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程  施惠生  李艳  郭晓潞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1):2239-2244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光催化材料。采用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SiO2进行干法改性,采用双氧水/冰醋酸将偶联剂巯基基团氧化为磺酸基基团。在正负电荷的吸引下,带负电荷的SiO2与带正电荷的钛聚合阳离子自发地组装在一起,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得到纳米TiO2/SiO2光催化材料。采用XRD、FTIR、PL、UV-Vis DRS、SEM和ICP等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采用甲基橙溶液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iO2促使锐钛矿的形成,抑制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减小TiO2的晶粒尺寸,使得TiO2光吸收波长发生蓝移。TiO2与SiO2通过Si-O-Ti键发生结合。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的材料中TiO2的含量高于传统方法,导致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碱-水热法在金属Ti片上原位生长了TiO2纳米结构(纳米花和纳米线)薄膜,并采用低温静电自组装方法将超细贵金属(金、铂、钯)纳米颗粒均匀沉积于多孔TiO2薄膜上.负载于Ti片上的贵金属/TiO2纳米结构薄膜具有一体化结构、多孔架构和高光催化活性.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直接观察表明贵金属纳米颗粒在TiO2表面分布均匀,且颗粒之间相互分离,金、铂、钯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4.0、2.0和10.0nm.俄歇电子能谱(AES)纵深成分分析表明贵金属不仅沉积于薄膜表面,且大量分布于TiO2纳米结构薄膜内部,其深度超过58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经300°C下在空气中热处理后,纳米金仍保持金属态,纳米铂部分被氧化成PtOabs,而钯粒子则完全被氧化成氧化钯(PdO).以低温静电自组装法沉积贵金属,贵金属负载量可通过调节组装时间与溶胶pH值来控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结果表明,沉积的纳米金和铂能显著增加TiO2纳米结构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说明金和铂粒子可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但负载的PdO对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增强几乎无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成膜技术制备TiO2薄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制备里TiO2薄膜,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自组装膜及其氧化膜和淀积的TiO2薄膜,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地组装在玻璃基片上,足够长时间的氧化对使端基(-SH)完全氧化为磺酸基,淀积在基片上的TiO2膜牢固性好,平均膜厚在10nm.淀积膜中的钛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氧化态,不同的酸度影响TiO2的淀积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方法制备有序微孔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自组装方法制备有序微孔薄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固体基板展开法制备有序微孔薄膜的形成机理,对成膜材料,成膜的影响因素和微孔阵列排列的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对自组装方法制备微孔薄膜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叶芸  蒋亚东 《高分子学报》2009,(11):1091-1095
利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在石英玻璃表面交替沉积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偏氟乙烯(PVDF)超薄膜,制得PDDA/PVDF铁电复合超薄膜.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实时监测超薄膜的沉积,研究了超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电性能.结果表明,自组装每层PVDF超薄膜的厚度为7.5 nm;PDDA/PVDF铁电复合超薄膜的表面平整、均匀,其中C1s的光电子能谱与极化处理后充负电荷的PVDF铁电聚合物一致,但F1s由于溶解再组装过程而降低了0.3 eV;静电自组装材料纳米级的薄膜厚度和聚合物的络合作用导致了铁电复合超薄膜的非晶结构和高的表面电阻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了含有阴离子磺化酞菁锡(SnTsPc)和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DDA)交替复合超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PDDA/SnTsPc多层膜的组装过程,表明薄膜的吸收是连续的、有规律的.原子力结果表明,膜表面是光滑的、均匀的;在膜表面紧密堆积的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3.1 nm,平均表面粗糙度是4.021 nm.  相似文献   

7.
钛基SiO2薄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钛基SiO2薄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SiO2薄膜;溶胶-凝胶;表面形貌;生物活性;碳磷灰石  相似文献   

8.
SiO2胶体颗粒的三维有序自组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SiO2胶体颗粒的三维有序自组装可以得到面心立方三维结构,它具有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它的制备涉及胶体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其自组装方法包括胶体颗粒的沉降自组装、胶体颗粒在物体限制下的自组装、胶体颗粒的连续对流自组装和利用胶体颗粒表面电性质的自组装。本文对这些组装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对2-溴异丁酸-2′-(对磺苯基)乙酯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发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与NaOH反应转化为端基为磺酸钠的PS(PS-SO3Na).然后采用静电组装方法将PS-SO3Na与表面正离子化的SiO2胶体(SiO2-CBAFS)进行静电组装,得到表面构筑了高分子刷的SiO2胶体/粉体.采用IR、1H-NMR、TG、TEM、AFM、GPC和表面水接触角对组装体系进行结构表征、组装量和部分组装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2-溴异丁酸2′-(对磺苯基)乙酯为引发剂可以制备完全端磺酸基的PS-SO3Na,并且采用静电组装法在SiO2颗粒表面可构筑组装量高达34.4%的高分子刷,有效的提高了高分子刷的组装量;TEM观察下在SiO2胶体颗粒外围可见白色晕圈,PS-SO3Na刷的存在明显改善了SiO2胶体颗粒的分散状态;当样品润洗溶剂由THF变换为H2O时,自组装单层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下降幅度小于4°;综合TG、AFM和表面水接触的测试结果发现,用于组装的PS-SO3Na分子量介于1.5×104~3.6×104时,溶液浓度介于2.5×10-5~5×10-5mol/L时,SiO2颗粒具有较好的表面修饰效果.  相似文献   

10.
B-藻红蛋白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光电材料.利用静电组装技术制备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B-藻红蛋白组装的多层复合薄膜.对薄膜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B-藻红蛋白在溶液中的光谱特征相比,B-藻红蛋白在薄膜上的最大吸收峰由545 nm红移至553 nm,并在573 nm处产生了延迟荧光现象,且薄膜的最大吸光度和光致发射强度均与组装层数呈线性递增关系.随着薄膜组装层数的增加,倒置荧光显微镜能很好地观察到B-藻红蛋白在薄膜上出现明显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11.
磺化poss的合成及其与聚电解质的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层组装;聚倍半硅氧烷(poss);聚电解质;复合多层膜  相似文献   

12.
赵静  孙越  李永军  梁韧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8):1868-1874
采用界面组装、欠电位沉积和氧化还原置换反应组合方法制备了单层Pt/Au复合薄膜, 并且不需要任何有机偶联剂; 组装单层Pt/Au复合薄膜为三类多层Pt/Au复合薄膜: (Pt/Au)n、Ptm/Au和(Pt3/Au)k (n、m和k分别为Pt/Au、Pt和Pt3/Au的层数). 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u纳米粒子单层膜和Pt/Au复合多层膜的形貌. 对于所有的多层膜电极而言, 其电化学活性面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研究甲醇在每一类Pt/Au复合薄膜上的氧化电流密度, 考察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和抗毒化性能. 对于同一类复合薄膜而言, 甲醇分别在(Pt/Au)3、Pt3/Au和(Pt3/Au)2电极上均具有最大的氧化电流密度, 且优于本体Pt电极. 在这三种电极中, (Pt/Au)3电极无论从电流密度上还是从抗毒化能力上讲, 其性能是最好的, 而且其抗毒化能力也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这种良好的催化性能源于Au和Pt之间最大化的协同效应, 这取决于Pt和Au原子比率以及Pt纳米层和Au纳米层之间的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2复合薄膜. 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 PDDA/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2纳米粒子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逐层组装的复合薄膜具有单层光学薄膜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垂直沉积法组装了平均球径为188 nm的三维有序二氧化硅微球阵列。以该阵列为模板,通过在TiO2前驱体溶胶中多次浸渍热处理循环,随后采用超声辅助的NaOH溶液腐蚀去除硅球模板,制备了>20层厚的反转结构的二氧化钛多孔膜。该二氧化钛薄膜在550 ℃下热处理20 h其多孔结构保持不变,表明采用此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多孔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图表明550 ℃下热处理得到的是具有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多孔膜。透光光谱显示了光子带隙出现在~400 nm。通过SEM观察,二氧化钛多孔膜  相似文献   

15.
在无模板剂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氨水用量,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了粒径约20 nm的SiO2初级粒子;随后用过量氨水诱导SiO2初级粒子交联生长,得到孔径在10~50 nm、孔容达2.05 cm3.g-1的介孔SiO2;考察了介孔Si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介孔SiO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卓馨  王红艳  王聪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988-1993
将正电荷的壳聚糖与负电荷的磷钨酸溶液通过静电作用交替沉积在基底上组装复合多层膜。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UV-Vis结果显示多层膜在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数值随膜双层数增加逐渐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多层膜是均匀组装的;XPS和FTIR结果证实了壳聚糖和磷钨酸被组装到膜上,AFM图形显示膜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CV结果说明多层膜保留了磷钨酸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Water solubl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were prepared via chemical oxidation. Under ultrasonication,the chemically treated MWCNTs can be dispersed in water to form colloids. The MWC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a. The FT-IR spectra reveal the presence of carboxylic groups on the nanotubes. The functional groups can improve the nanotubes-solubility in water. Alcian Blue 8GX (AB), a quaternary ammonium dye of the copper phthalocyanine group, was dissolved in water and used to form electrostaticcally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 films. The MWCNT/AB composit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s well as AFM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WCNT/AB composite films can be produced easily.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AB aqueous solutions, composite films exhibit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th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which suggests that AB molecules aggregated in the composite film, and that a charge transfer might exist between AB molecules and the MWCNTs.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表征自组装多层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电化交流阻抗技术对一种新型电极表面修饰的自组装多层膜进行表征,通过阻抗谱分析,得出电荷传递电阻和双电层电容与膜层数的关系,证明该多层膜随数增加具有均匀增长,结构致密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