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dinuclear Mn(Ⅱ) complex [Mn2L2(μ-Cl)2Cl2(H2O)2] (1)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ligand L with MnCl2 ·4H2O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e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2.018 0(15) nm, b=0.894 0(6) nm, c=1.932 1(14) nm, β=97.506(12)°. V=3 456(4) nm3, Z=4, Dc=1.515 Mg·m-3, μ=1.081 mm-1, F(000)=1 608, and final R1=0.043 8, wR2=0.109 9. The result shows a Mn(Ⅱ) ion was six-coordinated by a bidentate 3-methyl-4-( p-methylphenyl)-5-(2-pyridyl)-1,2,4-triazole, one chlorine and one bridging chlorine atom in the basal positions and one chloride atom and one water molecule in the axial one, to form a distorted octahedral-pyramidal geometry. CCDC: 713047. 相似文献
2.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 (1)和 [Cd3L2(μ2-Cl)6]n·2nCH3CN (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 1 和 2 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 1 中,中心铜(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N3Cl2];配合物 2 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Ⅱ)配位中心,Cd1(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Cl4N2,Cd2(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Cl4N2. 相似文献
3.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4.
A copper(Ⅱ) complex [CuL(H2O)(Sal)]·0.5H2O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copper(Ⅱ) salicylate with 3-methyl-4-(4-methylphenyl)-5-(2-pyridyl)-1,2,4-triazole (L) in ethanol-water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nd a=0.913 6(4) nm, b=1.122 2(5) nm, c=1.263 3(7) nm, α=67.10(2)°, β=76.31(3)°, γ=68.17(2)°, V= 1.101(1) nm3, Z=2. The final refinement gave R1=0.039 8 and wR2=0.106 0 for 3 453 reflections with I>2σ(I). This complex is a good purple fluorescent material in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CCDC: 685713. 相似文献
5.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2·2H2O、Ni(NO3)2·6H2O、Cu(ClO4)2·6H2O和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2Cl]Cl·H2O(1)、[NiL2(H2O)2](NO3)2(2)、[CuL2(H2O)2](ClO4)2(3)和[CdL2(NO3)2]·CH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4Cl]。配合物2、3和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n和P2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4O2]、[CuN4O2]和[CdN4O2]。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选用反铁磁双核配合物[Cu2(MMBPT)2Cl4(H2O)2.5](MMBPT=3-甲基-4-对甲基苯基-5-(2-吡啶)-1,2,4-三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探讨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计算铜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准确度.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DFT(B3LYP,B3P86,B3PW91和PBE0)的计算结果都能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值-31cm-1符号一致,但只有B3PW91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最好,同时采用方法B3PW91方法计算所得的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相似文献
7.
以3-氨基-1,2,4三唑-5-甲酸(HAtca)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扩散法分别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Zn(Athy)Br]n(1,HAthy=3-氨基-5-羟基-1,2,4三唑)和[Mn(Atca)2(H2O)2](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属于正交和单斜晶系,结晶于Pbca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单核配合物。在配合物1中不存在氢键,而配合物2中含有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且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3D网格结构。在固态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360,462 nm和382,402 nm处显示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且配合物2较1有60 nm的蓝移。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下,以2-溴苯甲酸和2,2'-联吡啶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在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双核铜(II)配合物Cu2(2,2'-bpy)2(2-bba)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测试技术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20.619(4),b=10.098(2),c=21.865(4),V=4552.5(15)3,Dc=1.808g·cm-3,μ=4.505mm-1,F(000)=2440.0,Z=4,最终残差因子R1=0.0583,wR2=0.1200。配合物为双核结构,每个结构单元中2个Cu(II)离子通过2个2-溴苯甲酸根配体单齿桥联。配合物中的每个Cu(II)离子为五配位的结构,分别和来自2个单齿桥联的2-溴苯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单齿配位的2-溴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及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四方锥型结构,分子间则通过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的结构。CCDC:972827。 相似文献
9.
以3-甲基-4-乙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和3-甲基-4-乙基-5-(4-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银(Ⅰ)配合物[Ag2(μ-L)2L2(NO3)2](1)和{[Ag2(μ-L'')2(H2O)2](NO3)2}n(2),测定了X射线单晶结构,用红外光谱、荧光和热重等进行了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都具有畸变的四面体结构[AgN3O]。配合物1.是一个双核银(Ⅰ)配合物,NO3-参与配位;而配合物2是一个配位聚合物,水分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通过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荧光光谱技术表征了含有4-(1,2,4-三唑-1-基)苯酚(hptrz)配体的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H2O)2(hptrz)2(tp)]·2DMF}n(1)和[Cu(hptrz)2(SCN)2]·2H2O(2)(H2tp为对苯二甲酸)。配合物1中八面体的Ni(Ⅱ)离子由tp2-阴离子拓展形成线性的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呈现中心对称的单核结构。配合物中,中性的hptrz配体呈现端基配位模式,并通过形成O-H…O氢键相互作用将低维结构拓展为高维超分子网络。此外,配体内的电荷转移使这2个配合物均在紫外区发射出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3-甲基-2-氨基吡啶(L1)、5-溴-2-氨基吡啶(L2)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CH3COO)4(L1)2](1)和[Cu2(CH3COO)4(L2)2](2),并利用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1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 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配合物含有2个铜中心离子、4个醋酸根离子和2个配体(L1或L2)分子;每个醋酸根都起到桥联作用,分别与2个Cu2+配位,形成笼状结构;每个Cu2+均为五配位变形四方锥构型。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显示出良好抑制作用;对DPPH·具有良好清除效果;均表现出准可逆氧化还原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下,在吡啶-2-甲酸存在下,过氧化苯甲酰和金属铜粉经过氧化加成反应生成双核铜(Ⅱ)配合物,[Cu(C6H5NO2)(C6H5COO)2]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和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如下:a=10.423(5)?, b=10.511(3)?, c=16.896(11)?, β=99.37(5)°,V=1826.4?3。中心铜离子由桥式双齿苯甲酸根和吡啶-2-甲酸配位形成二聚双核配合物,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类基于 2-(4-苯基-1,2,3-三唑)亚甲基吡啶(PTMP)配体的过渡金属镍、钴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类金属配合物中,PTMP 均通过吡啶氮原子和 1,2,3-三唑中的 2 位氮原子与金属配位,并形成了六元螯合环。在 Co髤及 Ni髤的配合物中,有 2 个 PTMP 参与配位,配位数为 6,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畸变的八面体;而在 Zn髤中则只有 1 个 PTMP 参与配位,配位数为 4,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变形的四面体。晶体结构数据分析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尽管 PTMP 分子中 1,2,3-三唑环上的 2 位氮原子相对于 3 位氮原子而言,电子云密度较低,但在这类配合物中由于"螯合效应"2 位氮原子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氯离子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hen)2Cl2(μ-Cl)2]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氯离子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hen)2Cl2(μ-Cl)2],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为:a=0.985 7(3)nm,b=1.783 5(6)nm,c=1.337 8(5)nm,β=106.617(7)°,V=2.254(1)nm3,Z=4,Dc=1.855 g.cm-3,μ=2.385 mm-1,F(000)=1 256,偏差因子R1=0.122 6,wR2=0.173 9。配合物为双核络分子,每个金属铜离子与邻菲咯啉配体的2个N原子和3个Cl-离子配位形成畸变四方锥结构,配位多面体通过两氯离子形成共棱的双四方锥,通过氢键和芳环堆积作用,络分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三唑类含能配合物在含能材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含能配合物[Cd (Hatzc)2(H2O)](LH1),其中H2atzc=3-羧基-5-氨基-1,2,4-三唑,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LH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呈一维链状结构,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LH1的爆速(D=10.4 km·s-1)、爆压(p=55.2 GPa)、爆轰能量(16.51 kJ·g-1)和密度(2.363 g·cm-3)均优于大多数含能配合物。撞击感度(>40 J)和摩擦感度(>360 N)表明LH1对撞击和摩擦的敏感性较低。高氯酸铵(AP)的催化热分解结果表明,在LH1的催化作用下,AP的高温分解峰提前38℃,释放的热量在较短的时间增加0.46 kJ·g-1,说明LH1对AP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核铜(Ⅱ)-β-丙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1),其结构经IR和元素分析表征。1的分子式[Cu2(β-ala-sala)2.H2O].H2O(C20H22Cu2N2O8),分子量545.48。经X-射线衍射仪测定1的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8.149 6(4)nm,b=10.3389(5)nm,c=12.6107(6)nm,α=77.4110(10)°,β=85.0010(10)°,γ=87.9770(10)°,V=1032.92(9)nm3,Z=2,Dc=1.754 g.cm-3,μ=2.111 mm-1,F(000)=556,Gof=2.359,Δρ=(0.438~0.295)e.nm-3。两个铜原子配位数各为四或五,处于变形平面四方形或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标题化合物{[Cu(C18H17N3O2)]2(COO)}(ClO4).3H2O(1)由Cu(ClO4)2.6H2O\甲酸、水杨醋缩4-氨基安替吡啉经溶剂热反应得到,用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具体测定结果如下:单斜晶,空间群P2/c,a=15.1500(2),b=23.8857(11),c=12.9709(4),β=107.265(3)°,V=4482.3(3)3,Dc=1.349g/cm3,Z=4,Mr=910.28,μ=1.066mm-1和F(000)=1872,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1=0.0924,wR2=0.2514。在此晶体结构中,2个铜离子被COO-和苯酚氧桥联形成二聚单元,每个Cu(Ⅱ)是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8.
19.
以3-甲基-4-乙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和3-甲基-4-乙基-5-(4-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银(Ⅰ)配合物[Ag2(μ-L)2L2(NO3)2](1)和{[Ag2(μ-L'')2(H2O)2](NO3)2}n(2),测定了X射线单晶结构,用红外光谱、荧光和热重等进行了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配合物都具有畸变的四面体结构[AgN3O]。配合物1是一个双核银(Ⅰ)配合物,NO3-参与配位;而配合物2是一个配位聚合物,水分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20.
以5-氨基-1H-1,2,4-三唑-3-羧酸(HAtca)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扩散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Athy) Br]n(1,HAthy=5-氨基-1H-1,2,4-三唑-3-醇)和[Mn(Atca)2(H2O)2](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属于正交和单斜晶系,结晶于Pbca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2是单核配合物。在配合物1中不存在氢键,而配合物2中含有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且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的网格结构。同时在固态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360、462 nm和382、402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