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对“化学反应速率”已有教学研究和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本体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建构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策略,构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模型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层级发展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化学反应速率”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在理论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运用设计性研究和对比性教学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总结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控制单一变量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本质之一,是探究实验中不可或缺的认知成分。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节,充分挖掘实验的定量价值,以3种不同层次浓度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生成控制单一变量思想的具体内涵。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深化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3.
龚国祥  马春生  刘江田 《化学教育》2012,33(3):12-16,24
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指导下,解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单元,对比了3种教材的内容编排,分析学生的认知偏差和能力发展状况,给出突破认知偏差的教学方法建议并介绍一个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4.
任雪明 《化学教育》2013,34(11):31-34
阐述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动机激发”的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码成像比色法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紫红色溶液互补光"绿"通道的亮度值-时间的曲线变化表征反应物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同时也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测出透光率-时间的曲线变化。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用数码成像比色法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非常简便可行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使用随身所带的电子产品开展实验研究,不仅使实验教学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  相似文献   

6.
麦裕华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20,41(19):98-102
氯离子的存在可以加速一些有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形成“氯离子效应”。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为例,应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氯离子浓度对氯离子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氯离子浓度在0.03~0.83 mol/L,增大氯离子浓度会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氯离子效应增强;氯离子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提出了该实验的教学应用方案和后续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妍  任红艳  戴乐  林雪瑶 《化学教育》2018,39(21):49-53
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巧妙使用多功能组合U型管设计创新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以WWHW认识论思考模型为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内容及其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课堂中有关化学基本原理的内容通常不易开展探究教学.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采用"知识为线-方法为纲"的设计思路,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为线索承载科学探究方法,将课堂中探究教学的焦点从化学知识延伸至科学方法,较好地凸显了科学探究方法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科学探究方法的化...  相似文献   

9.
石鹏 《化学教育》2016,37(23):37-40
在阐释模型分类、模型功能和建模学习的意义的基础上,以“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之学习过程设计为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确立建模目标、模型参数选择、模型建构及表征、分析、评价、调用、重构等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心智模型与表达模型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探究和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对电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科理解,抽提和凝练本原性问题: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形式只有“热”吗?电化学反应如何实现电功传递?通过“电功”视角下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主题大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电功”认知模型,应用模型进行探究和迁移,形成电化学主题特质性思维方式和方法,充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绪姝 《化学教育》2010,31(6):35-37
“化学反应的限度”作为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由于概念抽象、原理复杂,对学生思维品质要求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感到困难,学生难以认识概念背后的深层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在深入研究学生原有知识、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刘燕  王红轩  黄素兰 《化学教育》2023,(23):104-108
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化学实验课堂中“异常状况”的发生,抓住教学契机,顺“势”而为。通过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创造“灵活动态”的化学课堂。在具体教学策略实施分析的案例中,预设课堂可能的“异常状况”,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复杂情境的认知能力;面对课堂偶发的“异常状况”,通过“多角度辨析”,增强学生对复杂体系的分析能力;基于课堂典型的“异常状况”,通过“进阶式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处置能力。对“异常状况”处理的过程中,注重化学知识结构化,认识思路结构化,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情境、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整体设计,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隐形墨水的制作”为主题,从生活中神奇的现象出发,开展初中化学“酸与碱”专题复习的教学。通过学生学习原理、亲自动手制作、展示和应用“隐形墨水”,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及遇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理解酸与碱的概念、化学性质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多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科学探究意识和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让学生能切身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化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以“我是米酒酿造师——如何在家中酿造出美味可口的米酒”为项目主题,在化学、生物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开展“物质转化及反应调控”的教学。通过“了解米酒酿造的原理、探究米酒酿造的影响因素、设计米酒酿造的方案”等3个核心活动,落实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等核心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志强 《化学教育》2011,32(12):15-17
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化学课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学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二单元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教学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实验研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探研了教学实施时的要项。  相似文献   

16.
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从“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建构相关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妙添 《化学教育》2015,36(23):49-55
剖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中"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重点通过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设计,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微观-符号"四重表征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应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即时检测。教学结束后,从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四重表征思维状况3个方面进行测查分析,探讨"手持技术"与"四重表征"整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郑敏  张平柯  尹笃林 《化学教育》2015,36(23):59-60
利用体温、室温和冰温控制碱性葡萄糖溶液与蓝色亚甲基蓝溶液反应的温度,利用自制装置观察不同浓度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利用EDTA钠盐调控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对中学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学生实验进行巧妙改进和适当拓展。使实验过程更为生动、科学和形象地揭示了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基础上,以“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思路设计并组织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技能,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科学态度与探究意识素养的发展。通过情境引发问题,去情境化将解决问题的关键转化成学科方法,最后在陌生复杂情境中迁移运用学科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实施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拓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立意,凸显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精确计量的案例交流,深化了学生对学科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马胜利  李莉 《化学教育》2006,27(7):45-46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开展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并对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探究学习对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