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液色谱联合分析煤油共炼产物族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一项可以直接分析溶液中焦油和重质油族组成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配以气相色谱(GC)完成分析检测。分析了煤油共处理(煤油共炼)中,各种原煤、不同催化剂、不同煤油比及操作条件对产品族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分离与场电离和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FI-TOF-HRMS)联用研究了火箭煤油的烃类组成、类型分布和碳数分布。分析时将煤油样品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此火箭煤油中烃类的碳数分布在C8~C16之间;含直链烷烃量占19.9%(w/%,下同),含总环烷烃量达77.7%(其中包括一环烷烃42.9%,二环烷烃33.4%),含芳烃类杂质(均为单环芳烃)含量仅占2.4%;样品中未测得含硫、氮及氧杂环化合物的杂质。该分析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自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的实验是诸多高校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中苯甲酸浓度测定一般采用的是滴定分析方法,该方法分析结果误差大,物料衡算结果差。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甲醇为流动相分离苯甲酸与煤油,使用紫外可见(UV-Vis)检测器(波长227 nm)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滴定分析结果相比,准确度更高,物料衡算回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郭治安  赵景婵  张小辉  田青风 《色谱》2004,22(5):564-564
煤油无法用光谱法测定其总含量,用其他方法测定也有困难。煤油用途广泛。在航空航天领域用煤油作火箭推进剂,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先由供氧泵将液态氧送入燃气发生器,再根据所需产生的能量供给相应量的煤油。因此燃烧器煤油的残留量直接影响下次的使用性能,残留量过高还会引起爆炸。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标记色谱法,以测定液氧/煤油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试完车”、经清洗后煤油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5.
曾平  陈韶 《无机化学学报》1987,3(2):122-127
本文用P204-兰113A-煤油组成的滤膜体系处理钒(Ⅳ)的溶液,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载体、外相pH值、内相酸度、起始钒(Ⅳ)浓度以及乳水比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童清木 《色谱》1986,4(6):361-364
原油伴生气组分复杂,沸程宽,高低碳烷烃组分含量相差悬殊,分析方法难度大,而组分含量的准确测定对石油的勘探、开发、利用、节能和环保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对原油伴生气中戊烷以上的微量烃类,有人采用体积压缩法,煤油吸收法,吸附  相似文献   

7.
煤油共处理油品的族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兖州烟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制备的油品的族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油品主要由烷烃和芳烃组成 ,杂原子化合物含量一般仅为 0 5 %~ 2 0 %。原料煤与油浆比例、反应温度、催化剂对油品族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随初始氢压不同 ,对油品族组成的影响不同 ;在 4MPa初始压力条件下 ,反应气氛 (氢气、氮气 )对煤油共处理和纯油浆制备油品的族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三正辛基氧化膦萃取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用三正辛基氧化膦(TOPO)煤油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钯及用硫脲反萃钯的条件。用等摩尔系列法、饱和法、化学分析法和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TOPO萃取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李蛟  柳仁民 《分析化学》2002,30(8):915-919
选用无毒性的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河水中苯胺的新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内相pH=2,外相pH=11,膜相组成为15%TBP-85%煤油,富集时间为13min的最优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4mg/L;线性范围为0.1-4mg/L。应用于河水中痕量苯胺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ICP-AES法测定U-Mo合金中Mo含量的分析方法。用王水-H_2O_2溶解U-Mo合金切屑样,用20%TBP-氢化煤油作萃取剂萃取分离铀,在光谱仪上直接测定U-Mo合金中Mo含量。取样量为25 mg时,Mo的测量范围为2.00%~20.00%,方法回收率在97%~101%之间,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  相似文献   

11.
煤油是一种理想的吸热性碳氢燃料,其热裂解在高速飞行器的热防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利用加热激波管测量了煤油裂解产物/空气和煤油/空气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657–1333 K,化学计量比1.0,点火压力1.01×10~5–10.10×10~5Pa。通过对高温点火延时数据的拟合获得了两种混合物关于点火延时间和点火条件(温度和压力)的Arrhenius型关系。测量结果显示,在高温区( 1000 K)两种混合物的点火延时很接近,并且点火延时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增加而变短。但在低温区(1000 K),两种混合物的点火延迟特性却非常不同。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时在此低温区域仍然随着温度的减小而增长,没有出现着火延迟的负温度效应;煤油的点火延迟在此温度区域却表现出明显的负温度效应。在830–1000 K温度区间,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时快于煤油的;当温度低于830K时,煤油的点火延迟时却变得比煤油裂解产物的快很多。本实验结果与机理模拟结果的比较显示,对煤油裂解产物和煤油燃烧反应机理的完善是必要的。本研究结果对了解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迟特性和发展高速飞行器再生冷却技术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效利用石油资源和生产高质量石油产品要求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化学组成,而饱和烃作为石油中最主要的一类组分,其分子组成分析是石油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总结了石油饱和烃的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应用,主要包括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单体烃分析方法和基于质谱技术的分子/族组成分析方法.针对石油饱和烃的质谱电离技术,总结了各方法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冯薇荪  汪孟言 《色谱》1989,7(4):249-251
脂肪酸-醇-煤油混合液是一种有色金属萃取剂,它已被一些工厂用来提取矿石中的稀土元素。其作用原理是萃取液中的脂肪酸与矿石中以硫酸盐形式存在的稀土元素作用,从而使与矿石的其他成分分开。萃取液中的脂肪酸可循环使用,醇和煤油作为助溶剂,脂肪酸是萃取液中的主要成分。一般说来,由于自然消耗在循环使用中需在萃取液中补加适量的脂肪酸,以保证萃取效率,这经常是以萃取液的酸值来监控。可是每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酸值下降很快,以致不能认为完全是由于自然消耗而造成,为了探索这种萃取效率陡然下降的原因,我们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这种混合萃取液在使用前后的组成变化,发现这种使用过的萃取液中,除了原来的脂肪酸、醇、煤油三组分以外,还有相当量的第四组分。我们辅之以硅胶柱色谱分  相似文献   

14.
李俊生 《化学教育》2007,28(7):61-6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且金属钠和煤油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在教学中形成一个教师都默认学生也认可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金属钠能保存在煤油中有2点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多孔聚丙烯膜为支撑体,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为膜流动载体的苯酚支撑液膜传输行为;用液-液萃取法测定了N-503/煤油体系中苯酚萃合物组成为1∶1,及在相应的条件下萃取常数Ke′x为53.7;考察了料液相的pH值、载体浓度、实验温度、起始浓度以及解析相NaOH的浓度对苯酚传输的影响,并对该体系分离、传输苯酚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苯酚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直线斜率法对苯酚在N-503/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和膜内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硫酸浸出液中钛和铁的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茹君 《应用化学》2011,28(7):804-808
将粉煤灰的硫酸浸出液,用氨水调节pH值后,用三正辛基氧膦-煤油、磷酸二异辛酯-煤油萃取分离溶液中的Ti4+和Fe3+。 考察了萃取剂、水相阳离子浓度、pH值及萃取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讨论了萃取剂再生条件对提取率及分离产物纯度的影响。 用XRD表征了反萃取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用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了煅烧产物TiO2和Fe2O3的纯度。 分析结果表明,钛的萃取率达到97%,提取率>92%;铁的萃取率达到97%,提取率达到96%;TiO2 和Fe2O3的纯度分别为98%和97%,均可以用作涂料的颜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多孔聚偏氟乙烯为支撑体,N503为膜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Hg(Ⅱ)的迁移行为,测定了Hg(Ⅱ)与N503在煤油溶剂中的萃合物组成和条件萃取常数,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料液相及反萃相中Cl-浓度等因素对Hg(Ⅱ)迁移的影响,获得Hg(Ⅱ)迁移的最佳条件:料液相pH=2.5~3.0,Cl-浓度为0.1 mol/L,载体浓度为0.706 mol/L,反萃相中Cl-浓度为0.8 mol/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Hg(Ⅱ)起始浓度为5.0×10-5 mol/L时,迁移120 min,Hg(Ⅱ)的迁移率可达99.6%.Hg(Ⅱ)在N503-煤油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为1.57×10-5 m,膜内扩散系数d0为7.26×10-13 m2/s,确立了Hg(Ⅱ) 的渗透系数P方程.  相似文献   

18.
在25±1℃下用分配法研究了HDEHP-煤油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Mn(Ⅱ)以及HDEHP-TOPO-煤油协同萃取Mn(Ⅱ)的机理;考察了介质pH、金属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和中性膦氧试剂对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了硝基腐殖酸的化学组成,包括共元素组成、中和当量、分子量、含氧官能团、氮存在形式和红外光谱.得出一种样品的示性式,分子量为1500.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液膜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龙泉  吴纯德 《分析化学》1994,22(2):159-161
本文研究了分离,富集Cr(Ⅵ)的最佳液膜组成和实验条件,确立了兰113B-TOA-煤油-液体石蜡-NaOH液膜体系。用本法富集,测定工业废水中的Cr(Ⅵ),富集倍数达75,相对标准偏差为1.1%,回收率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