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LZ50车轴钢疲劳短裂纹萌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Z50车轴钢的疲劳短裂纹应用数值方法对疲劳短裂纹在LZ50车轴钢中的萌生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二维Voronoi图随机地生成了该材料的微观结构.根据对疲劳试样所施加的载荷,结合有限元法得到了该微观结构中应力和应变的分布规律.最后利用材料的疲劳S-N曲线和裂纹萌生的概率方法给出了在不同循环周次下LZ50钢中疲劳短裂纹的萌生过程.该数值模拟的结果可用于进一步分析LZ50车轴钢中疲劳短裂纹的扩展和群体演化行为.文中还指出在单向拉压的工况下,短裂纹的萌生方向主要受到与载荷方向相一致的应变影响,最大剪应变方向萌生方向的夹角为45°.  相似文献   

2.
洪宝宁 《江苏力学》1996,(11):72-80
本文对夹杂物附近萌生疲劳裂纹过程进行了细观实验观察,在利用显微图象连续测量细观变形场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疲劳裂纹萌生过程的塑性应变场及其随循环次数增加变化的统计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的宏细观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骏  孙毅 《力学进展》2002,32(3):391-401
工程结构的疲劳损伤发展过程经历了由初始缺陷的形成、裂纹的稳态扩展直到最后失效的不同发展阶段,通常疲劳损伤的演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亚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引起永久损伤的形成,产生微观裂纹;(2) 微观缺陷的长大会合形成主裂纹;(3) 主裂纹稳态扩展;(4) 结构失稳或完全失效.首先论述了疲劳裂纹扩展的物理机制,并从细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总结了处理疲劳裂纹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位错力学在处理短裂纹扩展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无位错区(DFZ)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健康  黄义仿 《实验力学》1996,11(2):222-227
本文对35CrMo钢和42CrMo钢带穿透短裂纹(初始裂纹长度a=0.1~0.5mm)的试件进行了弯曲疲劳试验研究,得到了在弯曲疲劳加载下短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表达式以及应力比,试件厚度对短裂纹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斜齿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动力学特性对齿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渗碳表层硬度梯度和残余应力的非均匀分布特征,以风险疲劳累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估模型;考虑裂纹在晶粒内部的非线性扩展规律以及晶界处的非连续扩展特征,建立了短裂纹扩展模型;针对长裂纹扩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扩展速率的差异,建立了长裂纹扩展速率统一方程,从而完成了对齿轮接触区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过程全寿命的预估.计算结果表明:齿面应力分布受动载荷和润滑状态的影响显著;在残余应力作用下,有效剪切应力在渗碳表层出现多个波峰,疲劳裂纹萌生位置多点化,导致裂纹尺度有所不同,疲劳寿命存在差异,失效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点过程理论的疲劳裂纹随机扩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运用随机点过程理论导出了求取裂纹扩展随机过程低阶矩的公式。同时根据二阶矩近似法用Weibull分布近似给定寿命下的疲劳纹长度分布。给出了求取给定寿命下裂纹超值概率分布和给定裂纹长度下疲劳寿命分布公式。最后,用小样本孔边短裂纹扩展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短裂纹群体行为及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疲劳短裂纹群体行为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包括短裂纹群体行为的实验观察,裂纹数密度演化与守恒,群体裂纹损伤演化的蒙特卡洛模拟以及统计方法与随机分析预测材料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
短裂纹闭合的尺寸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循环荷作用下缺口根部静态短裂纹和扩展短裂纹的闭合现象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考虑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比,尤其是零-压载荷对短裂纹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长,短裂纹闭合尺寸效应的修正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本文模型对短裂纹的闭合预测甚好。  相似文献   

9.
40Cr钢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分别跟踪监测了40Cr钢及它的两种表面处理试样疲劳损伤过程,得出了40Cr钢经过两种表面处理对其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有显著影响的结果,提出了对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测量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似求解了微裂纹演化系统随机偏微分方程。结果表明:当裂纹扩展速率的随机偏差正比于其平均速率时,材料损伤不随裂纹随机行为而变化。同时,还讨论了金属疲功损伤随机波动程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温疲劳表面短裂纹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25Cr-1Mo合金钢进行了高温疲劳实验,采用中断试验与复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了试样表面疲劳短裂纹萌生、扩展及合体的演化过程,并用数据格子方法研究了含裂纹表面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疲劳短裂纹的萌生扩展行为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形理论加以描述;分形维数随着疲劳过程的继续而稳定地成比例增加;分形维数可以作为把握材料总体损伤状态的参数,可作为寿命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裂纹扩展速率与ΔK的关系,为油田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疲劳裂纹萌生阶段在整个疲劳破坏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萌生阶段的裂纹体损伤规律用长裂纹断裂力学方法是无法确定的.以萌生阶段中塑性滞回能作为控制参量,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疲劳损伤的连续曲线,得到裂纹萌生寿命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Ⅰ.引言 大量的研究和疲劳裂纹扩展的试验表明,对于存在一定尺寸裂纹及缺陷的材料或构件,只有当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达到或超过某一值时,裂纹才会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扩展。当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小于这一值时,裂纹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扩展。这个应力强度因子值,就是界限应力强度因予幅值△K_(th),在疲劳研究中称为裂纹扩展的门槛值。 门槛值△K_(th)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一样,是反映带裂纹或缺陷构件抗疲劳性能的  相似文献   

15.
疲劳多裂纹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十年来颇受关注的疲劳多裂纹(MFC)问题的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长寿命承力结构,尤其是老龄飞机;目的是建立疲劳多裂纹问题裂纹扩展的计算模型和含疲劳多裂纹结构的失效准则.该研究为长寿命承力结构的疲劳可靠性评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疲劳裂纹形成、扩展统计特性的大子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疲劳损伤过程的随机性,该文开展了等幅谱大子样疲劳裂纹形成、扩展至破坏全寿命过程的试验研究.在计算确立了裂纹形成、扩展分界工程小裂纹长度的基础上,整理得到了裂纹形成,扩展寿命的统计分布数据.根据断口金相SEM观察,进一步定性分析了疲劳条纹分布的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After finishing 102 replicate constant amplitude crack initiation and growth tests onLyl2-CZ aluminum alloy plate,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growthprocess i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post-mortem fractographic examinatio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some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of the spacial correlation among fa-tigue striations are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statistical nature of material intrinsic inhomogeneity duringthe crack growth process.From the test data,an engineering division between crack initiation andgrowth is defined as the upper limit of small crack.The distributions of crack initiation life N.,growthlife N,an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 growth rate da/dN are also investigated.It is hopedthat the work will provide a solid test basis for the study of probabilistic fatigue,probabilistic fracturemechanics,fatigue reliability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