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的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的实验中,采用零电流法测遏止电压,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好.不论是采用逐差法还是线性回归法,计算得出普朗克常数的相对误差都在2.5%之下,甚至相对误差小到0.03%,而且通过对该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发现同一次实验数据,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误差竟相差几十倍. 相似文献
5.
6.
笔者在利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误差和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微机在测定普朗克常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普朗克常数h的关键是精确确定遏止电位V_s。对一个反向电流饱和很快的光电管来说,就是精确找出反向电流刚刚饱和时(反向电流曲线“抬头点”)所对应的电位V_s。在现有的测量仪器与方法中,准确测得V_s是一个较困难的事。然而,利用微机去完成这项工作,就显得比较理想。它具有精确性、灵活性、重复性和完成复杂数字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单介绍了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截止电压的三种方法。分别利用三种方法对普朗克常数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对结果做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普朗克常数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常数,利用测角仪器分光计,探索用玻尔氢原子理论来测普朗克常数。根据最小偏向角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原理,利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来研究光的色散规律,测量棱镜材料对不同波长入射光的折射率,得到棱镜材料的色散曲线和拟合方程。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用分光计测出氢原子光谱四条谱线(α,β,γ,δ)的偏向角对应的折射率,由科西经验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波长。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发光二极管的量子发光原理,通过测两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确定阈值电压,根据相关半导体理论,计算出普朗克常数,通过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误差稍大,但作为一种设计性实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成为区分宏观客体和微观客体的界限。普朗克常数的发现,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表明了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这是现代物理学中富有革命性的事件。由于它的发现,物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理论物理学的新概念导致了量子理论的建立。普朗克常数发现前经典物理面临的困难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各分支已相当成熟,建立起了系统的理论,在应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和实验进一步对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经典物理的范畴内无法解决的困难。黑体辐射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时,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00年普朗克(Planck)为解释黑体幅射的能量-波长实验曲线,提出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概念,即任何能量都是某最小能量的整数倍,而此最小能量中的比例系数便是普朗克常数h,h=6·63×10-34焦耳·秒(J·s)。物理学为简化公式常用h-=h/2π,h-称为约化普朗克常数。h是微观现象量子特性的表征。h的提出是对传统物理的划时代挑战,开创了量子力学的新纪元。常数h的推导19世纪末,在物理学上空飘起的一朵乌云是黑体(只能吸收而不能反射或透射电磁幅射的物体)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曲线在整个波段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总是不一致。其中维恩导出的公式适合短波部分而瑞利-金斯导出的公式适合长波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探测线圈四次90°快速翻转法、高斯计法、激磁电流断路法和激磁电流换向法对强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各自的方法误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