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的地上部分又分得三个新的对映一玫瑰烷(rosane)型三环二萜类成分: 锈毛醇酮, 异锈毛醇酮, 锈毛双醇酮。根据其理化数据和核磁共振NOE及二维谱技术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 的地上茎乙醇浸膏中又分得两个微量二萜成分。命名为锈毛醇和环氧锈毛醇, 由光谱分析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 的地上茎乙醇浸膏中又分得两个微量二萜成分。命名为锈毛醇和环氧锈毛醇, 由光谱分析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蔡侯编钟的粉状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状锈”被称为青铜文物的“癌症”,多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于粉状锈的控制和根治始终未能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用XRD,SEM,TEM以及XRFA等方法分析一块被粉状锈严重腐蚀的蔡侯编钟残片的结果,指出粉状锈的主要成分是氯铜矿(Cu_2(OH)_3C1)、赤铜矿(Cu_2O)以及结晶状况甚差的锡石(SnO_2)。而编钟基体内存在的和粉状锈成分相同的腐蚀沟漕,则表明粉状锈腐蚀是一种晶间腐蚀过程。显然,这一发现对粉状锈的形成机理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铜器粉状锈生长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u-Sn-Pb合金表面用盐酸腐蚀加工,并采用红外反射光谱(IR-REF)、红外光声光谱(IR-PAS)、X射线衍射(XRD)及分光光度(SPM)等分析方法研究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和发展速度。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锈体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CuCl在水中继续氧化生成Cu_2(OH)_3Cl的同时,有Cu~(2+)离子伴随产生。本文计算了锈体生长的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及表现活化能,对反应机理及伴随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稀土提高碳钢耐蚀性的行为研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干湿周浸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稀土对碳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含稀土钢锈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添加能大幅度提高碳钢的耐蚀性,在加速腐蚀试验条件下,在含稀土钢的锈层中发现了稀土元素的存在,稀土元素不均匀分布于内锈层中,在锈层中稀土元素部分以稀土化合物颗粒形式存在,并且还有少量的稀土化合物颗粒含有Si和Al等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7.
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微区和宏观腐蚀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辅以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 并结合SEM和XRD研究了耐候钢和碳钢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包括微区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还原行为、 宏观腐蚀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组成等. SECM测试结果表明, 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腐蚀过程都受阳极控制, 锈层的存在促进氧的还原. 宏观和微区电化学测试结果均表明, 在实验周期内, 初期形成的锈层降低了Fe阳极溶解速率, 从而提高碳钢和耐候钢的耐蚀性能, 后期形成的锈层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变化, 2种钢的腐蚀速率增加; 同时耐候钢的腐蚀速率较碳钢大, 且氧还原也较碳钢强, 有利于锈层的形成, 从而有利于长期的防护, 但是耐候钢的锈层在短期内并没有很好的保护性. 锈层不够致密, 呈疏松多孔状, 其组成主要有晶态的γ-FeOOH, Fe3O4和γ-Fe2O3等, 相同的干湿循环条件制备的耐候钢锈层较碳钢厚.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半电池腐蚀电位(Ecorr)和宏观电池腐蚀电流密度(Icorr)测量技术,在饱和NaCl溶液浸泡的硬化混凝土试块中,研究了4种醇胺基阻锈剂对钢筋电极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和长期阻锈性能.在浸泡初始的100d内,与空白样相比,添加阻锈剂后钢筋电极腐蚀电位升高,阻抗膜值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值降低,表明电极表面处于钝态,阻锈剂表现出良好的阻锈性能.随浸泡时间延长,电极腐蚀电位和阻抗膜值下降,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浸泡后期,除添加醇胺基CI-4样外,电极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与空白样相比无明显差别,表明电极由钝态转变为活性腐蚀状态.但添加CI-4样品,钢筋电极始终保持在钝化状态,阻锈性能最好.基于阻锈剂与Cl-间的竞争吸附,分析探讨了可能的阻锈机理.  相似文献   

9.
Diclobutrazol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张洪奎,廖联安,陈明德,叶向阳,郭奇珍(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Diclobutrazol,相转移催化,合成,生物活性Diclobutrazol(1)俗名粉锈清,是一种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锈层对海水淡化一级反渗透产水中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碳钢在海水及海水淡化一级反渗透(RO)产水中锈层形态及其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碳钢在两种水体中形成的锈层在结构、成分及功能上具有显著差异,导致其腐蚀情况截然不同.海水淡化一级RO产水中,腐蚀产物γ-FeOOH的还原电位高于碳钢自腐蚀电位,易被还原成Fe3O4,使锈层形成Fe3O4内层及γ-FeOOH外层的双层结构.外锈层很薄,无阻碍氧扩散作用,且因γ-FeOOH的还原加快了腐蚀反应.Fe3O4内层具有良好导电性及Fe2+传递性,使氧还原反应从金属表面转移至内锈层表面进行;同时因其大阴极作用,显著促进了氧还原过程.由于锈层的上述作用,碳钢在一级RO产水中的腐蚀得到了极大加速,其腐蚀速率最终由溶液至内锈层之间的氧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防腐方法应能抑制腐蚀产物γ-FeOOH的还原.  相似文献   

11.
以NaCl+NaHSO3溶液为腐蚀介质,采用干/湿周浸加速腐蚀实验、失重分析、XRD、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钙(Ca)处理对桥梁钢在湿热工业-海洋大气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Ca处理前后,实验钢的腐蚀深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总体符合幂函数W=Atn分布规律,锈层主要由非晶物质和少量晶体α-FeOOH、β-FeOOH、γ-FeOOH、Fe3O4组成. 微量Ca能促进铁素体生成、强化钢表面保护膜,以阻止裸钢的快速腐蚀;还能细化钢组织晶粒、抑制腐蚀产物的晶体转变,以细化锈层颗粒、减少锈层缺陷产生,进而改善锈层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   

12.
锈层下碳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妍  王佳  郑莹莹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9):2361-2368
采用极化曲线、线性极化电阻(LPR)和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海水中带锈碳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长期浸泡的内锈层对电极过程有较大影响;短期浸泡,LPR和EIS测定的极化电阻(Rp)逐渐增大;而长期浸泡,Rp却逐渐减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Rp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将锈层逐层剥离后研究了碳钢的电化学行为,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横截面结构分析表明,这主要是因为长期浸泡后,内锈层中出现了具有较高电化学活性的β-FeOOH,并且其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当进行电化学测试时,在对体系进行一定程度极化的过程中,β-FeOOH参与了阴极还原反应,使电极过程不再是简单的阳极金属溶解和阴极氧还原,加快了阴极反应速度,从而导致Rp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绿锈与As(V)可共存于土壤、沉积物和地下水等缺氧环境,但As(V)如何影响绿锈转化过程和机制了解甚少.本工作通过溶液化学和光谱学方法,系统研究了As(V)浓度、pH、温度和空气流速对硫酸盐绿锈(GR)转化的影响.GR转化过程中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对As(V)有极强的去除能力,同时As(V)增强了GR的稳定性,显著影响转化产物的结晶度、矿物类型和生成机制.随As(V)浓度增加,GR氧化转化由溶解-氧化-沉淀机制向固态氧化机制过渡,产物由针铁矿和纤铁矿混合相向纯纤铁矿向纤铁矿、水铁矿和高铁绿锈混合相转变;高As(V)浓度时形成无定形FeAsO4表面沉淀.Fe/As=24时,pH 6.5~9、温度(5~45℃)和空气流速(0~0.05 m3/h)条件下纤铁矿均为主要产物,随pH和空气流速增加或温度减小纤铁矿结晶度逐渐减弱;高pH或高空气流速或低温有利于高铁绿锈和水铁矿形成,高温有利于针铁矿形成.上述结果对深入理解环境中各种铁氧化物的形成转化机制和As(V)的环境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属表面锈蚀物的成分比较复杂。镁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也容易生锈。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着重研究镁条表面的锈蚀物的形成过程及镁锈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3.5% NaCl饱和Ca(OH)2溶液中醇胺缩聚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电位极化, 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形貌观察方法, 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 在3.5% NaCl饱和Ca(OH)2 溶液中研究探讨了山梨醇与二乙烯三胺缩聚物(SDC)对碳钢腐蚀的抑制行为. 结果表明: SD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 提高碳钢的点蚀电位, 表明阻绣剂对Cl-诱导的局部腐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为混合型阻锈剂; 且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 随添加浓度增加, 缓蚀效率提高. 化合物对碳钢腐蚀的抑制主要源自阻锈剂分子在碳钢表面的静电吸附, 且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双戊二酮钴在β-戊二酮C-烃基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在催化量的双戊二酮钴存在下,β-戊二酮与苄氯及取代苄氯作用,得到β-烃基戊二酮和二烃基戊二酮。总产率在94—30%间。合成了7种新化合物,并比较了苄氯分子中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几种β-二酮化合物及其互变异构体的光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合成了 6种β-二酮化合物 :1 ,3-二 (4 -硝基苯基 ) -1 ,3-丙二酮 ,1 -(4 -硝基苯基 ) -3-(3-硝基苯基 ) -1 ,3-丙二酮 ,1 ,3-二 (3-硝基苯基 ) -1 ,3-丙二酮 ,1 ,3-二 (4 -氨基苯基 ) -1 ,3-丙二酮 ,1 -(4 -氨基苯基 ) -3-(3-氨基苯基 ) -1 ,3-丙二酮和 1 ,3-二 (3-氨基苯基 ) -1 ,3-丙二酮 .采用多种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测量了不同溶剂中β-二酮化合物的酮式含量 ,给出了酮式 -烯醇式异构化平衡常数和烯醇式异构体的存在比例  相似文献   

18.
聚醚酮醚酮酮;4;4'-二苯氧基二苯砜、4;4'-二苯氧基二苯酮、对苯二甲酰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聚醚砜醚酮酮;低温溶液浓缩聚  相似文献   

19.
吗啉-2,5-二酮衍生物是一类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环状单体,本文综述了吗啉-2,5-二酮衍生物及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吗啉-2,5-二酮衍生物的三种合成方法,以及采用吗啉-2,5-二酮衍生物均聚反应制备聚缩肽的方法,其次介绍了吗啉-2,5-二酮衍生物与ε-己内酯和丙交酯开环共聚制备基于氨基酸的共聚物。最后,总结了吗啉-2,5-二酮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释放和基因载体应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赵荣宝  吴毓林 《化学学报》1988,46(6):615-616
(+)-莪术二酮系从中药温莪术中分到的抗癌活性成份. 本文研究了由(-)-香芹酮经12步反应合成(-)-莪术二酮的过程, 并以此结果证实了天然(+)-莪术二酮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