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匠才施教"法的概念什么叫"匠才施教"呢?即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算理算法的理论知识,只注重实际操作。就好比瓦匠、木匠师傅带徒弟一样,瓦匠修楼角,木匠修桌椅,其中有很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在珠心算教学中不但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也要做好技能的强化训练,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练效果,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就是如此,特别是在培养幼儿选手的教学训练中,经常会处在一种幼儿学习兴趣与强化训练无法兼顾的情况。因为珠心算的教学相对于其它文体教学要单调一些,让幼儿长期保持在极好的兴趣下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常是幼儿兴趣保持了,却少了强化训练,达不到好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强化训练,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出现了问题,两者很难同时兼顾的现象时常发生。就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3.
珠心算以其形象易学、计算速度快、开发智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肯定。为此.我们汉阳新星艺术幼儿园将珠心算作为我园的特色教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几届小选手多次参加省珠心算比赛荣获金银铜奖若干;更可喜的是我园2012年被湖北省珠协评为“珠心算教学试点先进单位”.并且被中珠协授予“全国珠心算实验幼儿园”称号之一。我园在幼儿珠心算教学方面有着14年的发展经历.现将我们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名题和趣题,不知多少珠心算爱好者为其美妙所倾倒。如果教师能适当的将它们渗透到珠心算教学中,将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例一 猪八戒分馒头自作自受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在路上又渴又饿。孙悟空说:“我去采些野果给师傅解渴。”说完,就一个跟斗翻走了。 猪八戒不甘落后,忙对师傅说:“我去化些馒头给  相似文献   

5.
珠心算“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一课,在教学时,与苏教版教材中计算的部分有共通点,比如情境的创设、借助直观理解算理等,但珠心算也有它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策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四次对比:珠心算与竖式的对比、珠心算加减法的对比、运算法则的对比、基础题目与变式题目的对比,将珠心算教材与数学教材相整合,求计算教学之同,存珠心算学科特色之异。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珠心算原有的课堂化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说教训练,要想符合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模式,并且在新时代幼儿教育中创新与发展,就需要与园本课程相融合,只有在整合理念的引领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才能让珠心算游戏化教学步子扎得更稳,走得更实,才能更好传承珠算文化。秉承“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结合我园特色阳光课程中的美育课程、学雷锋课程、节日课程以及阳光篮球,我们将珠心算游戏化教学有机地融合于其中。以下是我园珠心算游戏化教学与特色课程相互融合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珠算协会联合举办的“珠心算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项目已经启动,如何使儿童对珠心算产生兴趣,活跃儿童思维,发挥早期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省珠心算幼儿园建园十余载,凭借珠心算全脑开智课程和科学施教与严谨管理,成为全省幼儿珠心算教育的示范标杆。近年,该园将幼儿珠心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美结合,实施"梦童养正"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背诵、演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文化为重点,通过古籍吟诵、环境创设、教育活动、亲子互动等多种方式展开,培养了孩子知书识礼、  相似文献   

9.
王晓勃 《珠算》2002,(4):21-21
在对学前幼儿的珠心算的珠算部分运珠规律教学中,基于幼儿知识面的制约,我们采用匠才教授法。所以,我们可以先不问为什么这样做,只要明确怎样做。但是在“怎样做”中,一般叙述运珠规律的语言、描述运珠过程的语言让幼儿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例如,“凑五加,破五减”阶段的教学,一般规律是:下加不够,加五减凑;下减不够,减五加凑。开始教学第一届学前班时,凑数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列运珠操作时,笔者还注意到了要分解难度,把四对凑数的奏五加破五减分成了“&;#177;1,&;#177;2,&;#177;3,&;#177;4”四部分,规律操作分别为“+1(+5-4)/-1(-5+4),+2(+5-3)/-2(-5+3),+3(+5-2)/-3(-5+2),+4(+5-1)/-4(-5+1)”。尽管这样;收效也不好。从幼儿错题的措误过程看,对于算珠的行走路线还不太明晰,记忆起来也不容易。这一阶下来耗时较多,而又&;#177;2和&;#177;3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学活动非单一学科教学,它是以“整合”为清晰主线,贯穿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包含数学与科学)和艺术多领域当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珠心算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之一,我们利用多种途径实现整合教学,顺应幼儿园多元整合教育观念,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本文通过珠心算整合教学案例“毛毛虫的袜子——加‘8’的直接进位加”,探讨珠心算与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领域的有机整合方式,旨在为一线教师在珠心算多领域整合教学中提供可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处于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时期的幼儿,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思维也就格外活跃。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努力将游戏与珠心算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些珠心算方面的粗谈知识,从而启迪和发展了幼儿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幼儿珠心算教学已经整整7年了。在珠心算这项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中,曾经历了从陌生、探索到成熟、创新,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过程。逐渐认识到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最关键。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幼儿学习珠心算,年龄大多在4—7岁之间,针对孩子们活泼、好奇、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年龄特点,每次活动教师都要花大力气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引导孩子们走进设定的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13.
这是黑龙江省珠心算综合实验教学单位——讷河市第八小学二年级校本课,依据课程改革标准将珠心算与数学、英语、语文(作文)等学科整合,活跃了课堂数学情趣,实现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目标,值得各珠心算数学单位在课程改革中借鉴。本刊将连载该校不同年级的具有珠心算特色的校本课,同时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合作,寄来你们在课改中将珠心算与各科教学整合的宝贵经验,共同办好“珠心算与课改”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富有节奏感且琅琅上口,同时吟诵儿歌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发展其思维力,在珠算教学中,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多年来,笔者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编了许多儿歌,并融入到教学中,深受幼儿喜爱,现拿出来与读者一同分享。一、利用儿歌认识算盘,激发幼儿对珠心算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言而喻,兴趣是学习珠心算的首要动力。学习珠心算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15.
珠心算以算盘为主载体,手脑并用,使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从而有效开发幼儿右脑及全脑潜能,促进思维,建立脑映象的优势而风靡全球、经久不衰。我园于2004年起就着力开展珠心算的教学研究活动,把珠心算教学重点放在发展幼儿思维、注意力、记忆力、脑映象等方面进行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谈谈我对珠心算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珠脑速算的教学与训练中,刘善堂先生总结了实行“匠才施教”的方法时,要注意掌握“快领先,准必至”的要领。实行珠脑速算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突出一个“快”字,这样最终才能达到速算的目的。 最初对孩子进行拨珠基本功训练,从定数1连加开始,就要由慢到快,逐步要求快拨  相似文献   

17.
珠心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其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有效开发幼儿脑潜能、建立脑映象、促进促进幼儿日后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激发幼儿学习珠心算的兴趣,是学好珠心算、有效开发脑潜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在对珠心算的宣传,大都重视两种内容:一是说明珠心算的启智作用,二是让幼儿进行当场表演。这两种宣传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引来的疑虑却是:珠心算教学与数学教学不接轨,表演的内容是否属于预练题,表演的学生是否有特异功能。总之,学习珠心算是否影响学业,学习珠心算与将来考大学有何相关?这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如不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9.
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处于形象记忆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幼儿园的幼儿不喜欢安静的课堂,他们对身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更乐于接受通过形象化的图画、音像、实物等方式展现出来的知识。而幼儿珠心算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这与幼儿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缓和这一矛盾,使幼儿珠心算教学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经过理论和实践探讨,形象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前我们开展珠心算教学较多地采用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我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等教育思想被广大教师所理解和重视.由此,我们更多地关注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幼儿。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下,我们开始尝试如何利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珠心算教学,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