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豫生 《物理》2002,31(4):205-213
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应用,蕴涵了巨大的商机。由高温超导滤波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以及微型制冷机组成的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机前端子系统,将给移动通信基站的性能带来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全球已出现一批专业化商业公司。美国已有近2000套高温超导子系统产品在基站做商业运行;欧洲和日本也已完成样机研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2001年初完成了我国第一台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基站原理性样机。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移动电话基站子系统可以明显提高基站的性能,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利用一个高性能超导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脉冲管制冷机和有关的微波线路集成了一台完整的高温超导移动通讯基站子系统原理性样机。该子系统是针对DCS1800基站系统,频段为1710-1785MHz,系统增益为18dB,该子系统是国内研制成功的首台原理性样机。这表明对高温超导微波器件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性能更好的实用子系统样机正在研制中。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温超导滤波器应用到移动基站前端可以提高基站的性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介绍了高温超导滤波器的发展状况,研究了高温超导薄膜材料的微波性能。与普通的金属滤波器相比,高温超导滤波器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应用中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能:其具有接近于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能很好地抑制带外信号的干扰;可以节约频率资源、增加基站覆盖面积和通话容量;还能够提高通话质量和降低功率辐射等。文中还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高温超导滤波器在移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物理》2006,(5)
应用超导研究中心,致力于高温超导强电和弱电基础和应用研究。2001年4月中心研制的Bi系高温超导导线,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200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移动通信用的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2004年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在中国联通基站应用成功,实现了我国高温超导研究18年后的首次实际应用,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将高温超导应用于移动通信的第二个国家。2005年在北京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温超导移动通信应用示范基地。2005年Bi系导线的制备和大规模应用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应用超导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温超导技术和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对超导接收的研究已成为近些年超导应用的热点。介绍了一种移动通信基站用智能化多路超导接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从真空杜瓦模块、低温制冷模块、微波旁路切换模块、故障报警模块和系统控制流程方面重点阐述其设计方法。还进一步介绍了基于此方案完成的样机及试验。  相似文献   

6.
文中对高温超导微带线滤波器的精确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 GSM180 0移动通信基站用高温超导带通滤波器为例进行了设计、模拟和优化。滤波器选用平行耦合型发夹式微带线结构 ,中心频率 174 7.5 MHz,通带带宽 75 MHz。模拟结果表明 :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频响特性 ,带内波纹 <0 .1d B,反射损耗 >15 d B,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套高温超导收发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大功率高温超导滤波器、环形器、微波开关、低噪声放大器.整个子系统真空封装在斯特林制冷机中,支持双向传输同频段微波信号.通带内子系统接收通道的最小噪声系数1.4dB,发射通道的功率承受能力大于3W.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高效斯特林制冷机与移动通信基站用高温超导滤波器耦合集成系统设计及降温试验;详细描述了集成系统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因素、整体方案设计,并进行了耦合集成和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制冷机对其应用背景具有良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9.
高温超导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样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背景下,为展示无源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在能量储存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台全高温超导磁悬浮形式的飞轮储能样机.样机主要由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飞轮转子、永磁电机和电路控制及负载部分组成.上下两个轴向型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用于悬浮和稳定飞轮转轴,直径200mm重量1.4kg的飞轮转子作为储能载体,最高可实现13000r/min的转速.在演示运行中,采用灯泡作为负载,该样机完成了从电能→机械能→电能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高速动车组用6 .6 MVA 高温超导变压器样机的总体设计和电磁方案出发, 根据国产高温超导线材的性能和结构特点, 开发并掌握了满足变压器样机耐压要求的高温超导线材绝缘包覆工艺, 确定了样机高压和牵引绕组用高温超导线材的截面规格. 在此基础上, 考虑工程化需要, 优化设计了构成绕组的串、 并联饼式线圈, 提出了线圈骨架结构和组装、 串联焊接、 并联线材交叉换位等方案. 之后, 成批试制了实验线圈, 得到了满意的临界电流测量结果, 验证了线圈设计和工程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