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Cu—ZSM—5上NO催化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究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空速条件下,Cu-ZSM-5、Cu/Al2O3及Cu/SiO2等催化剂上NO直接分解的性能,并采用XRD,TPR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表征结果与催化剂活性相关联,探讨了Cu-ZSM-5催化剂活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DRFTIRS)研究一氧化氮在负载于氧化铈的四苯基卟啉钴(CoTPP-CeO_2)上的催化分解反应。考察了NO吸附态在表面分解反应中的反应性能,初步探讨了表面分解反应的机制和中间过渡态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ZnO、TiO_2、Cr_2O_3、CuO、SiO_2和Ni_2O_3等金属氧化物作为NiTPP的载体对分解NO活性的影响.除比表面因素的影响以外,发现了NiTPP吸附在n型半导体类型的载体(ZnO、TiO_2、Cr_2O_3)上,其催化分解NO的活性比吸附在其它类型的载体上的催化活性高.实验是在GD-05型高压釜中进行的,反应温度250℃,反应压力为2×10~5Pa.  相似文献   

4.
用密闭循环反应系统研究 MTPP-CeO_x-SiO_z(M=Co~(2+)、Ni~(2+)、Cu~(2+)催化分解No的性能。催化活性顺序是 NiTPP≈CoTPP>CuTPP。用原位 DRFTIRS 及 XPS 揭示了 MTPP-CeOx 催化分解NO经历了 NO 在中心金属上吸附活化的状态——M~* TPP(NO~*)。CeO_x 助催剂的电子给于性对改善 MTPP的催化活性起着关键作用。提出M~*TPP(NO~*)与气态或吸附在卟啉环上的NO分子形成二聚体中间过渡态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NO直接分解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Cu_ZSM_5和Co_ZSM_5系列催化剂上 ,研究了NO直接分解时的催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Cu_ZSM_5系列催化剂在高温、低W /F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 ;而Co_ZSM_5系列催化剂活性较高 ,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反应温度为 773K ,W /F为1g·s·cm- 3,反应时间达 30h以上时 ,NO的转化率大于 4 0 % .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考察了NO 和N2O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Fe-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并对NO助N2O催化分解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O和N2O均可吸附在Fe-ZSM-5分子筛表面的Brnsted 酸性位和价键补偿铁离子位上;且在高温下,NO和N2O均主要以价键补偿Fe离子的形式吸附在分子筛上.NO和O2在Fe-ZSM-5表面可反应生成N2O4、NO2和NO-3或NO-2;NO与N2O分解释放的O反应生成NO2,因而能起到加速N2O分解和提高Fe-ZSM-5分子筛催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Cu/Ce-Ti-PILC上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钛共交联剂对蒙脱土进行柱撑,制备铈钛共交联粘土(Ce-Ti-PILC),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应用于C3H6选择还原NO催化荆Cu/Ce-Ti-PILC.考察了(Ce Ti)/clay比、制备方法、活性组分、Cu含量、催化剂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比表面、N2吸附/脱附等温线、XRD、孔径分布及TPR等表征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 Ti)/clay比为15 mmol·g-1,采用浸渍法,活性组分Cu负载量为3(wt)%,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空速25 000 h-1时,Cu/Ce-Ti-PILC在250℃使NO转化率达到最大值71.21%.  相似文献   

8.
以Cu/ZSM_5为催化剂,在新型微波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初步探讨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并与常规加热条件下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4.6 kJ/mol.而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75.6 kJ/mol.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仅仅是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的1/5.177.这说明微波作用不仅具有致热效应,而且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具有微波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燃煤电厂烟气中水蒸气和SO2对Cu-ZSM-5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沉淀法使CeO2包裹Cu-ZSM-5颗粒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通过改变硝酸铈的浓度来控制CeO2氧化膜厚度并对CeO2氧化膜覆盖的催化剂表观形貌、骨架结构、孔隙规律以及活性铜的存在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硝酸铈浓度过低时,无法形成CeO2...  相似文献   

10.
王秀艳  陈丹 《科技信息》2006,(12):258-259
本文主要是对不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活性炭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两种催化剂二氧化锰和活性炭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最适宜条件及有关动力学数据,从而总结出一些有益于科研与教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o-SZM-5催化剂,考察有氧条件下,在甲烷选择还原NO的反应中,高压脉冲等离子体的加入对Co-SZM-5活性的影响.发现在-定温度范围内,高压脉冲等离子体与Co-SZM-5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针对这个问题,初步探讨了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活化CH;催化还原净化NO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蜂窝状筛网催化剂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蜂窝状筛网催化剂应用于以NH3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的反应中。蜂窝状筛网催化剂的高开孔结构,使其较粉末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压力降,较蜂窝状堇青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传质系数。对峰窝状筛网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考察,同时与粉末催化剂、蜂窝状堇青石催化剂的活性加以对比,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分析。结果表明:蜂窝状筛网催化剂在低温下(T<493K),反应主要受化学动力学控制,传质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下(T>513K),反应受传质控制,此时蜂窝状筛网催化剂(传质系数的平均值为8.13s^-1)较蜂窝状堇青石催化剂(传质系数的平均值为5.14s^-1)具有更高的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13.
α,α′-二甲基苄醇(CA)是生产过氧化二异丙苯的主要原料之一,而过氧化二异丙苯是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的一种引发剂和交联剂。 工业上制取CA一般采用亚硫酸盐还原CHP的途径。此法制取CA既消耗亚硫酸  相似文献   

14.
介绍用软锰矿在酸性介质中催化分解黄铜矿的新工艺,着重阐述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情况,并提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以猪肝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酶受外在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实验过程中选取3个因素(温度、浸取时间、pH)作为变量,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并以此设计正交实验,为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动力学参数的处理上,采用的是Guggenheim法处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此法不用测量V∞,可减小误差。当浸取时间为8小时,温度为37℃,pH为6.8时,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效率达到最高;在3个考察因素中,pH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最大。酶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规律,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以猪肝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酶受外在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实验过程中选取3个因素(温度、浸取时间、pH)作为变量,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并以此设计正交实验,为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动力学参数的处理上,采用的是Guggenheim法处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此法不用测量V∞,可减小误差.当浸取时间为8小时,温度为37℃,pH为6.8时,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效率达到最高;在3个考察因素中,pH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最大.酶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规律,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Cu—Al—MCM—41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固相固定床反应装置考察了Cu交换的Al-MCM-41对贫燃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考察了Cu含量及Al-MCM-41中Si/Al比值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O2/C3H6=20,S.V.=200000h^-1,500℃时NO的转化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铜锰复合氧化物室温催化氧化N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次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无载体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NO催化氧化作为目标反应,系统考察了原料液[Cu]/[Mn]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Mn]=1/6,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8h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优催化氧化NO的活性,在室温下,且不引入任何还原剂的情况下,在6h内将107mg/m3的NO完全消除。此外,原位红外在线检测(FT-IR)结果表明,NO被转化成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并附着在催化剂表面。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银催化的甲烷选择还原NO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银担载量为3%-15%的Ag/H-ZSM-5催化剂,考察其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分子筛中3%-5%银的引入对催化剂活性提高较小;在银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NO转化率显著提高,通过XRD、UV-vis和TEM技术对催化剂样品的表征,发现在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有聚集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成,并且银颗粒的大小随银担载量增加而增大。将表征结果与反应数据相结合,说明了分子筛外表面纳米银颗粒的形成,提高了银催化剂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银催化剂上NO/O2共吸附后的TPD和TPR研究揭示了纳米银颗粒参与选择还原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通常情况下,水和金属镁只能发生微弱的反应,但是我却意外地发现在碳酸铵溶液中(pH=8),水和金属镁发生了剧烈的反应.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解释了H2O的光解反应,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