accou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arlier experimental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