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是19世纪德国著名科学家、一代化学大师。他发现了苯肼,对糖、嘌呤、肽、蛋白质、立体化学及其他一些化学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因其在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对有机化学中那些与人类生活、生命有密切关系的有机物质探索,提出了“锁-匙”模型,因而被称为生物化学的奠基人。本文回顾了费歇尔的学术生平与重要成就,希望对医药专业相关学术及研究者有所启迪,也希望能为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3.
在元素化学教学中,通过密切联系实际、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化学史的穿插以及环保意识的渗透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学堂等现代手段,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7.
化学史课程改革初探——案例教学法:科学素养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科学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1西方、美国的科学史教育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FrancisBacon)曾经说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ASS)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BASS在1917年的年会上再次提出科学史教育是融合学校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良方。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原子的构成”教学分析和实践为例,通过回溯化学史,讲述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微粒发现的故事,使这些微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化和具体化,使之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表征.通过学生的反馈证明,基于化学史讲故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微观表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开展"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向学生还原科学家在不同阶段研究青蒿素时的场景,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教材内容和相关教学设计,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2个问题:简化的数据探究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纯粹的知识性教学难以体现科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在教学中融合化学史和数据探究,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概念,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本质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对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中学培养卓越化学教师,并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公费师范生的实践课程之一。学生开展暑期支教项目,是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证明通过重视暑期支教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保障学生实践时间和质量,将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统一,将实践内容与开设的其他课程相互补,在实践中体现知识的应用与学习相统一,不仅能使暑期支教项目成为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实践类金课,而且能为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