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对摩擦式提升机第一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行论述,实现对摩擦式提升机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当提升机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按故障发生的时间顺序对故障信息进行记录与显示,为故障的排除提供便利,减少排查故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尾绳更换工作因其影响时间长、难度和危险性大、技术性强,同时涉及作业人员多,成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检修项目,新庄矿北副井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尾绳更换工作采用一种新的换绳工艺,换绳时间由原来的30多个小时减少到18个小时,此更换方法为深井筒、粗绳径扁尾绳的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尾绳更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JKM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主导轮开裂开焊问题,获得更合理的主导轮结构,应用Pro/E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对JKM-3.25/4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主导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主导轮原结构和加焊筋板后结构进行应力分布测试,给出支轮与卷筒间径向夹角对主导轮影响的应力曲线,对结构改造前后动态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主导轮内两轮毂间的槽钢及筋板对主导轮的整体应力状态影响不大,但对焊缝处的应力产生影响。当支轮与筒壳间的径向夹角大于5°时,会恶化主导轮的整体受力情况;当夹角取5°时,支轮与卷筒间焊缝的应力及应力波动幅度最小,能够改善主导轮工作应力状况,利于提高主导轮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提升机是JKM-4×4.5(Ⅲ)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钢丝绳直径:44mm,摩擦轮直径:4500mm,导向轮直径:4000mm,钢丝绳根数:4根,摩擦系数:≥0.25,钢丝绳最大静张力:900kN,钢丝绳最大静张力差:250kN,钢丝绳间距:300mm,提升速度:11.54m/s,全长960m,为更好、安全地完成换绳工作,特制定如下施工方案。提升容器为22吨上开式箕斗,箕斗总重29.6吨,扁尾绳规格187×29mm,单重:15.5kg/m,2根。钢丝绳规格:6V*37+FC直径:44.0mm;单重:8.6kg/m,井深905m,地面至井筒提升机摩擦轮中心56.7m。更换原因:《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零三条规定:摩擦轮式提升钢丝绳的使用期限应不超过2年。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钢丝绳与压盘之间的接触形式,实验得到不同弹簧直径、钢丝绳直径和比压,在常温下与有效提升力之间的相关规律,推导出了符合实际工况条件的修正后的欧拉公式。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安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绳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在线监测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型矿用多绳摩擦提升机动态张力监测传感器,采用圆平面压力弹性膜作为变极距差动电容信号输出,传感器弹性敏感元件与转换电路休成一体化全封闭设计制造,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适用于井下恶劣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井下深部资源接替开拓的延伸,原来的主提升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若采用斜井运输则环节增多。故在原有的盲竖井基础上进行井筒延伸,延伸后进行装备技术改造形成两点装矿系统,这样既能满足深部资源接替开拓的需求,又能保持现有的生产系统。主要阐述两点装矿在会泽矿业分公司2#竖井摩擦式提升机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根据摩擦传动原理,针对多绳摩擦提升等重尾绳系统、重尾绳系统和轻尾绳系统,进行上提货载状况的静、动防滑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的详细分析,并指明了静、动防滑安全系数在整个上提货载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滑动点。为摩擦提升系统防滑计算与校验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供现场运行维护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探讨了多绳摩擦提升动防滑安全系数的模糊可靠性设计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动防滑安全系数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模型,得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分析数理统计理论中各个量的特性,不难发现:若给统计均方差赋上变形场的具体含义,则所表达的物理特性是变形分散度;可将变形不均匀度定义为: S~(?)=(1/n-1)(sum from i=1 to n(ε_i-(ε))~2))~(1/2)式中:S~(?)——变形不均匀度; n——将待测变形分成n个单元,每个单元内的变形假定是均匀的; ε_i——第i个单元的真实变形程度; ε_i——平均真实变形程度。据此,研究了不同摩擦条件下,平塑压铅柱体时变形分布情况,发现存在一个临界摩擦系数f′,当f≤f′时,难变形区虽已消失,但物体仍处于变形不均匀状态。比较各种摩擦条件下高向、径向真实变形沿高向与径向的分布,得出随着摩擦系数的变小,变形体趋向均匀变形状态的结论;可见,采用变形分散度来定义变形不均匀程度是合理的。运用回归分析,由实验数据得出S_z~(?)-f的关系式为: f=0.015+27.09(S_z~ε)~2 (?)=20% f=0.037+71.17(S_z~ε)~2 (?)=15%上面两式均表明,摩擦系数与变形不均匀度成抛物线关系,这恰好和摩擦系数与受压柱体所产生的凸度情况相吻合,也再次说明用高向变形分散度作为整体变形不均匀度是可行的,并能更好地反映实际。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添加铝粉或锡粉以及用6-6-3青铜粉全部或部分代替铜粉所制得的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分析了基体成份对材料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铜基材料相比,铝含量为3.5%(质量分数)或含少量6-6-3青铜粉的摩擦材料,在低转整、小比压时,摩擦因数不降低,而磨损量减小,硬度得到提高;含锡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都急剧降低,但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金文敏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本文讨论了摩擦纺纱中纱条稳定回转的条件,对单尘笼摩擦纺中尘笼和摩擦辊的不同速比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在尘笼各项参数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佳速比。 相似文献
14.
王家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24-425
摩擦力做功转换为热,进而转化为系统的内能,三者乃同一能量的不同角色转换,不可重复计算,由此澄清了有关摩擦力做功的一个佯谬.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功能原理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5.
摩擦焊直接能量控制法是一种以摩擦能量为控制对象的闭环控制方法。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测控及高精度的检测方法,直接检测驱动电机的实时输入功率以获得实时摩擦能量;并以此为闭环控制对象,对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同以往开环控制法相比,克服了工艺参数的波动对接头质量的影响,从而大大减少了焊前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也人为因素对接头质量的影响,使焊接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滚动摩擦机理和滚动摩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志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3,(4)
指出古典滚动摩擦定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滚动摩擦机理从摩擦学观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滚动阻力来自微观滑动和弹性滞后.通过一系列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摩擦试验,测得滚动摩擦系数值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指出了影响滚动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最后认为,滚动摩擦系数还须靠实测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以一种半金属汽车刹车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按不同比例配入铜纤维后材料摩擦表面氧化膜的生成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下半金属刹车材料的氧化对摩擦磨损性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中温下的氧化磨损为其主要的磨损机理.增加铜纤维的含量有利于减少低温下的粘着磨损和中温下的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对摩擦纺纱质量影响较大的刺辊转速、尘笼内胆安装角和吸风负压等工艺参数作为三个因子,用通用旋转试验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试验,推导出它们与各主要质量指标间的二次回归方程,作出各因子与质量指标间的等高线图,并用复合形法进行优化,求出理论工艺最佳点。试验得出,适当提高刺辊转速,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改善,但刺辊速度过高质量反而下降;吸风负压和尘笼内胆安装角对质量影响的交互作用明显,尘笼内胆安装角较小时,吸风负压的增长有利于质量改善,安装角较大时,吸风负压的增加不利于成纱质量。文章认为,适当的刺辊速度配以较小的尘笼内胆安装角和较大的吸风负压可以得到较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润滑组元MoS_2、石墨、BN、PbO等对铁基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也研究了摩擦系数与速度、压力、温度;磨损量与压力的关系以及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并用润滑组元的结构特性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成纱外部捻度与尘笼某些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通过模拟试验和尘笼不同表面孔参数的纺纱试验,找出影响成纱外部捻度和纱线质量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