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弱力,又称弱相互作用(简称弱作用),因其强度, 在微观世界起作用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中,比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都要弱,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M·盖尔曼(Maurray Gell-Mann),一位粒子物理学界的奇才,自50年代以来,在粒子物理学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他于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开辟了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新篇章。一、盖尔曼其人M·盖尔曼于1929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城。盖尔曼的父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奥地利移居到美国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自然会问,物质聚集起来,从微观粒子到巨大的星体,从细菌到人,这些自然界奥妙无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都是怎样发生的?原理上,可以用“相互作用”这个概念来回答。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人们已经认识到物质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归根到底是通过4种相互作用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存在于任何两个物质之间的吸引力,它的规律由牛顿发现,称为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4.
弱力的故事     
 表面看来,发明创造是不受约束的,但从深层次来说,科学家似乎是在揭示永恒不变的规律。盖尔曼自己的奇异性守恒的观点成功地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宇宙射线粒子实际的生存时间比理论的要长得多,强力遵循这个规律,弱力却不。但这些稀奇古怪的粒子的行为仍然不是很好。在和费恩曼马拉松式的谈话中,他俩对最近的实验感到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5.
 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核放出一个正(或负)电子,或者吸收一个在轨道上的电子而衰变成另一种原子核。β衰变的研究对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它曾经两次冲击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一次是在查德威克发现β射线能量的连续分布以后,尼尔斯·玻尔怀疑在β衰变中能量是否仍然守恒,后来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β连续谱,“挽救”了能量守恒定律;另一次是在1956年,为了解释“θ-t”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了在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后来吴健雄等人通过极化60Coβ衰变实验证实了李、杨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超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实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微子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是一组很特殊的粒子,它们质量最轻(在标准模型中没有质量)因而几乎不受引力影响,不带电荷因而不受电磁相互作用的影响,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但其寿命几乎是无穷长。如果中微子产生于遥远的高能天体,在到达地球的漫长传播过程中其路径不会被遍布宇宙的磁场所改变。中微子的这些特性使它与光子一起成为绝佳的天文学信息传播者,成为正在崛起的新兴中微子天文学学科发展的强劲原动力。与传统的光子天文学相比,中微子具有更加优越的特性,即不会与弥漫全宇宙的3K宇宙学背景光子发生作用,从而能够打开高于光子天文学所能工作的能量区域的观测窗口,譬如在高于1015电子伏特(记为PeV)的“超高能”区,探测中微子成为唯一的天文观测手段。 …………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3日《科技日报》公布的“200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科学家发现τ子中微子存在的证据”称,“2000年7月20日,美国费米实验室宣布,美国、日本、希腊和韩国的54位科学家经过3年的合作研究,首次发现了表明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至此,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12种基本粒子已经全部被直接或间接探测到。τ子中微子的发现对揭开物质构成之谜以及探索宇宙天体奥秘具有深远意义。”为了理解这项科学发现的意义,我们首先介绍原子核和放射性原子核。从不稳定原子核β衰变的研究中,泡利预言了中微子。然后我们讲述物质世界中4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和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的费米子  相似文献   

8.
 从阿尔法磁谱仪(AMS)的反氦核的测量结果谈起 1998年6月,阿尔法磁谱仪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作试飞行。在10天的飞行期间,在约400千米的高空收集到2.86 x 106氦核,但没有发现反氦核,给出的测量结果:反氦核/氦核< 1.1x10-6。这一结果与原来的宇宙中不存在反物质的结论是一致的。 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是科学中的一大难题。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大爆炸(Big Bang)学说,宇宙是由约发生于120-200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后,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和冷却。大量的天文学观察和天体物理实验支持了这个理论。很自然,大爆炸应该产生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什么叫反物质呢?  相似文献   

9.
周顺 《物理》2011,40(5):335-336
庆祝著名物理学家Maurice Goldhaber百岁生日的文章,该文的作者是Maurice Goldhaber本人(前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主任)和他的儿子Alfred Scharff Goldhaber(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在文章中,Goldhaber父子阐明了粒子的螺旋度和手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