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2Cl2-0.1mol/I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2.
在醋酸盐(PH=4.0)-四丁基溴化铵(Bu_4N·Br)-H_2O_2缓冲溶液中,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循环伏安法和数字模拟法等方法研究了肉桂酸(C_6H_5-CH=CH—COOH)的 吸附平行催化波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肉桂酸的还原机理为 EC_dimE’过程,即内桂酸的C=C双键首先发生le,1H~+还原(E)产生一个中间体自由基C_6H_5-C·H-CH_2-COOH,随后该自由基在以le,1H~+方式进一步还原(E’)的同时伴随着该自由基间的二聚化反应(C_dim).由于Bu_4N~+质点的诱导吸附作用,肉桂酸的极谱电流增加,峰电位正移.H_2O_2氧化肉桂酸还原中间体自由基使原C=C双键再生(C’),同时阻止了该自由基的进一步还原和二聚化反应,产生了平行催化波.该催化波的产生机理为EC'过程.H_2O_2氧化肉桂酸自由基的表观速率常数K_f为 1.35 ×10~2mol· L~(-1)· s(-1).提出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极谱催 化波的新类型──由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双增敏的吸附平行催化波.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2H4在间-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铁(Ⅲ)、钴(Ⅱ)、锌(Ⅱ)和镍(Ⅱ)配合物[MTP(о-NO2)TBP,简称MTBP]修饰石墨电极上的催化电氧化反应,测得该系列金属四苯并卟啉的催化活性的顺序为Co(Ⅱ)TBP>ClFe(Ⅲ)TBP>Ni(Ⅱ)TBP>Zn(Ⅱ)TBP≈石墨,考察了Co(Ⅱ)TBP和ClFe(Ⅲ)TBP催化联氨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H^-和N2H4在C  相似文献   

4.
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吸附Pd^2+机理的研究—XP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前2所作VACF氧化还原吸附Pd^2+的研究基础上,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其他分析方法对VACF吸附Pd^2+前后的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VACF表面的还原性基团越多,还原能力越强,越有利于VACF对Pd^2+的氧化还原吸附。凡明利于Pd^2+电极电位提高的因素,都 有利于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适当调节吸附液的P至VACF的氧化还原吸附同样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Ni-P-B超细非晶合金(UFAAP)的制备化学反应。Ni-P-B UFAAP通过在溶液中使用KBH4和NaH2PO2还原NiCl2生成,反应较复杂,涉及6个基本化学方程式。通过临控反应pH随时间的变化,发现总反应分成4个阶段,其中Ⅱ、Ⅲ阶段分别生成Ni-P-B和Ni-B UFAAP。在第Ⅱ阶段收集样品可得Ni-P-B。随着反应物比例n(H2PO2)/n(Ni^2+)的增加,产物中的磷含  相似文献   

6.
王升富  杜丹  邹其超 《分析化学》2002,30(2):178-182
制备了磷钼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P2Mo18-L-Cys/Au)。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ATR-FTIR)光谱表征了膜的组成。研究了该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它在1.0 mol/L H2SO4溶液中,于0.0~0.7V(vs.SCE)间CV扫描出现两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中峰电位分别为Em1=0.334 V,Em2=0.188V,对应着P2Mo18O_(62)~(6-)的两步2电子-2质子反应;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5.01 × 10~(-8)cm2·s~(-1)。该膜电极对酸性溶液中的NO_2~-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还原峰电流与NO_2~-的浓度在2.0 ×10~(-6)~2.0 × 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3,检测限5.0×10~(-7)mol/L。该电极用于模拟水样中NO_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XPS、高温真空XRD及活性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对单组分Fe_2O_3、双组分Fe_2O_3-K_2O催化剂及工业用XH-03催化剂研究晶格氧的性质和钾的助催作用;结果表明,纯Fe_2O_3催化剂表面氧种的还原程度差别较大,反应时晶格氧易于失去,造成缺氧而迅速失活,钾的加入使催化剂生成新的K_2F_e2O_4相,其表面氧种的还原性趋向一定的温度范围,晶格氧数量增加,且其稳定性也增加,从而同时促进了氧转移脱氢和直接脱氢反应的活性,因此认为K_2Fe_2O_4可能是活性相,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应由Fe~(2+)、Fe~(3+)、还原程度一定的晶格氧和K~+组成。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碲杂冠醚(TeB15C5)对Na^+、K^+、Ag^+和Pb^2+的液膜迁移能力,并与相应的全氧冠醚(B15C5)、硫杂冠醚(SB15C5)和硒杂冠醚(SeB15C5)作了比较;同时以SeB15C5对K^+的迁移为例考察了冠醚浓度和盐浓度对迁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恒电位,恒电流,循环扫描等电化学方法,首次制备了邻菲绕啉(0-phen)聚合膜修饰电极,在0.01mol/LKClO4水溶液中,其氧化与还原过程的峰电位分别为+0.04V和-0.53V(vs.SCE),该修饰电极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较好地改善K3Fe(CN)6和Vk3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性质,对维生素C和肼的氧化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位分别降低220mV和562  相似文献   

10.
新型簇合物(n-Bu4N)2「Fe4S4(tpbt)4」(tpbt-2,4,6-三苯基苯硫酚基)通过2,4,6-三苯基苯硫酚和(n-Bu4N)2「Fe4S49S-t-Bu04」在DMF中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合成得到。该簇合物在CH3CN溶液中的「Fe4S4」^3+/2+和「Fe4S4」^2+1/+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0.14和-1.31VvsSCE。  相似文献   

11.
用微干涉测量技术直接测定楔压等温线,研究了电解质浓度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TAB在浓度大于cmc时形成黑膜厚度的影响及膜表面张力与溶液表面张力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黑膜厚度取决于楔压和电解质浓度,随着楔压的增加,液膜厚度减少至一定程度后几乎保持不变,表明黑膜类型的转化是阶跃式的,而电解质屏蔽了液膜两个表面电荷层间的排斥作用,故电解质浓度增加,液膜厚度变小.由楔压等温线得出的膜表面张力的结果说明一般黑膜的表面张力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在聚酰亚胺(PI)膜基体表面原位成膜,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I-PANI)导电复合膜.通过反应历程跟踪、扫描电镜(SEM)及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研究了PANI在PI基体表面原位成膜的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PANI在PI基体表面的成膜过程有3个阶段:含苯胺的结构单元(包括An盐酸盐、An阳离子自由基及低聚物)在PI表面吸附成核阶段、膜快速增长阶段和增长完成阶段;PANI膜由PANI小颗粒逐渐堆积而成,直至覆盖整个PI膜表面;PANI成膜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亲水-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及膜结构的影响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化学吸附,分子沉积,旋涂和接枝成膜等四种大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成膜基材,大分子及其溶液性质和温度对大分子自组装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扫描隧道显微镜 ( STM)是一种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对样品进行高分辨无损测试的表面测试技术 [1] ,它可以在原子水平上反映表面分子或原子的排列分布情况 ,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电子界受到高度的重视 .STM技术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原子力显微镜 ( AFM)特别适合 LB膜的研究 ,能直观地反映出 LB膜中分子排列的微观结构以及表面缺陷 [2 ,3] .我们曾通过真空热解沉积在单晶硅片上的聚酰亚胺L B膜制得了准单晶β- Si C超薄膜 [4~ 6 ] .本文利用 STM技术对聚酰亚胺 LB膜以及由它真空热解而成的 Si C膜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析 .…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散逸自组装制备了聚丁二烯(PB)有序多孔膜。水珠能在冷的高分子溶液表面凝结形成有序的阵列,溶剂蒸发后,高分子材料按照水珠排列的形貌形成了有序多孔膜。两性共聚物的加入能够起到稳定水滴的作用,从而确保多孔膜成为有序的结构。利用聚乙烯可收缩膜将聚丁二烯多孔膜收缩2次,得到长方形、梭形、条形和哑铃形的孔。孔的尺寸从微米级收缩至亚微米级,并对产生各种形状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LB膜修饰电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叶淑玉  郭渡 《分析化学》1991,19(5):612-617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薄膜锂电池以及全固态无机薄膜锂电池,主要对全固态无机薄膜锂电池的发展过程以及其阴极材料、阳极材料、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和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结构的研究,并提出了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以重氮树脂(DR)/聚丙烯酸(PAA)自组装膜的微图案作为模板, 通过DNA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在模板上的层层沉积制备了图案化的DNA膜. 再在其中进行Ag的化学沉积得到图案化的Ag膜. 最后利用低表面能的十二烷基硫醇对Ag膜进行表面修饰, 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质的图案化Ag膜. 其静态接触角达到约168°.  相似文献   

19.
A thick silica gel film, corresponding to the glass film of 10–20 micron in thickness, has been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liquids, hexane and water, using E-40, a partially polymerized silicon alkoxide, as the precursor. The film formation was possible using both acid- and base-catalyzed water, but was greatly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catalyst. Only the trace of a film was observed for the system catalyzed with a strong electrolyte such as HCl, HNO3 or NaOH, while a gel film, corresponding to the glass film of several to 10 micron in thickness was formed with a weak electrolyte such as ammonia, organic acid like acetic acid, citric acid, etc., of similar pH value. The direct introduction of organic base catalyst like triethylamine in hexane wa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use of ammonia water, suggesting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of E-40 to form a gel film takes place in the organic phase, where water molecules, as well as undissociated ammonia or organic acids, can diffuse in.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PVB单分子膜的π~A曲线和稳定性,沉积了优质LB膜,发现将PVB与CdSt2形成交替异质的LB膜能提高膜的光学质量;在CdSt2LB膜的上面封装PVBLB膜能保持CdSt2LB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