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定理 设三角形的Brocard角是θ,外接圆半径是R,则正负Brocard点间的距离是2R1-4sin2θ·sinθ.引理1 将△ABC绕外心O反时针旋转2θ得△A1B1C1,则△ABC的正Brocard点与△A1B1C1的负Brocard点重合.图1证明 如图1,设P是△ABC的正Brocard点,延长AP、BP、CP分别交外接圆O于B1、C1、A1,连结A1B1、B1C1、C1A1.则 ∠PA1C1=∠PB1A1=∠PC1B1=θ.可见P是△A1B1C1的负Brocard点.又易证△ABC≌…  相似文献   

2.
1998年6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1136设P是△ABC内一点,且∠PAB=∠PBC=∠PCA=α(即α为勃罗卡角),则∠B=∠C的充分必要条件为sinα=sinA5-4cosA证明必要性的证明参见《数学通报》1998年第2期问题111...  相似文献   

3.
题 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求证 :sinA sinB sinC >cosA cosB cosC .这是一道三角不等式 ,证明的方法比较多 ,下面给出二种几何证法 .图 1 证法 1图证 [方法 1] 设△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 ,O在△ABC内部 ) ,设其直径为 1,连结AO ,BO ,CO并延长交⊙O分别于D ,E ,F .顺次连结A ,F ,B ,D ,C ,E ,A .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 ,b ,c.∠BAC ,∠ABC ,∠ACB简记为∠A ,∠B ,∠C .∵∠A =∠BEC ,在Rt△BEC中 ,sin∠BEC =a ,cos…  相似文献   

4.
正弦和余弦     
一、启发提问1.如图6-1,在△ABC中,∠C=90°.(1)如果∠A=30°,则ac=,bc=.(2)如果c=2a,则∠A=,∠B=.图6-1       图6-2  2.如图6-2,在△ABC中,∠C=90°.(1)如果∠A=45°,则ac=,bc=.(2)如果a=b,则∠A=,∠B=.3.在Rt△ABC和Rt△A′B′C′中:∠C=∠C′=90°.(1)如果∠A=∠A′,那么:BCAB=B′C′A′B′成立吗?(2)如果BCAB=B′C′A′B′,那么:∠A=∠A′吗?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不…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 正弦和余弦(一)一、启发提问1.如图6-1,在△ABC中,∠C=90°.(1)如果∠A=30°,则ac=,bc=.(2)如果c=2a,则∠A=,∠B=.图6-1       图6-2  2.如图6-2,在△ABC中,∠C=90°.(1)如果∠A=45°,则ac=,bc=.(2)如果a=b,则∠A=,∠B=.3.在Rt△ABC和Rt△A′B′C′中:∠C=∠C′=90°.(1)如果∠A=∠A′,那么:BCAB=B′C′A′B′成立吗?(2)如果BCAB=B′C′A′B′,那么:∠A=∠A′…  相似文献   

6.
设Fx为△ABC的三边a,b,c中除x边的另两边所在折线的中点,称Fx为相对于x边的折中点.对于△ABC的折中点,有如下 定理 如图 1,设Fx是△ABC的折中点,Ix是△ABC中x边对角的平分线与x边的交点,x∈{a,b,c},a≥b≥c,则FaIa、FbIb、FcIc三线共点的充要条件是a=b或b=c. 定理的证明需用到如下引理: 引理 1 条件同定理,则IaIb//FaFb且 证明 如图1,由内角平分线性质得 从而同理有于是,且有 引理 2 如图2,P,Q为△ABC边AB,AC上的点,PQ // BCJ…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1~5小题各3分,6~8小题各4分,9、10小题各5分,共37分)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外角等于的两个内角的和.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cm,腰是底的2倍,则底边长cm.3.△ABC的三个内角满足∠C=∠A-∠B,则△ABC是三角形.4.如图A-14,∠A+∠B+∠C+∠D+∠E+∠F=.图A-14图A-155.如图A-15,AD是等腰Rt△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CD=5cm,则BE=cm.6.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15°,腰的长20cm,则腰上的高是cm.7.等边三…  相似文献   

8.
关于几何恒等式有好多 ,不胜枚举 .今介绍如下一个几何恒等式 ,并给出它的应用 .定理 1 设△ABC的三边a、b、c上的高分别为ha、hb、hc,P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过P向三边作垂线段PD =ra,PE=rb,PF =rc,若设△ABC、△DEF的面积为△与△′ ,则有  4△△′ =rarbhahb rbrchbhc rcrahcha. ( 1)证明 如图 1,因为PD⊥BC ,PE ⊥CA ,PF ⊥AB ,故 ∠A ∠EPF =π ,∠B ∠FPD =π ,∠C ∠DPE =π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 =S△EPF S△FPD …  相似文献   

9.
116 设任意△HBC中,D、E、F分别是△ABC的边BC、CA、AB上的内点,△DEF、△AEF、△BDF、△CED 的周长分别记为m0、m1、m2。m3, =min{A、B、C},则 上述命题可向平面n边形推广,另猜测,在任意△ABC中,有 (吴善和.1999,4) 117 如果△ABC内的三个圆都与三角形的内切圆相切,并且每个圆与△ABC的两边相切,设r、ra.rb、rc分别为内切圆及其余三个圆的半径,则 (赵长健.1999,4) 118 在交叉四边形 ABCD中,a、b、c/及S分别表示其边长和面…  相似文献   

10.
1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b <c,AD是∠A的平分线 ,点D在边BC上 ,1)求在线段AB ,AC内分别存在点E ,F(不是顶点 )满足BE =CF和∠BDE =∠CDF的充要条件(用角A ,B ,C表示 ) ;图 1 题 1图2 )在点E和F存在的情况下 ,用a ,b ,c表示BE的长 .解  1)设∠FDC =∠EDB =α ,则在△DFC中 ,由正弦定理得CFsinα =CDsin∠DFC =CDsin(α +C) .即  CF =CDsinαsin(C +α) (1)在△DEB中 ,同理有   BE =DBsinαsin(B +α) (2 )由 (1) ,(2 )及BE …  相似文献   

11.
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四川师大翁凯庆一、基础知识1、三角形面积公式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上的高分别为ha、hb、hc,半周长为p,面积为S△ABC,则(1)S△ABC=12aha=12bhb=12chc;(2)S△ABC=12bcsinA...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解答1996年8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1026设P为△ABC内一点,AP,BP,CP的延长线交面△ABC的三边于D,E,F.若S△APF=S△BPD=S△CPE,则P为△ABC的重心证明不妨设S△APF=S△BPD=S△CPE=...  相似文献   

13.
正切和余切     
一、启发提问图6-51.如果6-5,在△ABC中,∠C=90°(1)如果∠A=45°,则a=.即:ab=,ba=.(2)如果∠A=30°,则c=a,b=a,即ab=,ba=.(3)如果∠A的大小一确定,那么ab和ba是否也随之而确定呢?2.在△ABC和△A′B′C′中,∠C=∠C′=Rt∠如果∠A=∠A′,则aba′b′反之如果ab=a′b′,则∠A=∠A′吗?二、读书自学 P20~P23三、读书指导1.正切、余切的意义如图(5)中,在△ABC中,∠C=90°,则:∠A的正切记为:tgA=∠A的…  相似文献   

14.
A卷一、选择题:D,D,C,C,D二、填空题:1、∠B=∠C;2、HE、AF、CD;3、BD=DC;4、AD=BD=CF=3;5、3cm;6、交换位置;7、直角;8、PA=PB;9、全等,垂直平分线;10、直角三、(略)四、1、(1)解:∵∠B=∠C...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ABC的AB=5cm,AC=7cm,BC边的长度范围是()(A)5<BC<7(B)2<BC<12(C)2≤BC<12(D)2<BC≤122、△ABC中,BE、CF分别是∠B和∠C的平分线,且BE=CF,那么△AB...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66 如图 ,⊙O1 和⊙O2 是△ABC的边AB、AC外的两个旁切圆 ,E、J、G和F、K、H是切点 ,直线EG、FH交于P点 ,直线EJ、FK交于I点 ,AD ⊥BC于D ,求证 :P、A、I、D四点共线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 沈建平  2 1 5 0 0 6)证明 设BC=a ,CA=b,AB =c ,R是△ABC外接圆半径 ,直线EG、AD交于P′ ,直线FH、AD交于P″,下面设法证明P、P′、P″是同一点 .因为c+AH=a+CF ,所以c + (b-CF) =a +CF ,CF =b+c-a2 .在Rt△…  相似文献   

17.
一个角平分线不等式的加强350015福州二十四中杨学枝笔者在文[1]中曾给出以下定理设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BC=a,CA=b,AB=c,其对应的角平分线长分别为ta、ta、tc,则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1)式取等号.本文仍采用文[1]中...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1 1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4 1 锐角三角形ABC中有内接△DEF ,且FD⊥BC于D ,DE ⊥AC于E ,EF ⊥AB于F ,求证 :S△ABC ≥ 3S△DEF.(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西十四舍 5号 黄元兵  43 0 0 74)证 △ABC三边分别与△DEF三边垂直 ,又△ABC为锐角三角形 ,有∠A =∠DEF ,∠B =∠EFD ,∠C =∠FDE即有△ABC ∽△DEF .又公比q=BCDF =BDDF CDDF=cotB DEDFsinC=cotB sinBsinAsinC =cotB sin(A C)sinAsinC=…  相似文献   

19.
设△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为AD,BE,CF,内心点为I,点D关于BC边中点的对称点为D′,E关于CA边中点的对称点为E′,F关于AB边中点的对称点为F′,则我们有 引理 三条直线AD′、CF′、BE′共点. 证明 由于BD′=CD,CD′=BD,CE′=AE,AE′=CE,AF′=BF,AF=BF′,由Ceva定理及AD、EB、DF共点知 由Ceva逆定理得AD′、BE′、CF′共点.记此点为I′,我们称之为△ABC的伴内心. 性质 1 设厂为么ABC的伴内心,则 AI(b + c)BI(c+a) 77=…  相似文献   

20.
A组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16cm2 ,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 ,△CPD的面积是 .2 .已知a =1,b =2 ,c=3,它们的第四比例项d =;a ,c的比例中项x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之比为 3∶ 2 ,面积为12cm2 ,则菱形的周长为 .4 .已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 ,△ABD和△ACD的面积的比是 2∶3,则AB∶AC =.5.已知 :如图 1,在△ABC中 ,E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 ,延长BC到D ,使CD =13BC ,DE交AC于O ,则CD∶EF =,OC∶OA =.6 .如图 2 ,在Rt△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