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赫兹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0年在赫姆霍兹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3年开始研究麦克斯韦姻的电磁理论。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时,在实验室产生了无线电波,测量了波长和速度。他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它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结果他确凿无疑地肯定: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1889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在该校继续研究稀有气体的放电。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波波夫是神父的儿子,他曾打算作教士,但后转学数学。1883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同马可尼一样,波波夫也认识到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重要性,并比马可尼啪早一年开始研究远距离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他是第一个采用天线的人,1897年,他已能将信号从船上传送到三英里远的岸上。在以后几年里,波波夫设法说服了俄国海军,开始在船上装置无线电设备。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1
奥斯特瓦尔德在5年制的大学教育中度过了7年。因为他敏捷的心智时此时彼,而未专一地朝着毕业的方向疾进。1881年他被委任为里加大学化学教授,但1887年他接受了莱比锡大学的教授教席并在德国度过他的余生。奥斯特瓦尔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化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指出:吉布斯的理论使得有必要假设催化剂加速了物质的反应而不改变物质内部的能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德里奥在西班牙求学时代所表现出的才能和对矿物学的兴趣,使他得以在政府的资助下被派遣到法国、英国和德国,就学于维尔纳和洪堡。在法国革命时期,他正在巴黎,由于他同拉瓦锡的联系过于密切,几乎被送上断头台。1794年西班牙政府送他到墨西哥矿业学院担任教授。留居有半个世纪(墨西哥独立之后,他未离去)。1801年他在铅矿中发现一种新金属,并命名为Erythronium。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浦品在1874年手无分文地移民到美国。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进取,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于1883年毕业。为继续深造,他到了德国,在赫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重返美国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浦品的发明极多。他设计了一个可对X射线轰击起反应的荧光屏,这样便可以直接观察到X射线,而且能容易地把它拍摄成照片(这就是荧光检查仪)。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4-134
里纪对电磁辐射感兴趣。在赫兹实验后不久,他便指出,赫兹波,至少是较短的赫兹波,会像光一样产生反射、折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这最终证明了无线电波仅是在波长上不同于光波,而在性质上与光波完全相同。里纪的这种实验结论最后导致了电磁波谱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5
小汤姆孙是汤姆孙的独生子。他在剑桥大学受教育,于1913年毕业,然后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部队服役,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军事研究项目,战后,他又重新从事物理工作,并在美国人密立根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1922年被任命为阿伯丁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1927年,就在戴维孙发表了研究成果后不久,小汤姆孙发表了他对电子衍射实验的独立成果。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密立根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之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是该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博士。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与迈克尔孙合作。1906年,密立根开始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
艾里于182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数学成绩居全班之首。他在该校教数学与天文学,并于1835年被任命为第七任皇家天文学家。他保持这一职务长达45年之久,直到1881年80岁退休时为止。他用精良的仪器装备格林威治天文台使之现代化,将它提高到了德国天文台的水平。自从赫歇尔H16的全盛时期以后,德国的天文台在高斯66和贝塞耳时这样一些人领导下,一直遥遥领先于英国。艾里是一个自负的人,他统治着天文台犹如一个小小的暴君,但是却使天文台的工作忙碌而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3
巴丁在1928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3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维格纳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维格纳门下的第二个美籍博士。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数年,然后在1945年进入贝尔B18实验室。他和肖克利及布拉坦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并一起荣获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51年起他一直是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从事超导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95
勒纳曾在本生和赫姆霍兹的指导下学习,1886年获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任物理学教授,1931年退休。勒纳在十几岁时读到克鲁克斯的阴极射线的论文,对此发生兴趣。赫兹发现,阴极射线能够穿透薄金属片,而他当时的助手勒纳设计了一种有薄铝窗的阴极射线管,可使阴极射线从中穿过而进入空气(这种射入空气的阴极射线一度被称为勒纳射线)。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布拉坦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刚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61
加博尔1927年获德国博士学位。希特勒当政后,他被英国伦敦大学被聘为教授;1967年到美国。他在英国研究过电子显微镜,并萌生了全息摄影的概念。在普通的摄影术中,是一束光被物体反射后落到底片上,此光束的一个截面被记录下来,成为该物体的二维图像。如果一束光不是单一行进,而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射到物体上被反射——这样,物体上的各种不同状况都在反射光中体现了出来,另一部分则由一面平面镜子反射开。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小玻尔是玻尔的第4子。这父子二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6年成为该大学的教授,又在1962年其父逝世后继任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所长至1970年。1951年,他和助手莫特森根据雷恩沃特的理论——原子核不一定是对称结构——从数学上推导出了核结构的细节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4
瓦格纳-姚雷格为公务员之子,于维也纳大学学医,求学时结识了弗洛伊德,并和他建立了终生友谊。瓦格纳-姚雷格从事精神病学是有些偶然的,他于1887年接替克拉夫特一埃宾成为格拉茨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他得到最为人熟悉的荣誉,是他发现了晚期梅毒患者有时在发生伴有高热的疾病时会有所好转。高热似乎破坏了引起梅毒的病菌。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8-148
斯陶丁格足教授的儿子,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卡尔斯鲁厄学院教书,在那里他与哈伯合作,直至1912年。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弗赖堡大学度过的,1951年以后是该校的荣誉教授。他的杰出工作是关于聚合物性质的研究。聚合物是由大分子构成的,而这些大分子本身是由一系列小的单元组成,好像是一条绳上串了许多念珠。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聚合物,是由一些葡萄糖分子脱水而连接成的;而蛋白质是由一些氨基酸脱水而连接成的。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
魏尔啸1843年获柏林大学的医学学位。在他还是一名年轻外科医生的时候,他就第一个描述了自血病(1845年),但他表现出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并因此失掉他的大学职位。这引导他沉静地去思考疾病组织的微观结构。到了1856年在柏林获得病理解剖学教授的职位时,他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在1858年出版的一部书里,他很有把握地说,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组织。他指出疾病组织的细胞是由普通组织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90-90
拉格朗日出生于都灵。19岁就在都灵的皇家炮兵学校当数学教授。他读了哈雷介绍牛顿的微积分的著作,开始钻研数学,与欧拉经常通信。他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他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当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他应邀去柏林,居住达20年,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书中吸收并发展了欧拉、达朗贝尔和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成果,继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把数学分析应用在质点和刚体力学中,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摄尔絮斯出身于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族。他的父亲和祖父是数学家,叔父是植物学家。1730年,他成了乌普萨拉的天文学教授,1740年负责在那儿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天文台,但是,他并未能享用多久,因为他去世相当早。他是第一个尝试用某种装置(而不是只凭肉眼)来测量星光强度以确定星的等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