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霞  徐欣欣 《大学化学》2011,26(4):26-28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为东北大学全日制化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课程设计从实用性出发,按照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类介绍,并结合实际研究例子,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技术的能力,以服务于论文实践。本文主要介绍课程的建设背景,国内现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及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2.
许茜  康学军  卫伟 《大学化学》2008,23(6):23-26
对现代卫生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创新性建设。以紧密结合学生专业为主要特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建立了融开放式实验、研究性实践和科研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把现代卫生分析化学课程建成面向东南大学全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分析实验技能训练的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3.
国内研究生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存在适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交流能力。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科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并分别从课程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讨论了该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国内化学化工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超星专业慕课制作团队合作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慕课教学与线下实验教学相结合,对材料表征方法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改革后的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时间空间的相对自由,还可以完善考核机制,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为高校化学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万坚 《大学化学》2017,32(4):11-16
努力将现代教育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具体而言,就是将课程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研究教学案例化等六"化"固化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并实施了一套适合结构化学课程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SC@O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探索践行以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LIC Thinking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与STE@M素养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6.
杨哲  闫瑾  梁德东  成巍  李卉  李乙 《化学教育》2022,43(14):131-133
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乎着能否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介绍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立足学科特点,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对未来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坚持科研既要促进学科发展、培养人材,又要繁荣经济、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实行研究所办工厂,建立教学与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新体系,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基本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学方面,现有23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在高分子所学习。在科研方面,现设有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一室、二室、高分子试剂、生物技术、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表征和高分子物理与物化等7个实验  相似文献   

8.
吕燕 《大学化学》2022,(4):15-19
针对近年来研究生人数和大型科研仪器数量成倍增多的情况,以新疆大学为例,介绍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及改革实践。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和以课题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的课程改革建议。旨在有效利用新媒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提高课程质量,促进科技创新,为新形势下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拓展国际化办学领域的一个新举措,是提高留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制备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材料研究方法、模具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线课程,将上述内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提升凝练,综合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加工等核心专业课程的精华,面向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特别是针对国际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建设,采用全英文授课,对核心内容进行了弹性设计。本文介绍了"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体会以及课程特点、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学化工实验技术”是根据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生源特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论文介绍了课程教学团队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情况。实践表明,该课程对培养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化学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化学化工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创新和研究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从事学位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修订,构建了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基础实习和应用实习的化学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逐渐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吴俊明  梁琨 《化学教育》2004,25(3):10-14
“全面的化学教育”理论凝聚着中国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心血,是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学科教育理论。本文介绍了戴安邦先生对“全面的化学教育”理论的贡献,并通过辑录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有关论述介绍了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努力学习、研究和实践“全面的化学教育”理论,是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发展化学教育的需要。“全面的化学教育”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特别要注意以社会需要和化学教育功能为基础,树立新时代的化学教育使命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新的“基础”观;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新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周仕东  高俊明  王卓 《化学教育》2016,37(12):40-44
对美国3所五年制大学化学教师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化学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师范大学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好样  韩红斐 《化学教育》2016,37(16):48-51
主要介绍了科学教育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指出提高科学教育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应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设置符合该专业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同时注重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家发  夏梅 《化学教育》2020,41(3):109-113
癸卯学制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颁布并施行的学制,规定了格致(化学)科的课程、要义、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员与学生,创立了我国近代化学教育课程体系,并首开教育分科制的先河,对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凯  黄媛媛 《化学教育》2020,41(5):104-110
近年来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科学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CiteSpace V,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的167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共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等角度,客观地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的热点主题,发现社会性科学议题与科学论证、科学素养、科学风险及决策等相关主题的研究联系密切,社会性科学议题文献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和学校3个层面的研究思路。在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基础上,从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目标聚焦、教学策略应用和教学评价缺位等3个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化学教育》2021,42(24):80-84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进一步确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系统研究了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化学基础课改革历程以及化学课程标准凸显出的中职化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分析了新课标对中职化学教师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毕华林  王雨 《化学教育》2022,43(17):14-18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五大学习主题之一,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分析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的素养发展功能,系统阐释了其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的特点和变化,并结合教学提示及当前初中化学有关物质组成与结构内容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策略,为深入理解和实施新课标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0.
魏冰 《化学教育》2004,25(10):14-17
科学素养由学科内容和“伴随含义”构成。根据这一理论模型,本文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过去20余年间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的的变化。文章把这一时期的初中化学课程分为4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课程目的从学科内容和“伴随含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初中化学课程目的的变化趋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