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核散射中的反阴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白一鸣  陈诺夫  彭长涛  梁平 《光子学报》2007,36(7):1202-1206
为了分析色散效应对晶体硅太阳电池反射率的影响,在考虑材料折射率色散效应的情况下,运用光学干涉矩阵计算了具有SiO2单层减反射膜和MgF2/ZnS双层减反射膜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反射率与波长的函数关系,并与实验结果和未考虑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完全相符,而未考虑折射率色散效应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相差较大,最大差值分别为21.5%和16.9%.  相似文献   

3.
魏光普 《物理学报》1992,41(3):485-490
本文叙述氢化非晶硅(a-Si:H以下简称非晶硅或a-Si)太阳电池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辐照后光电转换性能的变化情况,还用低能域(入射光子能量hv小于非晶硅光学能隙)光电流光谱法观测了经X射线辐照后,非晶硅太阳电池中局域能级的增加状况,为非晶硅太阳电池将来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实验表明,X射线的辐照效应比可见光强得多,故它可以用来快速鉴定各种非晶硅太阳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通道Kirkpatrick-Baez 显微镜具有约3μm 的空间分辨能力,对内爆压缩热斑的细节可以进行空间分辨测量。通过赤道和极区两个正交方向对柱腔辐射驱动内爆热斑的X 射线自发射进行测量,获得了热斑区在两个正交方向的二维X 射线强度空间分布。X 射线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赤道区表征内爆热斑不对称性的2 P 分量比极区的约高8%,极区的0 P 分量比赤道区大2μm。内爆热斑在极区的压缩要强于赤道区,反映了极区的辐射驱动要比赤道区的强,这导致靶球在压缩停滞阶段形成的热斑形状呈扁椭球。  相似文献   

5.
极紫外(EUV)投影光刻掩模在斜入射光照明条件下,掩模成像图形位置和成像图形特征尺寸(CD)都将随入射光方向变化,即存在掩模阴影效应。基于一个EUV掩模衍射简化模型实现了掩模阴影效应的理论分析和补偿,得到了掩模(物方)最佳焦面位置和掩模图形尺寸校正量的计算公式。掩模(物方)焦面位置位于多层膜等效面上减小了图形位置偏移;基于理论公式对掩模图形尺寸进行校正,以目标CD为22 nm的线条图形为例,入射光方向变化时成像图形尺寸偏差小于0.3 nm,但当目标CD继续减小时理论公式误差增大,需进一步考虑掩模斜入射时整个成像光瞳内的能量损失和补偿。  相似文献   

6.
核散射中罕见的反阴影效应在K~+介子与核的散射中出现了,1988~1990年BNL的系列实验确认了这一反常现象,然而,在核子层次上对此所作的各种理论解释几乎均告失败,因此人们不得不到夸克层次上寻找原因。 Unusual antishadowing appeared in K~+-nucleus scattering, which was reconfirmed byBrookhaven experiments in 1988~1991. Almost all of the conventional explanations of this effectat nucleon level are not successful. One has to search for new interpretations at quark level.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轴锥镜衍射场分布描述与认识,根据积分渐进理论处理了含大数且稳相点不在积分域中的衍射场积分函数,获得了轴锥镜折射阴影区的近轴域衍射场的近似解析解,且发现了该衍射场分布服从泊松散射分布这一新奇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其阴影近轴区域的光强分布很好地服从零阶贝塞尔函数,并且中心光斑直径正比于传播距离,但其强度随纵面传播而衰减。由于照射光束与衍射斑的直径都随传播距离线性增大,二者永远不会重叠,所以理论上这个泊松衍射可传播到无穷远。相对于传统的圆屏衍射实现方式,轴锥镜透镜为超远距离空间中泊松衍射斑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导叶对转涡轮进口热斑迁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1 1/2(无低压导叶)对转涡轮进口热斑的迁移特性,运用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场计算程序对某1 l/2对转涡轮模型级在不同进口温度分布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斑在高压导叶中未发生周向和展向迁移;当进口热斑位于高压导叶流道中间时,高压动叶的热负荷加重;当进口热斑正对高压导叶前缘时,与进口热斑位于高压导叶流道中间方案相比,加重了高压导叶热负荷,但减轻了高压动叶热负荷;综合比较来看,进口热斑正对高压导叶前缘对涡轮冷却设计有利;冷热流体间的滑移速度、二次流效应和浮力效应是影响热斑迁移特性的主要因素;热斑在动叶中的迁移方向主要与冷热流体间滑移速度的方向有关,而与进口热斑相对第一级导叶的位置无关;在高压动叶中,二次流和浮力的作用效果均很明显;在低压动叶中,流体的迁移扩散行为主要受二次流控制,浮力基本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友彬 《光散射学报》2007,19(2):173-178
以激光散射、干涉及衍射理论为依据,研究动态散斑及多普勒效应形成原因,论述两种物理效应的理论基础及相互关系,用实验方法说明物体表面散射元数目及弱散射体对散射场强度起伏的影响,得出动态散斑与多普勒效应的实验方法相同,应用互补性强,仅在两种物理效应的理论解释方面有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透平进口存在热斑及总压梯度时静叶正弯引起的高压燃气透平气热性能变化,分析了静叶正弯对动叶壁面、叶顶和端壁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叶正弯改变了静叶吸力面静压及载荷分布,削弱了端壁二次流,使透平效率略有增加;同时静叶正弯增强了静叶吸力面侧流体从端壁向叶片中部的迁移,削弱了热斑的径向耗散。总压梯度的存在使静叶正弯不会引起动叶壁面二次流结构的显著变化,但热斑耗散程度的减弱会影响动叶热负荷分布。静叶正弯使动叶压力面高热负荷区传热恶化,但可以显著削弱动叶叶顶、下端壁及机匣的高温区域。  相似文献   

11.
搭建了非线性热对流斑图实验装置,在对流水层上下表面形成稳定的温度差,并通过改变温度差实现了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转变过程.利用阴影法对对流斑图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察.  相似文献   

12.
石友彬 《光学技术》2007,33(5):787-790
以散射、干涉及衍射为依据,对动态散斑及多普勒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两种物理效应的理论基础及相互关系,用实验方法说明散射及动态散斑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通过分析物体表面散射元数目对两种物理效应的约束能力来佐证两种物理效应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得出,在激光多普勒条件下,两种物理效应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多谱勒效应能造成散射光强度振荡,这种强度振荡与动态散斑场的强度起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袁吉仁  洪文钦  邓新华  余启名 《光子学报》2012,41(10):1167-1170
利用杂质光伏效应能够使太阳电池充分利用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太阳光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杂质光伏效应提高砷化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在砷化镓太阳电池中掺入镍杂质以形成杂质光伏太阳电池,分析掺镍对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以及转换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电池的陷光结构对杂质光伏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杂质光伏效应掺入镍杂质能够增加子带光子的吸收,使得电池转换效率提高3.32%;转换效率的提高在于杂质光伏效应使电池的红外光谱响应得到扩展;另外,拥有良好的陷光结构是取得好的杂质光伏效应的关键.由此得出:在砷化镓太阳电池中掺镍形成杂质光伏太阳电池是一种能够提高砷化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声致冷原理,利用自制的热声堆,采用常见的材料和仪器,设计了扬声器驱动热声致冷实验演示装置.以空气作工质,在无冷却措施的情况下,系统运行200 s后,实现了13℃的降温及25℃的温跨.  相似文献   

15.
空间太阳电池阵是卫星的唯一供电来源,其在轨服役期间所受的力学作用将直接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因此研究空间太阳电池阵的应力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自主研制了空间太阳电池阵应变测试系统,该系统可监测空间太阳电池阵在模拟真空热循环温度场环境下的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太阳电池阵在高温发生压缩形变,低温发生拉伸形变.相同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冲击波点火内爆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点火热斑压缩及形成机制。分析了传统中心点火的内爆过程,热斑主要经历冲击波压缩和惯性压缩过程,点火主要通过惯性压缩来实现。并仔细分析了冲击波点火的内爆压缩过程,从内爆角度来看冲击波点火并不是压缩和点火分开的两步过程,点火冲击波实际参与压缩过程,点火冲击波对热斑的直接影响很有限,热斑仍然主要通过壳层的惯性压缩实现点火。利用惯性压缩的定标关系及冲击波碰撞对壳层影响规律分析了热斑增压的物理机制,冲击波点火是通过点火冲击波与回冲击波的碰撞来提高壳层的密度,从而实现热斑压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研究1 MeV电子辐照倒置四结(IMM4J)太阳电池InGaAs(1.0 eV)和InGaAs(0.7 eV)关键子电池的退火效应,将辐照后的两种子电池在60—180℃温度范围累计退火180 min,并对不同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下的两种子电池进行了光Ⅳ测试、暗Ⅳ测试和光谱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子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和最大输出功率Pmax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温度越高,恢复程度越大.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InGaAs(1.0 eV)子电池的恢复程度比InGaAs(0.7 eV)子电池小.本文通过对暗特性曲线进行双指数模型拟合,得到不同退火条件下两种子电池的串联电阻及Rs、并联电阻Bsh、扩散电流Is1、复合电流Is2.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两种子电池的Rsh逐渐增大,Rs,Is1和Is2逐渐减小.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恢复...  相似文献   

18.
沈永昭  王开福 《光学学报》1993,13(4):84-384
本文首次提出利用转孔法进行白光散斑照相,研测动态热形变.全部动态过程可记录在一张散斑图上,且在全场滤波分析时可连续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冲击波点火内爆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点火热斑压缩及形成机制。分析了传统中心点火的内爆过程,热斑主要经历冲击波压缩和惯性压缩过程,点火主要通过惯性压缩来实现。并仔细分析了冲击波点火的内爆压缩过程,从内爆角度来看冲击波点火并不是压缩和点火分开的两步过程,点火冲击波实际参与压缩过程,点火冲击波对热斑的直接影响很有限,热斑仍然主要通过壳层的惯性压缩实现点火。利用惯性压缩的定标关系及冲击波碰撞对壳层影响规律分析了热斑增压的物理机制,冲击波点火是通过点火冲击波与回冲击波的碰撞来提高壳层的密度,从而实现热斑压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相移数字散斑干涉计量及其在热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 《光子学报》1993,22(2):172-177
本文首次将相移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应用于热变形的测量中,采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获得了高精度的相位图及位移图。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因素,详细讨论了两种相位算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