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RP11-552E20.1-001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67例喉癌患者手术前后一周的血浆,以声带息肉患者血浆作对照,观察喉癌组织、转移的淋巴结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联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探讨其诊断价值.研究发现,喉癌患者血浆Lnc RNA表达水平高于声带息肉患者,且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喉癌组织中该链表达较癌旁组织上调,转移的淋巴结比原发病灶表达水平更高;术前血浆及喉癌组织中该链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其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67.2%.提示该Lnc RNA可能是喉癌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并在喉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TEAD4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关系。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结合光密度分析检测目标蛋白的组织表达。通过真核表达质粒pCMV3-TEAD4转染子宫颈鳞癌SiHa细胞以获得TEAD4基因过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目标蛋白的表达。分别利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子宫颈鳞癌组织中TEAD4平均表达水平(0.186±0.03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0.0494±0.0105,P<0.001),且TEAD4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宫旁浸润有关(P<0.05),与子宫颈鳞癌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TEAD4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1)。TEAD4基因转染后的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TEAD4基因转染诱导宫颈鳞癌细胞P-ERK1/2和MMP9蛋白表达上调,而ERK抑制剂(U0126)能显著抑制TEAD4诱导的MMP9上调。TEAD4高表达于子宫颈鳞癌,促进子宫颈鳞癌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TEAD4激活ERK1/2-MMP9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在散发性左、右半结肠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并分析这种差异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中MLH1、MSH2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及这种差异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在结直肠癌病例中, MLH1、MSH2的表达缺失率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 右半结肠癌的病例与总体样本表现更相近. 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MLH1、MSH2的表达缺失率方面, 右半结肠癌高于左半结肠. 在右半结肠癌病例中, MLH1、MSH2的表达缺失患者相对发病年龄早, 分化程度低, 不容易发生神经浸润; 而在左半结肠癌MLH1、MSH2的表达缺失病例中, 无明显相关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抑癌因子(CIP2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均在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本方案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切除癌组织和匹配的癌旁无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上述病理标本中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3年,生存时间按月计算,总体生存时间计算从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未次随访日期;无瘤生存时间的截止点以术后首次CT、超声、核磁等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或转移.失访病例和非肿瘤原因死亡病例按统计学要求以截尾数据处理.观察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其中男性75例,女性31例,年龄:26~85岁,平均(64.18±10.33)岁,体重指数(22.13±1.35)kg﹒m2.106例患者中,有10例失访,剩余96例患者完成研究,随访率为85.71%.截至末次随访时间,43例(44.79%)患者死于原发性肿瘤,53例(55.21%)继续存活.按TNM分期分期,I期患者43例,II期患者30例,IIIa患者期18例,IIIb患者期13例,IV期患者2例.腺癌45例,鳞癌38例,大细胞癌10例,腺鳞癌13例.在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23例,中表达31例,低表达21例,21例无表达,表达率为78.13%;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31例,无表达65例,表达率为32.29%.CIP2A的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CIP2A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IP2A蛋白表达与3年总生存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IP2A蛋白表达不是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IP2A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但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IP2A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他因素协同影响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用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shigami分级记数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结肠癌淋巴转移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布.正常结肠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阴性,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呈阳性.随着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增加,ICAM—1阳性淋巴管数目逐渐增多(P<0.01).当肠周淋巴结有癌转移时,ICAM—1阳性淋巴管明显多于无癌转移组(p<0.01);与ICAM—1的表达相反,树突状细胞(DCs)局部浸润强度与癌组织浸润深度里负相关(r=-0.62,p<0.01),肠周淋巴结无癌转移组DCs数目多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ICAM—1的表达和DCs的分布与结肠癌的浸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并对结肠癌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黄鱼在低盐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正常盐度25和降低盐度后3个节点(盐度8、盐度3和盐度1.5)鳃、肾、肝、心、脾、肌肉、脑和肠8组织中gh、igf-1、hsp90和pparβ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 研究表明: 低盐胁迫可显著影响大黄鱼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 gh基因在盐度1.5节点除心脏外各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盐度(P<0.05), 其中脾的升幅最大; 盐度8和盐度3节点, 均是肝中gh表达量升高幅度最大, 分别为正常盐度的5.21和3.11倍. igf-1基因在盐度1.5节点除肌肉和脑外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 鳃中表达量最高, 为正常盐度的5.28倍, 其次为肾(3.05倍)和肝(2.20倍). hsp90基因在盐度8节点时心和肝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 盐度1.5节点心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 在盐度8节点pparβ基因在心、肌肉、肝和脾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盐度点(P<0.05); 盐度1.5节点鳃、脑、肾和肠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 分别为正常盐度时的9.04、7.36、3.39和3.19倍. 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大黄鱼应对低渗环境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观察牛磺酸(Tau)对肾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脏GRP78、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I/R组和I/R+TMP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制备肾I/R模型。I/R+TMP组在手术前1h按200mg.kg-1腹腔注射Tau,余操作同I/R组。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光镜观察肾小管组织结构变化;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GRP78、Caspase-12mRNA和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BUN,Cr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损伤严重,GRP78和Caspase-12mR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性增加(P<0.01);与I/R组比较,I/R+Tau组血清BUN、Cr水平及GRP78、Caspase-12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肾脏损伤明显减轻。牛磺酸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GRP78、Caspase-12过度表达升高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它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RAD51C蛋白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RAD51C蛋白在恶性卵巢肿瘤52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0例、粘液性卵巢癌22例)和良性卵巢肿瘤50例(浆液性囊腺瘤25例、粘液性囊腺瘤各25例)组织中表达情况,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卵巢肿瘤之间RAD51C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RAD51C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RAD51C蛋白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细胞核中表达不明显,RAD51C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AD51C蛋白表达在恶性卵巢肿瘤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RAD51C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提示RAD51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携载p53和IL-12的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1,oHSV) MH1004和MH1006对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的治疗作用.蚀斑法和MTT法分析重组oHSV对结肠癌细胞CT26的感染和溶瘤特性;小鼠背部皮下注射CT26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重组oHSV后分析小鼠血清中IL-12含量,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生存率;小鼠尾静脉注射CT26建立肺转移模型,尾静脉注射重组oHSV后显微观察肺组织中肿瘤细胞浸润,观察肺脏肿瘤结节和小鼠生存率.重组oHSV能够感染CT26并高效复制和抑制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治疗12 d后观察到抑瘤效应,MH1004和MH1006组21 d时肿瘤体积(2 477.31±2 017.02 mm~3和1 414.36±1 639.19 mm~3)均极显著小于Mock组(7 682.92±2 648.74 mm~3)(P 0.01),42 d时生存率(均为100%)明显高于HSV-wt和Mock组(均为50%);MH1006组小鼠血清中IL-12含量增加,第16 d时极显著高于Mock组(P 0.01);治疗后肿瘤消失小鼠血清中IL-12含量明显增高.肺转移瘤小鼠治疗后,MH1004和MH1006组小鼠肺脏肿瘤结节数在治疗5 d、9 d和13 d时均极显著低于Mock组(P 0.01),13 d极显著低于HSV-wt组(P 0.01),且o HSV治疗小鼠肺组织浸润的肿瘤细胞明显减少;60 d时MH1004组、MH1006组、HSV-wt组和Mock组的生存率依次为83.3%、66.7%、66.7%和50%,MH1004组和MH1006组死亡小鼠肺脏肿瘤结节少于Mock组和HSV-wt组.携载IL-12和p53的重组o HSV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瘤效果显著,该研究为转移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在近无创条件下对活体组织或小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成像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它的优势在于非侵入性地连续动态检测活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和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动物的用量,符合“3R”原则。文中综述了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成像模式、技术原理和路线及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短期水体暴露方式,初步探讨亚微米和纳米氧化锌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150只发育至相同时期的幼年蝌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0nm氧化锌暴露组和30nm氧化锌暴露组。分别添加5mg 200nm和30nm氧化锌至1L水中,进行暴露实验。本研究通过测定蝌蚪的重量、观察蝌蚪尾部组织形态及测定蝌蚪对Zn的吸附量,探讨亚微米和纳米氧化锌对蝌蚪胚后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与暴露组在蝌蚪重量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氧化锌暴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H&E染色观察蝌蚪尾部组织形态发现,ZnO水体暴露可引起蝌蚪一定程度上的组织病变。此外,200和30nm氧化锌暴露组中蝌蚪对Zn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氧化锌暴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D609能否提高HT-29细胞对辛伐他汀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利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T-29)24h,利用MTT法测定并计算出IC50。随后根据上述浓度将HT-29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D609组、辛伐他汀组和D609+辛伐他汀组,加药处理24h后,采用MTT法检测D609和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WB)检测各组RIP140、SMS1、SMS2、BCL-2和BAX的表达。MTT实验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效应,其IC50为:67.98μmol·L-1,而辛伐他汀和D609联用可明显增强辛伐他汀对HT-29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n=3)。qRT-PCR和WB实验结果表明D609和辛伐他汀处理均上调了RIP140及BAX的表达,但降低了SMS1、SMS2、BCL-2的表达(P<0.05,n=3),而两者联用可显著增强这些改变(P<0.05,n=3),即D609可提高HT29细胞对辛伐他汀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D609通过抑制SMS的活性和增加RIP14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牛磺酸(Tau)抑制结直肠癌(CR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探讨Tau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选用人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40~200 mmoL Tau处理细胞;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标志性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7(MMP2/7)和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u可浓度依赖性抑制CRC细胞侵袭和迁移,上调CRC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EMT间质标志物N-cadherin, Vimentin和MMPs表达;降低AKT和p-AKT水平,提高PTEN,GSK-3β及p-GSK-3β表达水平(P<0.05)。与p-EGFP-GSK-3β或Tau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Tau组或p-EGFP-GSK-3β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E-Cadherin、GSK-3β蛋白表达有显著升高(P<0.01),而N-Cadherin, Vimentin,β-Catenin, MMP2/7和AKT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1)。牛磺酸可通过调控AKT/GSK-3β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牛磺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采用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用基因转染及siRNA靶向基因沉默技术,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H/R组比较,3个牛磺酸保护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下降(P0.05);随着牛磺酸浓度的增加,H/R心肌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0.05),而PUMA、CHOP、Bax、Grp78和Caspase-3蛋白表达则逐渐下降(P0.01);牛磺酸对心肌细胞转染PUMA过表达有较强的下调作用;靶向沉默PUMA后细胞凋亡率呈显著下降,靶向沉默CHOP后PUMA表达下调(P0.05)。结果表明牛磺酸对心肌细胞H/R导致的凋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牛磺酸能下调CHOP表达,进而抑制促凋亡蛋白PU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时肝组织恶性变潜能以及吡喹酮对其的抑制作用,取120只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第1、2组分别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12周时,以吡喹酮500mg·kg^-1·d^-1治疗2天;第3组为实验对照组,感染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产, c-fos和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病变早期予吡喹酮治疗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组织中产,c-fos、c-jun mRNA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病变晚期予吡喹酮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比较,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仅c-fos mRNA表达降低(p〈0.05)。吡喹酮早期治疗组肝组织中上述3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因此血吸虫病时肝硬化组织可存在恶性变潜能,早期吡喹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这种恶性变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顺铂(cisplatin,DDP)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周期和干细胞标志物ABCG2、CD133及ICAM-1蛋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32 mg/L、16 mg/L、8 mg/L、4 mg/L、2 mg/L)DDP作用于SMMC-7721,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种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DPP均对SMMC-7721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P0.05).4 mg/L和2 mg/L DPP作用48 h使处于G0/G1期SMMC-7721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DPP作用后残存细胞中三种干细胞标志物(ABCG2、CD133及ICAM-1)表达增多.结论 DPP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S期.提示可能存在逃避DPP作用的肿瘤干细胞,为有效降低临床肿瘤复发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LPS在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鞘磷脂(SM)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催化SM从头合成的关键酶是SMS1和SMS2,其中SMS2和炎症反应最为密切。目前,由LPS所致的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中,在小鼠肝脏部位SMS2的表达情况未见报道。为了阐明这一情况,本研究利用10mg/kg的LPS处理BABC/L小鼠18h,取小鼠肝脏进行HE染色,并提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研究SMS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薄层层析(TLC)测定对其酶活的影响。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MS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增加(P<0.05,n=6),分别增加了116%和65.8%,而在酶活水平亦有非常显著增加(P<0.001,n=6),增加了64.3%。由此可见SMS2在LPS所致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其酶活增加是LPS所致炎症反应所必要的,这将对炎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新的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通过Lectin法分析uNK细胞在人妊娠早、晚期母胎界面的分布变化。结果发现:(1)在妊娠早期的蜕膜中,uNK细胞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成熟uNK细胞,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和胞膜呈现强烈的棕黄色染色,分布于蜕膜的血管中。另一种是未成熟uNK细胞,细胞体积较小,胞核呈现黄色染色,分布于蜕膜细胞之间。(2)在妊娠早期的绒毛组织中,uNK主要是未成熟uNK,分布于绒毛间质之间。(3)与妊娠早期蜕膜的uNK细胞数相比,至妊娠晚期,蜕膜的u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4)在妊娠晚期,绒毛组织不表达uNK细胞。结论:uNK细胞主要分布于子宫蜕膜组织,且随着妊娠的进展,其表达数量明显下降。这种时空性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其在调控滋养层细胞的侵袭、血管重建及免疫耐受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比较了 6 8例宫颈癌组织中 HPV- 16、18E6和 p5 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6 8例宫颈癌中有 6 0例 HPV - 16、18E6蛋白和 17例 p5 3蛋白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88.2 %和2 5 .0 % ;在 5 9例 HPV- 16、18E6蛋白过度表达的宫颈癌中有 5 4例 p5 3蛋白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二者呈负相关(P <0 .0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其阳性率在宫颈腺癌中为 83.3%和宫颈鳞癌中为 17.2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随着临床分期上升而增高 .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诱导分化基因表达差异的消减cDNA文库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存和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获得的结肠癌经全反式维甲酸和 1 ,2 5-(OH) 2 D3联合诱导分化前、后的差异cDNA ,把消减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建立消减cDNA文库 .结果表明 :诱导前消减cDNA文库的容量为 1 .0 5× 1 0 4 pfu ,诱导后消减cDNA文库的容量为 1 .49× 1 0 4 pfu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和诱导分化的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