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I. M. Kolthoff等曾指出甲基橙在滴汞电极下可被还原,我们在试验中发现:在Na2CO3底液中,于示波极谱仪上,甲基橙有一良好的极谱波,其峰电位在-0.75伏,在6×10-6~6×10-5M间,峰高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常见离子和若干指示剂干扰不大。在实验的基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LC9铝合金范性流变过程声发射第二峰高度与热处理制度的关系。在一定时效温度下,欠时效阶段声发射第二峰随时效延长而升高;时效强化阶段第二峰最高;过时效阶段随时效程度加深峰下降。时效温度愈高,第二峰高达极大值愈早。用位错的变速运动对以上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和偶氮氯膦-m-SO_3H的络合反应。提出了这类络合物只存在α型反应和不形成β型络合物。测定了试剂和稀土元素络合物在水溶液和在50%水-乙醇溶液中的络合比均为RE:R=1:2,并指出络合物的α吸收峰的峰高随着溶液中乙醇、丙酮等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根据稀土元素和试剂的络合物的性能,提出了不经分离Fe~卌,用草酸掩蔽Fe~卌,在50%的水-乙醇溶液中,以直接光度法测定球铁中微量稀土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铸造Cu-0.8Cr-0.05Y合金采用了两种处理工艺:铸态+固溶处理+冷轧+时效(工艺A);铸态+冷轧+时效(工艺B)。通过对显微组织观察、硬度和导电率的分析,研究了经上述工艺处理后该合金的形变时效行为。结果表明,经工艺B处理的试样在时效过程中由于第二相析出、长大先于再结晶进行,因而具有更好、更稳定的综合性能,经90%冷轧变形,在480℃时效3min后,显微硬度可达150HV,导电率达90%IACS。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氢氧化钛共沉淀法自高浓度食盐食品中分离出铁,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在10%的食盐存在下,0~5μg/ml的铁,浓度与峰高成正比。本法应用于高含量氯化钠食品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Cu-Fe及Cu-Cr两种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有微量稀土元素的Cu-1.9Fe和Cu-1.0Cr(wt%)合金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铸态+固溶+时效;铸态+时效。通过对各试样的硬度、导电率及显微组织分析,比较了有无固溶环节对Cu-Fe和Cu-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固溶工艺环节后均促进再结晶,使再结晶提前,两种合金的性能比未经固溶工艺的性能都更低。  相似文献   

7.
Ag,Cu离子注入石英玻璃光学吸收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Mie理论和Maxwell—Garnett(M—G)理论对Ag,Cu单元素注入石英玻璃的吸收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模拟结果显示,吸收峰来源于Ag和cu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假定Ag,Cu双元素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合金结构,M—G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说明形成合金结构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用电子自由程理论对金属颗粒的介电函数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可以反映共振吸收峰的峰宽和强度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为光开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睛、甲醇和乙醇对无机阴离子色谱的保留时间、峰高和半峰宽、峰形和各峰之间的分离度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有机溶剂的加入,对离子半径较大,疏水性较强的阴离子,有缩短保留时间的作用,而对离子半径较小,亲水性较强的离子反而增加了保留时间,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对铜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CuCr合金为基础,比较研究了加入La-Ce混合稀土(RE)前后。不同状态下两种合金组织上出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E的加入使铸态下合金的亚结构更细小:淬火态下初生Cr相的长大程度比CuCr合金中的小;时效态下,合金中析出的第二相颗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弥散。此外。RE对Cr在Cu基体中的固溶量也表现出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锌镍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了NaH2PO2后,可以使合金电沉积时的阴极极化增大,并且出现成核生长的电流环,与Zn-Ni合金、Zn镀层相比,所获得的锌镍磷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电位正移,因而可以予计Zn-Ni-P合金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闭合磁场非平衡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出C掺杂型NiCr合金薄膜电阻材料,获得了电性能优于NiCr合金薄膜的NiCrC薄膜电阻材料.实验结果表明:NiCr薄膜中掺杂C元素后,薄膜的择优取向由Ni(011)变为Ni(111);薄膜的缺陷和应力得以减小;薄膜中C元素具有类石墨性质.  相似文献   

12.
铜铬镧合金中第二相铬颗粒定量金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电解浸蚀法和化学浸蚀法对Cu0.8wt%Cr0.4wt%La合金金相组织的显示效果及其对定量金相分析的影响。采用蒸馏水(333mL)、磷酸(166mL)、酒精(166mL)、尿素(2g)和异丙醇(33mL)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电流密度为1A/cm^2,浸蚀时间为20sec的条件下浸蚀试样。对试样在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几何特征参数变化进行了定量金相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浸蚀法可以有效消除试样磨制过程中的划痕,更加突出地显示合金中铬相的金相形貌,提高定量金相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硅元素对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硅元素对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元素提高土壤对有效氮,钾的供给能力,调节铁锰比例和钙,锌,锰的供给。施硅量适当时,可使甘蔗增加产量和含糖分。  相似文献   

14.
硒化共溅射Cu—In合金法制备CuInSe2多晶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溅射方法和固态源硒化方法,分别合成了Cu-In合金膜和CuIn(CIS)多晶薄膜,并用XRD,SEM和霍尔效应测量技术,分别测量了两种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春电学性质,分析结果,Cu-In合金膜仅有单峰,晶面间距约2.13A,CIS薄膜的几个主峰与PDF卡中的数据对应得好,并且(112)峰有择优取向,CIS样品的电学参数随着Cu/In比例和基片种类的不同而变化,而电阻从几个到几十个Ω/□,面载流子浓度达10^18/cm^2数量级,迁移率在0.1-3.0cm^2/V.s之间,并讨论了Cu/In比例对两种薄膜性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In占总溅射面积的3%是Cu/In比例的转折点,此时,CIS薄膜的结构、PN导电类型都有明显变化,而且用扫描电镜形貌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质谱是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提高,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质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张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通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丰度和质荷比的碎片峰,有时某一个质荷比的峰可能是由元素组成不同的一种或几种碎片所形成。在解析质谱图时,通常都希望知道每个峰的碎片结构和两峰间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双背景峰背比法测定植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方法。利用此法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茶叶(84501)和茶树叶(84501)标样中的Zn,其结果与鉴定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Ni-Co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伏安行为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的Ni—Co合金电极在0.1mol/L NaOH溶液中的伏安行为,并对Ni电极和Co电极的伏安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Ni—Co合金电极在0.1mol/L NaOH溶液中,分别在0.30V和0.45V左右产生两个氧化峰,它们分别是由Co(Ⅲ)与Co(Ⅳ)以及Ni(Ⅱ)与Ni(Ⅲ)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同时,以部分生物小分子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葡萄糖等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3种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Ni—Co电极的催化作用最强,这是由于Ni(Ⅱ)/Ni(Ⅲ)和Co(Ⅱ)/Co(Ⅲ)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协同催化作用所致;当合金电极中Ni的含量增加时,Ni—Co合金电极产生的氧化峰增高,其催化作用则随着合金电极中C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测量几种非晶态合金在退火期间的显微硬度、探讨了在弛豫和晶化过程中硬度是如何反应结构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锌铁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1%乙二胺-0.1mol/L酒石酸钠-pH11.82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体系中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锌、铁、锰三种微量元素。它们的峰电位分别为-1184,-1392和-1456mV(vs.Ag/AgCl);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0.015,0.005—0.05和0.04—0.7μg/mL,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07,0.0014和0.0193μg/mL。本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较高,用于食品中这三种元素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色谱-微反实验装置上考察了CuO/CeO2、CuO/γ-Al2O3及CeO2改性的催化剂对NO+CO的反应性能,并用TPR、XRD、XPS、BET和NO-TPD等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铜物种在两种载体(CeO2和γ-Al2O3)上的价态(Cu2+和Cu+)、分散状态和吸附特性有关.TPR实验显示CuO在CeO2上存在两种还原物种,而在γ-Al2O3上只有一种还原物种.XPS检测表明CuO/CeO2的Cu2p3/2结合能值与Cu2+和Cu+的标准结合能基本吻合,而CuO/γ-Al2O3的Cu2p3/2结合能值接近或略低于Cu2+的标准结合能. NO-TPD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载体表面的NO脱附峰温,而CuO/CeO2表面的NO脱附峰温低于CuO/γ-Al2O3表面的NO脱附峰温,说明NO在CuO/Ce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CuO/γ-Al2O3,而N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