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7种具有共轭二炔结构的单链类脂化合物,并将其分别制成聚合脂质体,考察了其在酸、碱、盐、缓冲液及乙醇等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二十五-10,12-二炔-1-醇磷脂乙醇胺的聚合脂质体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可聚合脂质体的研究Ⅰ.含共轭双炔基团的两杂性单体及其脂质体李子臣,何巍,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10,12-二十二碳二炔-1,22-二酸(DDCA),脂质体,10,12-二十二碳二炔-1,22-二醇(DDOL),光聚合聚合型脂质...  相似文献   

3.
将对氨基苯甲脒是直接法和间接法固定到二十五-10,12-二炔-1-醇磷脂乙醇胺的聚合脂质体上,研究了聚合脂质体-对氨基苯甲脒对胰蛋白酶的亲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聚合脂质体的研究Ⅱ.含桐酸脂质体的稳定性和穿透能力的研究李子臣,何巍,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脂质体,桐酸,光聚合,稳定性,穿透能力脂质体的稳定性是脂质体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合成的类脂化合物经超声后形成的脂质体(微泡)的稳...  相似文献   

5.
郭正  费文 《合成化学》1996,4(4):380-383
报道了(R)-1,6-二(2-氯苯基)-1,6-二苯基-2,4-己二炔-1.6-二醇的全合成方法。提出了一种在K-DMSO-THF体系中二芳酮乙炔化的新方法。以比较温和的条件和较高收率地合成了(±)-炔醇,并进行了拆分,通过Glaser反应,将(+)-炔醇偶联制得目的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双功能试剂戊二醛、二甘醇二酸酐和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等将大豆胰蛋白栈抑制剂STI固定到由二十五-10,12-二块-1-醇磷脂乙醇胺形成的聚合脂质体上,同时探讨了其作亲和沉淀吸附剂对对胰蛋白酶的亲和作用。在PL沉淀过程中,胰蛋白酶有20%~60%从PL-STI 解离下来。PL-STI可作为酶的亲和沉淀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利用二烯丙基二溴化铵形成微泡,用γ-射线、自由基引发剂及紫外线三种引发方式实施了产本微泡的聚合。由电子衍射照片可以看出,微波中的分子是高度定向的。研究表明,合成的微泡保留了天然脂质体所具有的渗透功能及载物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3,4-二(4′-甲磺酰氧-2′-丁炔基)四氢呋喃或6-硫杂-3,8-二炔-1,11-二羟甲基环十一烷为原料合成了二环化合物6-硫杂-13-氧杂二环[9.3.0]-3,8-二炔十四烷。通过1HNMR,13CNMR,IR及MS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9.
王树梅 Ge.  Just 《合成化学》1997,5(2):209-211
以3,4-二(4′-甲磺酰氧-2′-丁炔基)四氢呋喃或6-硫杂-3,8-二炔-1,11-二羟甲基环十一烷为原料合成了二环化合物6-硫杂-13-氧杂二环(9.3.0)-3,8-二炔十四烷,通过^1HNMR^13CNMR,IR及MS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个宽分布聚对二炔苯试样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特性粘数([η])的测定,应用普适校正原理和Weis方法,确定了该聚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25℃下的Mark Houwink方程参数:K=762×10-3,α=026.将这一结果运用到GPC谱图的计算,所得[η]与用粘度法实测值比较,所得Mn与用VPO法实测值比较,相对误差6%左右.还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对二炔苯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和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物分子链间发生部分交联反应,支化程度加重.聚合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1.
Langmuir-Blodgett膜(LB膜)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生物活性,在现代高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1]。本文合成了一个长链炔酸-8,10-二炔二十五碳酸,并研究其LB膜的聚合。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10,12-二炔廿五碳酸单体及其聚合物的π-A曲线,Langmuir膜在10mN/m膜压10,12-二炔廿五碳酸下的紫外光聚合的分子占据面积曲线,可见光对Langmuir膜聚合的加速行为以及该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并从聚合机理和反应中间体的电子态等角度对可见光在链增长中的作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聚乙炔的不稳定性、寻找新的有机导体,同时也是为了研究π-二苯铬的催化性能,本文对π-二苯铬催化聚合金氟炔-2腈进行了研究。 我们用文献方法合成了生氟炔-2腈单体: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然后用π-二苯铬作催化剂进行催化聚合。首次合成了聚全氟炔-2腈。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单体-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研究了一种新的低温聚合体系--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在烘箱中的本体聚合行为.通过红外、核磁共振以及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单体的结构.利用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跟踪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特征基团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热失重分析(TGA)考察了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获得了反应的一些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易发生1,3-偶极环加成聚合反应,在聚合物结构中形成三唑五元环,它们的聚合起始温度在70℃左右,聚合反应的主反应是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84.6kJ/mol,指前因子A=4.865×1010min-1.同时发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学报》2017,(2):178-199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树枝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及应用.而基于炔类单体的点击聚合作为一类简单、高效的聚合反应已被广泛用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本文对近5年利用叠氮-炔和巯基-炔点击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综述.其中,Cu(I)催化的叠氮-炔点击聚合可制备1?4-立构规整的超支化聚三唑;Ru(II)催化的叠氮-炔点击聚合可制备1?5-立构规整的超支化聚三唑;活化的炔类单体和叠氮单体的无金属催化点击聚合可得到1?4-异构体含量高(高达91.7%)的超支化聚合物;而光引发?热引发及自发的巯基-炔点击聚合可制备含硫的超支化聚合物.此外,对所制备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还简单讨论了点击聚合制备超支化聚合物方面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种单体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研究了一种新的低温聚合体系———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在烘箱中的本体聚合行为.通过红外、核磁共振以及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单体的结构.利用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跟踪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特征基团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热失重分析(TGA)考察了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Kissinger法和0zawa法获得了反应的一些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易发生1,3偶极环加成聚合反应,在聚合物结构中形成三唑五元环,它们的聚合起始温度在70℃左右,聚合反应的主反应是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ΔE=84.6kJmol,指前因子A=4.865×1010min-1.同时发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端炔丙基化合物的聚合产物以其优异电导性,非线性光学特性等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了近年来端炔丙基化合物的氧化聚合、易位聚合、自由基聚合、缩聚等聚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碳的同素异形体,是由spsp2两种杂化形式的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层状材料。其中,石墨双炔是石墨炔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其独特的纳米级孔隙、二维层状共轭骨架结构及半导体性质等特性,使之在电化学、光催化、非线性光学、电子学等诸多领域优势显著,因此,发展石墨双炔的制备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首先介绍石墨双炔的结构,随后主要介绍石墨双炔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全合成、表面在位化学反应和溶液相聚合反应等几个方面,其中溶液相聚合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在本文的最后,主要探讨了石墨双炔合成方法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对合成方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基质和镶嵌或包埋在基质中的蛋白质所组成,脂质体与生物膜结构相似,但一般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近年合成和制备了许多不饱和脂质体单体化合物和聚合脂质体。  相似文献   

20.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红  屈锋  徐建栋  邓玉林 《色谱》2008,26(4):473-477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氧化指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冷冻干燥的脂质体稳定性更好;毛细管电泳表征脂质体的电荷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在pH 5.0~8.0的条件下呈电中性。在pH 7.0的条件下,以各种浓度的脂质体混悬液为电泳缓冲液,以0.8%二甲亚砜(DMSO)为内标,随着缓冲液中脂质体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2.4 mg/mL,BSA的有效淌度从-2.232×10-4 cm2·V-1·s-1变化到-3.046×10-4 cm2·V-1·s-1;结合Scatchard分析,测得BSA与脂质体的结合常数为2.522×103(g/mL)-1。该方法简单、快速,为研究蛋白质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