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2H6,O2,产物C2H4和主要副产物CO2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2H6和C2H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YCl3-LiClO4-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钇在Pt和C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3+在Pt和Cu电极上可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在铜电极上于-2.500V(vs SCE下恒电位电解,可获得粘附性好、Y含量达97.9%(质量分数)的均匀沉积膜。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位法测定了Y^3+离子在298K下,YCl3-LiClO4-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  相似文献   

3.
CO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Cu/MoO3—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钟顺和 《应用化学》1998,15(6):49-52
用化学吸附-红外光谱、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型反应技术研究了Pd-Cu/MoO3-SiO2(Mo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MoSO载体表面MoO键的端基氧上;Pd-Cu/Mo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的吸附除有线式吸附态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Cu/Mo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探讨了在Pd-Cu/MoSO催化剂上CO2的部分氧化乙烷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夏兴华 《电化学》1997,3(1):26-29
应用现场红外反射光谱和微分电化学质谱研究了甲到在多孔Pt上吸附质的性质。伏安结果显示了甲酸在多孔Pt上吸附质的氧经与吸附电位和吸附时间有关。在线质谱结果表明从甲酸吸附质氧化成二氧化碳所需要的电子数(ne)与吸附电位无关。显著地ne=2.2说明了甲酸吸附质是由CO和COH组成,而不是只有单一的CO或者COH,另一方面,在1262cm^-1和2048cm^-1出现的现场红外光谱带证实了甲酸在多孔Pt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FTIR和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O_2和O_2在Ag-Ba-Ca-K/α-Al2O3上的吸附及CO2对C2H4环氧化、完全氧化及环氧乙烷(EO)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和表面吸附氧在负载银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CO2对表面吸附氧有置换作用,该作用降低了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浓度,并且所形成的碳酸根物种改善了乙烯环氧化反应活住氧种的表面分布,对C_2H_4的环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C2H4和EO的深度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使得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对银电极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循环伏安联用技术,并以此研究了碱性溶液中银的氧化还原行为。在伏安扫描的同时,现场记录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得到与电流-电势曲线相对应的质量-电势谱。结果表明本体Ag2O形成之前银溶解和生成表面化合物的过程共存,阴极方向的氧化峰确定是AgO的继续生成。在AgO还原为Ag2O的阶段观察到了异常的质量变化,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冬柏 《电化学》1999,5(1):36-42
对次磷酸盐体系循环伏安曲线-0.4V(SCE)处氧化峰(Ⅱ峰)的特性及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Ⅱ峰与I峰直接相关,对应于活性吸附态的偏亚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过程,Ⅱ峰是偏亚磷酸根脱出的Hads^-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的结果。确定了吸附态偏亚磷酸根转变为惰性亚磷酸根反应的控速步骤为偏亚磷酸的脱附过程,并估算了脱附速度常数。最后给出可能的吸附态偏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历程及总的次磷酸根氧  相似文献   

8.
刘育  侯瑞玲 《催化学报》1996,17(2):111-116
应用FTIR和脉冲反应技术研究了CO2和O2在Ag-Ba-Ca-K/α-Al2O3上的吸附及CO2对C2H4环氧化,完全氧化及环氧乙烷(EO)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和表面吸附氧在负载银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CO2对表面吸附氧有置换作用,该作用降低了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浓度,并且所形成的碳酸根物种改善了乙烯环氧化反应活性氧种的表面分布,对C2H4的环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9.
李奕  吴立明 《结构化学》2000,19(5):371-377
采用从头算程序对MgO表面3种不同配位位置吸附Cl2的构型进行优化,并用扩展休克尔紧束缚(EHT)晶体轨道方法对MgO的缺陷和不规则表面只附C12的可能带计算,讨论了吸附前后能带组成和成键性质的变化。研究表明:MgO表面吸附Cl2将更超向于吸附在O原子上而非Mg原子上,而且在3种配位中MgO表面三配位氧最有利于吸附Cl2;吸附时,电子从O原子转移到Cl2分子的反键轨道,但是各种吸附的MgO表面对C  相似文献   

10.
在常压及650℃下,以含1%O2的甲烷-氧混合气进料,考察了在CaO,SrO,ZnO,TiO2,CeO2和MnO2膜上外加电流为-90~90mA范围内联合体系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结果表明,在p型和n型半导体催化膜上,发生NEMCA效应的增强因子有一极值,联合体系中泵氧OCM反应的C2烃选择性低于开路体系中反应的C2烃选择性,根据总反应速率求出了总传递系数及电化学影响效率,电化学影响效率随n型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
王英  刘长伟 《分析化学》1997,25(2):153-156
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手段,结合循环伏安法,计量电流法对六氰亚铁铜(CuHCF)膜修饰电极及其在不同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循环伏安法,在Pt电极上可以牢固地形成CuHCF膜。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仅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参与了在CuHCF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12.
脱氧核糖核酸变性和损伤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宗鹏  卢莠芬 《分析化学》1996,24(4):463-466
本文用汞电极(HMDE)二次导数阴极吸附伏安(SD-AdCSV)和碳电极(GCE、CPE)导数循环伏安(FD-CV)法研究了核酸受热、紫外线、超声波和丝裂霉素C(MMC)作用下的变性作用。在0.1mol/L(K2HPO4+KH2PO4)-0.1mol.L NaCl(pH7.0)底液中,吸附的单股(ss-)和双螺旋(ds-)DNA分别在HMDE上得到特征还原峰P3和P2,和在碳电极上得到氧化峰A。物  相似文献   

13.
碱金属掺杂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甲烷偶联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急冷ES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Li/MgO、Li/CaO中O-物种的形成过程及性质。并通过甲烷分子的低温活化实验,验证了O-物种对甲烷生成C2产物的作用。将催化活性同O-物种很好地关联起来,通过CO2的吸附性能及荧光光谱的研究,指出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碱性对生成C2的作用要远小于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eO2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色谱微反流动法技术考察了富氧和贫氧条件下,添加CeO2对Pd/γ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影响,并运用TPR、TPDMS及SEM等技术研究了CeO2Pd/γ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CeO2、Pd的共助作用使CeO2Pd/γAl2O3催化剂TPR还原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CeO2的存在使Pd/γAl2O3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容易脱出,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CeO2、Pd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上Pd元素的分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活性碳纤维ZnO—SACF的制备及其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含有ZnO的活性碳纤维ZnO-SACF,借助AAS,WAXD和SEM探讨了ZnO-SACF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特性,并考察了ZnO在氧化还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ZnO-SACF比SACF具有对Ag^+更高的氧化还原吸附量。外加ZnO的实验发现,ZnO本身并不吸附Ag^+,但却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氧化还原体系所释放出的H^+,提高了体系的PH值,可以认为,PH值的提高有利于SACF电极电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化学暂态方法和现场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酸在Pt(100)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深入认识了甲酸解离吸附的反应速率在-0.25至0.25V电位区间呈火山形变化的规律。根据电化学现场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提出在研究反动力学时避免甲酸解离吸附干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甲酸在Pt(100)电极表面经活性中间体直接氧化至CO2的反应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薛祚霖 《应用化学》1994,11(6):85-88
采用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和稳态极化曲线法研究了SO_2在Au和Ru两种不同类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的氧化过程,提出了SO_2在这两类电极上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Pt/NM,Pd/NM催化剂上甲苯深度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氧气过量的条件下,考察了Pt/NM、Pd/NM催化剂上甲苯深度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活性。Pt/NM催化剂对甲苯的氢化活性高于Pd/NM,深度氧化反应服从反应物强吸附双分子反应Lt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其动力学方程为:相应的动力学参数,Pt/NM为:活化能△E=49.9kJ/mol,吸附热Q=-29.6kJ/mol;Pd/NM为:△E=94.2kJ/mol,Q=-19.1kJ/mol.  相似文献   

19.
铈基氧化物催化剂上氧物种的EP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法强  杨廷录 《分子催化》1996,10(5):320-327
选择CeO2、20%(mol)Ce/Sr及SrCO33种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吸附氧的EPR及骤冷EPR研究,对氧物种的形式、吸附方式及在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实验发现,氧化铈及复合催化剂很容易吸附氧分子产生O2-超氧离子,而碳酸锶表面不利于O-2的生成.O-2可以不同方式吸附于催化剂表面,不同方式吸附的O-2具有不同的氧化能力和稳定性.不同温度下骤冷可以在复合催化剂上得到几乎相同强度的O-2EPR信号,因此O-2可能不是甲烷的选择活化中心,而是在反应条件下转化成了O2-2或O-选择性物种.复合催化剂中的SrCO3,对CeO2中氧的流动性及产生氧中间体的能力起到了调节作用,抑制了过氧化.  相似文献   

20.
甲醛和甲酸在Pt/Sb_(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江琳才  蒋雄 《电化学》1995,1(1):56-64
研究了甲醛和甲酸在Pt/Sb_(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在甲醛的情况下,在电位约0.7V处出现一个氧化峰;在甲酸的情况下,第一氢化峰的峰电流增加约4倍.当覆盖度为0.75±0.05时,电极显现最高活性,吸附锑原子在铂电极上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几何效应阻止吸附毒物(PT- ̄*C=O)的生成。此外,讨论了电解时间、沉积电位、介质等因素对Pt/Sb_(ad)电极催化活性的影响,提出了在较低电位下,甲醛和甲酸在Pt/Sb_(ad)电极上催化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