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的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ya~xg curve) for acetone-n-hexane, benzene-n-hexane, toluene-n-hexane and n-pentance-n-hexane vapor mixtures on silica gel with different surface coverage (θ) at 25℃ were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a ~ xg curves approached gradually down to corresponding binary liquid-vapor equllibrium curves with increasing of surface coverage. Therefore, the binary adsorbed phases are similarly with the binary liquid phase. Except for acetone-n-hexane system, which had a minimum boiling point, the composi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 other three binary systems could be simulated by equation of relative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调,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10.
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等温式的热力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等温式的热力学理论李学良,林建新(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230009)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等温式通常可由动力学、热力学或统计力学等传统方法 ̄[1]导出。但通常都只针对具体模型作推导,而很少对方法作较完整的论述。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  相似文献   

11.
描述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两个著名吸附等温式Langmuir公式和Bronauer—Emmett—Teller(B·E·T)公式可以由动力学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导出。但在导出过程中,都要引进一些基本假定之外的附加限制和近似. 根据经典热力学的唯象特点,能建立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吸附表面相热力学模型.从吸附平衡是一种热力学相平衡这一观点出发,可以由相平衡原理十分简洁地导出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多层吸附的B·E·T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3.
烷基十八胺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烷基十八胺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阳树脂吸附作用最强,可以近似100%吸附,吸附烷基十八胺后的树脂强度降低,沉降速度改变。常用的无机复苏液无法将吸附的十八胺洗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节致孔剂的种类和数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分布的丙烯酸酯树脂. 为了研究该树脂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与吸附机理, 分别采用(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吸附质进行吸附研究. 数据表明孔径对吸附过程有重要影响, 而树脂的比表面积只是在合适的孔径时才对吸附行为起主要作用. 与商业树脂XAD-7和HP2MG相比, 自合成树脂50#和38#对吸附质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 吸附平衡等温线都能够被Langmuir和双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 研究表明, 丙烯酸酯树脂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引力和氢键是主要作用力, 它们对吸附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述评超临界温度气体在多孔固体上的物理吸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述评超临界温度条件下气体在多孔固体上物理吸附平衡问题提出的背景, 工程应用, 及其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dium tetraphenylborate(NaBPh4) on activated carbon at 298.2,303.2,308.2,313..2 and 323.2 K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NaBPh4 on activated carb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ould be described using Langrnuir equation. Furthermore, the standard Gibbs energy, enthalpy, entropy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Gibbs energy for the adsorption of NaBPh4 on activated carbon were studi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of BPh4^- ion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for the transfer of NaBPh4 from water to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 对不同Li原子覆盖度下Li/Si(001)体系的吸附构型、电子结构以及吸附Li原子对表面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在所考察的覆盖度范围内, Li原子倾向于吸附在相邻两个Si-Si二聚体之间各种对称性较高的空穴位, 其中覆盖度为0.75 ML(monolayer)时具有最小的平均吸附能. 由能带结构分析结果可知, 随着覆盖度的增大, Si(001)表面存在由半导体→导体→半导体的变化过程. 在覆盖度为1.00 ML时, 由于表层二聚体均受到显著破坏, 使得体系带隙明显增大. 吸附后, 有较多电子从Li原子转移到底物, 导致Si(001)表面功函显著下降, 并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表面功函呈现振荡变化. 此外, 从热力学稳定性角度上看, 覆盖度为0.75 ML的Li/Si(001)表面较难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吸附法研究固体表面的分形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国 《大学化学》2005,20(4):22-28
介绍用气体和蒸气吸附等温线数据求出的单层饱和吸附量和根据等温线毛细凝结区域数据求算分形固体表面分维值的方法;提出了用固体自溶液中吸附数据计算分维值的方法。讨论了介孔吸附剂的分维和固体表面分形性质在物理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吸附剂—虾壳吸附镉(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廉价的生物吸附剂一虾壳来吸附水中的Cd^2 ,研究溶液的pH值,初始Cd^2 离子浓度,虾皮不同粒度,外加盐等因素对Cd^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经过一定浓度酸处理的虾壳对Cd^2 的吸附情况,得到了最佳的pH值,得出了适宜的吸附等温线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20.
邢伟  禚淑萍  高秀丽  袁勋 《化学学报》2009,67(15):1771-1778
采用有序介孔硅为硬模板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的有序介孔炭(OMCs). 氮气吸附测试表明, 有序介孔炭具有丰富的介孔表面和集中的介孔分布.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大分子酚类在有序介孔炭上的吸附行为. 吸附研究表明, NPE在有序介孔炭上的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 孔结构分析表明, 大于1.5 nm的孔的表面积是决定NPE吸附量的关键因素, 而有序介孔炭的最可几孔径决定吸附速率的大小. 与吸附量相比, 吸附速率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动力学研究表明, NPE在有序介孔炭上的吸附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