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覆杯实验"的几个问题——园丁工程专题之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写道:"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相似文献   

2.
利用输液装置和一次性注射器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这套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器材成本低且易得,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液体压强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以上教版初中物理“液体内部压强”子单元为例进行教学上的尝试与改进.从子单元的整体出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阐述了如何改进物理课堂教学,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力学中,关于“液体和气体对压强的传递”的原理是初中物理学上一节重要的教材,也是理解帕斯卡定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这节教材的原理较深,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在一九五四年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指示中,曾主张予以删去。但删去这节教材之后,要求学生了解液体对于容器的压强和压强计的原理,将更为困难,因此一九五五年教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定势思维习惯的影响,对p=ρgh往往难以致信。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做好液体压强公式验证实验。笔者根据帕斯卡于1648年表演的著名实验原理,设计制作的液体压强公式验证装置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刘建 《物理通报》2022,(7):72-75+100
压强变化分析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固体压强主要包含有切割、叠加、施力等内容,液体压强则主要包含有倒入、抽出、加入物块等常见类型.本专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难度较大,压强变化的多种形式对学生整体能力要求很高.从归纳、总结的6种模型出发,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厘清思路,在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关于“液体沸点跟压强有关”,课文中只用了水在低压下沸腾的演示来说明,在压强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从而引入在压强增加时,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的结论,这只能给学生一种抽象推理概念。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获得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北京市历届中考的热点,在中考题中这类题也常有难题出现.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这部分知识又涉及到密度、压力、重力、质量、深度、体积和面积等较多的知识,所以,“液体压强”必然形成学生学习的难点和中考拿分困难的考点.特别是近几年北京市的考题中有关液体压强的考题题型在变化,这就更增加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王爱生  佟岩 《物理通报》2006,(11):56-57
学生对液体静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深度与密度有关,而与液体质量多少、不同形状无关,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加之,现行教科书中,液体压强公式是通过建立抽象的理想液柱模型后,理论推导得出,初中学生受知识储备和心理水平发展的限制,对这样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太适应,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成为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分化点,因而倍受一线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都体会和认识到增加这一演示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努力研制过一些实验装置.但这些装置虽各有千秋,却都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实践”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的一项新的一级主题.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活动为灵感,以跨学科融合课程为实践,对教师自主开发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六年級物理教学經驗表明,学生学習“液体由于本身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强”一节是有很大困难的。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少闡明压强跟深度和液体比重的数量关系的好实驗。而学生沒有了解清楚这部分教材,就不能很好地了  相似文献   

12.
邹兆云  王飞 《物理通报》2016,35(10):48-50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习题教学, 略去了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引申的过程, 导致学生面对以物理情境 为背景的习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引申既能引导学生从日常经验中获取信息, 又体现物理以 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背景, 且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 基于此笔者结合前两年发生的雨后司机溺亡 事件和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环节, 试图通过原始物理问题的介入, 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引申及运用 物理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景霞 《物理通报》2022,(6):131-132+141
液体压强实验的创新在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教材实验,器材随处可见,体积轻小灵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为学生树立废物回收的榜样,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中有关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的这节教材,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一节,像“外面的压强减小时,气体的体积就会变大,同时气体本身的压强也就减小”。这些现象,在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是高端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而初中物理教学,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文章以实验为切入点,以苏科版教材为参考,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按照观察、讨论、参与和拓展实验的逻辑,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中,对液体压强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降低了对知识层次的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对压强的概念没有终结性的要求.另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在实际问题中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一要求上的变化,体现了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去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赵曼  田丽杰 《物理通报》2022,(5):117-121
以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为例,利用改进的“液体压强与流速演示器”“气体压强与流速演示器”以及“探究飞机升力演示仪”呈现更加鲜明的实验现象,同时结合自制“流速演示仪”从直观现象入手,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创新科学实验,有效地落实了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六种版本初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中,苏教版、沪科版和人教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与时俱进,贴近时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书中的插图为学生传递了大量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理解.教材中插图的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学生感性认识和形象思  相似文献   

19.
液体和气体对压强的传递这节教材,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下面两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指正。在初中了本固体压强的讲授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力传递的问题。而实际上在压强随面积而变化的实例,如钉、刀、针的讲述中,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再是像过去那样追求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创新教育,本文正是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