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测定条件对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测定方法、树脂粒径、初始加水量、水介质pH、温度及溶液中盐的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目网筛过滤法测定树脂的吸水性能结果较准确;当吸水介质与干树脂的质量比为2 400∶1,pH为7时,可以使树脂达到最大饱和吸水倍率;在树脂粒径96~180μm范围内,随着树脂粒径的减小、水介质温度的升高及盐浓度的降低,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唐宏科  陈琦 《合成化学》2007,15(5):643-64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淀粉与丙烯酸/醋酸乙烯酯混合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及耐盐性能均较好的淀粉接枝丙烯酸/醋酸乙烯酯高吸水性树脂(CGAV)。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10.0 g,m(混合单体)∶m(淀粉)=4∶1,w(引发剂)=0.3%,w(交联剂)=0.05%,于45℃反应2h~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CGAV吸去离子水率760 g.g-1,吸0.9%NaC l水溶液率68 g.g-1。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吸水性树脂,可以吸收其本身重量的几百倍水。将水溶性高分子如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盐或聚乙烯醇进行轻微的交联可以得到。由于其高吸水性、在压力下的高保水性和高增稠性,被广泛应用于纸尿布、生理巾、土壤保水剂、工业脱水剂、增稠剂等。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对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合成了粉末状的高吸水性树脂。并用FTIR和固体NMR等方法探讨了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技术合成淀粉一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可实现一次合成、干燥,简化合成工艺。淀粉与丙烯酸盐质量比为40/100左右时产物的接枝率最大,且吸水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法合成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5.
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其表征,结合经典理论与最新研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阐述其吸水机理,着重分析合成条件,组份和方法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机制,简略地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三十年来的发展及广阔的应用领域,并预测其研究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盐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他聚俩烯酸钠在溶液聚合中,引发剂、交联剂、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从中获得最佳合成工艺,制得树脂性能为吸去离子水1400g/g,吸0。9%NaCl溶液150g/g,吸水速率快,保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综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发展状况。并指出了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明亮 《广州化学》2004,29(2):57-61
综述了国内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类型、影响其吸水性能的因素以及功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邱海霞  于九皋  林通 《化学通报》2003,66(9):598-605
用热力学理论和相转变理论阐明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解释了高分子链上的电荷密度、外界溶液离子强度以及交联度对吸水倍数的影响,并指出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淀粉类、纤维素类、共聚合类、复合类以及可生物降解类高吸水性树脂近30年来的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高吸水性树脂是三度空间网络聚合物,是高分子电介质。在高分子网络链上嵌有可电离的离子对,遇水形成离子网络。该树脂能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几千倍的水,且保水性好,即使在压力下,水也不从中溢出。其吸水机理可用Flory-Huggins热力学公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达成工程认证教育的培养要求,设计了“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微波合成及其性能”综合实验。实验包括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微波辅助合成、结构表征及产品性能测定等内容;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各种制备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掌握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等表征技术及树脂溶胀性能测定技术,分析实验数据。另外,设计了融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考核体系,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等环节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该实验教学方案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尿不湿中的SAP材料代替棉花用于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不仅可以解决棉花因碳化而难以清洗的问题,同时利用SAP材料超强的吸水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试管口残存的冷凝水。通过数次实验发现,选择SAP材料用于该实验,可使该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实验装置简单、实验材料价廉易得及安全性较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抗坏血酸、甲酸、亚硫酸氢钠、异丙醇为链转移剂,研究了不同的链转移剂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ST-AA-AM)吸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醇、甲酸、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0.0375%、0.045%、0.075%、0.01%时,吸水率分别为498.1 g/g、347.9 g/g、549.0 g/g、407.7 g/g。将链转移剂进行复配,亚硫酸氢钠与异丙醇复配的效果最佳,当复合链转移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08%,异丙醇/亚硫酸氢钠(质量比)=1∶2时,吸水剂的吸水率最高,为653.5 g/g。  相似文献   

14.
介绍农用保水剂的发展历史,阐述农用保水剂的作用机理、类型、性质,分析农用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苯乙烯接枝到了木棉纤维分子骨架上。在引发剂浓度为1.77 mmol/L、单体浓度为0.16 mol/L、反应温度80°C和反应2 h的条件下,吸油材料有最大的吸油倍率,对...  相似文献   

16.
4种保水剂吸水和保水性能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对比研究了四种保水剂的吸水、保水性能。测试吸水倍率、吸水速率、保水能力及有效持续性等指标,采用评分法对四种保水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保水剂的吸水倍率与所吸溶液的性质有很大关系。4种保水剂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倍率最高,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吸水倍率逐渐减小。保水剂颗粒大小对吸水速率有较大影响,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大;4种保水剂均具有较强的反复吸水能力。综合分析认为,4种保水剂中,吸水保水性能最优的保水剂为4#保水剂,其成分为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体。其次为3#保水剂,再次为1#保水剂,最差的是2#保水剂。  相似文献   

17.
反相悬浮法制备AA-AM共聚耐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宏科  陈均志 《合成化学》2004,12(3):293-296
对反相悬浮法制备丙烯酸 (AA)和丙烯酰胺 (AM)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 :AA 2 0g( 2 80mmol) ,n(AA)∶n(AM +AA) =0 .6 ,交联剂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0 .2‰ ,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0 .6‰ ,聚合温度 6 5℃ ,聚合时间 1.5h。AA -AM的吸水率为 12 5 0g·g-1,吸盐水率为 14 0g·g-1。  相似文献   

18.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超强吸水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盐超强吸水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液中和废、单体浓度反应引发温度及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的稳定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采用本法制成的超强吸水剂,其吸去离子水能力达1200-1400g/g。制成的吸水剂凝胶粒子有一定的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