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中,以保卫城邦为职业的城邦卫士的工作尤其重要。具有良好品质的好卫士,既是护卫理想城邦所必需,也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的基础。柏拉图认为培养一个好卫士的必由之途是教育,他提出了实施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以达到内外双修的教育目的,造就美善兼备的理想卫士。柏拉图注重立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对于我们今天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启迪和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鞠淑娜 《奇闻怪事》2007,(11):37-37
老师们,在你平时的工作中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向学生收作业时,有的学生故作可怜样:“老师,我的作业忘在家里了”或者说“我的作业找不着了”;当你让学生找家长签名时,他却找了个学生代签……有很多学生常常会在犯下错误后编造谎言来掩盖事实,以逃避处罚。学生的这些谎言,往往令你防不胜防。对学生的谎言,老师一般会当面戳穿并严加训斥;但是,这种做法既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应该如何来面对学生的谎言呢7[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必要的、适度的、非恶意的说谎是可以接受的;频繁的、刻意的、不必要的说谎令人反感与厌恶。恶意的、造成负面影响的说谎要予以严惩与打击;只有在力环境所迫的情况下、心怀善意且取得正面效应的谎言,才有积极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4.
邬学侠  乙常青 《奇闻怪事》2007,(9):17-17,19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青年国王,他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若她,日复一日,少女竟活了过来。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个神话变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把随便指定却宣称“具有优秀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这批学生由于得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强自爱心理,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5.
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只是对真实自然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的事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手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凡是利用网络工具作为传播媒介的谎言,都是"网络谎言"."网络谎言"盛行于QQ、MSN、E-mail、博客、BBS、聊天室、论坛、新闻网页,比一般的谎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因而社会影响更大.善意的、中性的、纯属娱乐性的谎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而控制恶意的网络谎言,不仅要依靠道德制约、舆论导向,更要依靠法律手段和行业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青铜的谎言     
柯南教你破案术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自家别墅里。被人用院子里的青铜雕塑砸晕,家中惨遭洗劫。老人苏醒后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警方询问了当时路过的一名青年,巧的是,那名青年目睹了老人遭袭的整个经过。他说看到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汉抡着雕像与老人打斗.由于天黑.他甚至看到了雕像与大理石栏杆碰撞出的火花。柯南听了青年的证词,只说了一句:你在撒谎。  相似文献   

8.
闫青 《奇闻怪事》2009,(7):58-58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是品德与社会课。上课的音乐铃声还没有响,我就走进三(四)班的教室,映入我眼帘的是中队长赵子健(化名)气汹汹地握着小拳头正站在同学王铭雷(化名)的面前,眼看就要发生一场大战。他们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刘怡 《世界博览》2011,(2):83-83
16岁那年开始黑客生涯时,朱利安·阿桑奇给自己起代号叫“门戴克斯”(Mendax)。19年之后,当他创建那家如今已妇孺皆知的解密网站时,用的名字倒是一个更加简洁的夏威夷土词——wiki(直译“快”)。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口语化叙述是小说的鲜明特色,而其叙述中的一重要现象——谎言一直为评论界所忽视。霍尔顿的谎言表现出一种有趣的悖论性:作为青春期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霍尔顿的谎言既蕴涵一定的反叛性能量,是叛逆和自卫,同时又因其自身的缺陷而只能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霍尔顿谎言的悖论性特点也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谎言的美丽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清晨,悦耳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好容易休息一天,是谁这么早打电话?”我边想边拿起手机,一条短信映入眼帘:“老师,节日快乐!我要告诉您,做您的学生真幸福!——您的学生陈玉玲。”看着短信,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刚要经过门卫室,一个中年妇女从里面急急忙忙赶出来:“哎哟哟,张老师,可把你等着了!”说话间就很热情地拉起我的手,“我娃回去天天说她张老师对她有多好,有多好。我就想过来见见你。”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谎言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英语老师。我很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学习热情骤降。当老师的妈妈很快看出了苗头,问我原因。我振振有词道:“英语老师不喜欢我,我不想跟他学英语。”妈妈无奈地叹口气,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4.
虽然一般认为撒谎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我们交际中却时时充斥着谎言,我们每个人也在自觉不自觉中说着谎话。人们撒谎,部分原因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有意为之;另外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语用策略,为了照顾自己或对方的社会身份或安全不得以而为之,是社交的需要。语言本身没有对错,但是,说此话和听此话的特定人是有善恶标准的,因此,谎言是语言顺应论下的谎言。根据顺应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征,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命题的交际语境、交际者的期望与目的和参照标准这三个因素共同制约着交际双方对谎言的判断、接受和反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Lakoff的想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在Coleman和Kay及Sweetser的研究基础上,对社会谎言进行了定量分析。在Sweetser的谎言理想认知模型中,加入了社会经验这一新的参数,建构了社会谎言的理想认知模型,此框架的建立,对社会谎言是违背事实的陈述却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侯悠扬 《科学世界》2009,(12):84-85
谎言是这个世界深恶痛绝而又难以避开的话题。虽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开始说的第一个谎言是标志着"心理理论"(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社会认知能力)成熟的"喜事"之一。但成人世界的谎言,无论是在恋人、朋友间的感情伪装,犯罪分子的佯装巧扮,还是为着一些利益和个人声名的言不由衷,都是让人头痛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常志婧 《科技信息》2011,(32):I0099-I0099,I0101
语言需要顺应各种语境因素。语境不是某种静态的外在物,而是动态生成、发展的各种成分的组合体。本文通过对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几个不得不说的谎言的顺应性分析,总结出有些谎言在一定的场合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得不说的。  相似文献   

18.
你想保持健康吗?答案是肯定的吧!不过,你的爸爸妈妈总是比你本人更关注你的健康状况。他们整天都在担心你做的事情会不会危害健康,或是让你身体某些部位的运作机能变差,他们甚至还会打着健康的旗号,逼你吃下许多难以下咽的食物……事实上,尽管我们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了不计其数的“健康法则”,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好建议。至于另一部分嘛,研究身体机能的科学家表示,有些众所周知的健康知识其实只是误解而已——  相似文献   

19.
奥运的谎言     
《世界博览》2012,(14):32-35
正四年前北京奥运的大戏绚丽开场时,中国代表团的服装赞助品牌推出了一组广告,大体内容都是一国内体育明星,在千万围观群众的热切期盼目光和齐力举手支撑下勇夺金牌。这个广告的铅笔画画面颇具特色,但后来有挑剔的批评说它不尊重国人——让运动员把观众踩在脚下,而且最终的败笔在于群众手捧肩扛的其中一位是国足队长。迎来本土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中国观众还需要像广告中描绘的那样,万人齐心追逐冠军吗?国人对奥运的特殊感情,多源自那部国力贫弱  相似文献   

20.
康易凡 《世界博览》2011,(16):26-27
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披露了维和部队和联合国官员参与贩卖人口、强迫少女卖淫的事实,让联合国深陷舆论漩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