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费时费力,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太赫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非接触、非破坏等优点,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能够实现对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该文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原理、太赫兹光谱预处理方法、特征数据提取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建模以及模型的评估与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在中药鉴别、含量测定和制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太赫兹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中药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结晶是一种传统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目前在高纯度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领域。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过程分析技术为结晶过程的监测、反馈及其控制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支持。该文对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聚光束反射测量技术等多种过程分析技术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上述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结晶工艺的在线监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分析涉及中药物质基础研究、药物代谢、中药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基础。随着现代化分析技术的发展,中药分析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针对中药成分复杂、代谢过程多样、目标物浓度低等难点,高分辨质谱技术凭借精确质量数、高分辨率及高灵敏度的优点在中药分析中具有显著优势。该文对高分辨质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离子淌度串联质谱等质谱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辨质谱在中药化学成分鉴定、中药化合物代谢研究、中药植物代谢组学研究以及中药有害化学成分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高分辨质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鑫淼  丰加涛  金郁  郭志谋  徐青 《色谱》2008,26(2):130-135
本文从中药产业需求、现代化需求、技术需求、机遇与挑战等方面概括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讨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对于提高中药药效和安全性、推动产业发展和推进中药国际化的意义;综述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在过程控制、安全性控制、标准品和对照品制备、指纹图谱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应重点发展以分离和表征技术为主的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安全性控制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中药质量控制原创性技术和中药标准品、对照品生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该文对当前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类说明与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该文对当前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类说明与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高雯  宋慧鹏  杨华  李萍 《色谱》2017,35(1):121-128
中药的组成复杂,其化学成分的表征和识别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是基于两种分离模式构建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和全二维液相色谱两种模式,因二者具有更高的峰容量而在中药研究中备受青睐。该文对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二维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物质基础表征、活性成分筛选等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隐形器官成为研究机体代谢和疾病治疗的新热点,在中药分析中也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口服后部分原型成分经肠道菌群转化为药效更强的物质,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解释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中药成分在体内仍能发挥强大药理作用的关键突破口。该文总结了传统的肠道菌群孵育技术与新兴的类肠道模型,并对肠道菌群孵育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其中传统肠道菌群孵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与成分的生物转化领域,但后者的应用研究较少。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中药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或可进一步挖掘菌群与中药作用的新机制。该技术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有益于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推动中药新药研发等,对提升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升温淋洗分级技术是根据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晶度进行分级和表征的一项分析和制备技术,在聚烯烃非均匀性的表征和窄组成分布样品的制备中有重要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升温淋洗分级原理、热力学模型、装置技术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在聚乙烯研究中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纳米尺度的脂质小膜泡,携带着母细胞来源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是细胞间沟通交流的信使。EVs参与免疫调控、血管新生、疾病发生、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在液体活检、疾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也因此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前沿研究方向。然而EVs在粒径、生化组成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迫切需要发展EVs的单颗粒分析技术以精准表征EVs亚群的分子组成,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促进EVs临床诊断与治疗应用的发展。该文针对近年来发展的EVs的单颗粒分析技术进行综述,从检测原理、性能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讨论,并对单颗粒表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色谱及相关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梁琼麟  胡坪  王义明  罗国安 《色谱》2008,26(2):136-141
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以及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中药化学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色谱及相关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论述的结果表明,以化学物质组学为指导,结合色谱及相关技术获取指纹图谱信息及多指标成分定量信息的研究模式,对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丰加涛  金郁  王金成  肖远胜  梁鑫淼 《色谱》2008,26(2):180-185
定量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与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包括定量组分的制备、过程控制的指纹图谱技术和产品含量测定3个主要部分。本文以丹参为例,通过水提、醇沉、过膜、大孔树脂分离和工业色谱分离5个工艺流程制备了丹参定量组分,对各个工艺步骤以指纹图谱技术考察其稳定性和重复性。对丹参定量组分中的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 3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3个成分的含量总和大于50%。定量组分的制备以现有的活性成分为目标,经过去粗存精的工艺过程,其质量标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该书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六章,前两章综合论述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以及有关色谱的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的前处理方法、手  相似文献   

14.
该书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六章,前两章综合论述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以及有关色谱的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的前处理方法、手  相似文献   

15.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的核心问题。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别方面的研究概况,着重归纳了电化学技术在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质中的应用,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醌类、苷类、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析技术以仪器分析为主,大量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炮制机理研究领域,对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物碱是天然产物中药用活性较好的一类化合物,在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生物碱的分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和分离方法的发展,生物碱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有了长足的进步。该文主要针对碱性化合物的峰形拖尾问题,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理论的发展和色谱分离技术的进步,以及近年来新型色谱填料和分离方法在生物碱分离分析和纯化制备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周建良  李萍 《色谱》2009,27(5):682-689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药效物质阐明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分析一直存在着分离难度大、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发展起来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液相色谱、基于整体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温液相色谱)备受关注。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对该技术在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这些技术的原理、分离性能及其在中药复杂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但其存在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及高通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中药复杂成分及其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中药成分鉴定及质量控制、中药代谢组学及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中药成分分析、活性筛选和代谢组学三方面对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在中药成分分析方面,重点介绍了寡糖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以及质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在活性筛选方面,分别介绍了超滤-质谱、细胞膜色谱-质谱、微透析-质谱、亲和色谱-质谱、强度衰减质谱、修饰琼脂糖珠-质谱和直接分析质谱等技术及其应用;在代谢组学研究方面,对中药治疗肝损伤、肾虚、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等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上述内容充分反映了质谱技术在中药创新性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