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芪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黄芪中铜、锌、铁、镁、钙和铬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芪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4.0%~74.4%,浸留比在79·4%~293.8%,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可溶态中铬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114.6%,铜、锌、铁、镁、钙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3.7%~43.5%。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2.
穿心莲中7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煎煮法对穿心莲中的铁、锰、铜、锌、铝、硼和锶7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用0.45 μm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用LSA-1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并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酸度的条件下,将可溶态中各待测元素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龙胆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煎煮法对丽水当地中草药龙胆中钙、锌、铁、铜、锰、铅、镉和铬等8种元素进行提取,并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溶态中有机态与无机态;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水煎液中这8种微量元素在人体胃肠中分配情况,再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各种形态中的8种元素。研究结果显示:龙胆中8种元素的提取率在34.25%~74.53%,浸留比在49.58%~371.1%,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6.5%~29.8%,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1.3%~108.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锌、铁、铜、锰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中溶出性受酸碱性影响大些。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中草药中重金属元素(铁、锰、铜、锌、镉、铅)的含量,并对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文中提出了中草药样品用硝酸-过氧化氢-水(5+2+1)混合溶液消解,并叙述了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各种形态(水溶态、可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质结合态)的提取方法和试液。结果表明:所测中草药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土壤中铁、锌、铜主要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锰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几种药材中均含有较高量的铁、锰、锌,土壤中也含有较高量的有效态铁、锰、锌,说明中草药与土壤中重金属之间存在有生物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积雪草中铁、锰、锌、铜和锶5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大孔吸附树脂柱和螯合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游离态和非游离态、有机态和无机态、稳定态和不稳定态进行分离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各种形态中的上述5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积雪草中5种元素的提取率为11.88%~22.86%,浸留比为14.04%~31.44%。该法测定各元素的回收率为95.6%~104.3%,相对标准偏差在0.37%~1.14%之间,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产地中药黄芪中铁、锰、铜及锌4种痕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文中叙述了分离各种形态的方法及其试液,包括样品中测定痕量元素总量的试液,水煎液的可溶态和悬浮态的试液,可溶态试液中有机形态、无机形态、稳定形态和不稳定形态的试液,以及水煎药渣中4种元素测定溶液等8种试液的制备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各试液中4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以可溶无机形态的试液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4种元素的回收率在97.6%~102.0%之间。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全蝎中铜、锌、铁和镁4种微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含量进行了研究。文中叙述了全蝎样品中元素的各种形态(可溶态、悬浮态、无机态、有机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各试液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全蝎中4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39.9%~63.2%之间,浸留比在73.6%~126.0%之间,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铜、锌、铁、镁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250.0%~550.0%之间。  相似文献   

8.
结合香青兰的药用功效,对其铜、锌、锰、铁、镁、镍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分别用0.45 μm滤膜、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将香青兰水煎液中铜、锌、锰、铁、镁、镍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有机态和无机态;并采取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水煎液中铜、锌、锰、铁、镁、镍在人体胃肠中的分配情况,建立了上述6种元素的4种形态分离分析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出特性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92%~10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8%以下,铜、锌、锰、铁、镁、镍是各以某种形态为主的多种形态共存的混杂体系.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败酱草中Ca、Mg、Fe、Cu、Zn、Al、P、B、Mn和Sr 10种元素进行提取;用0.45μm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LSA-10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条件下,将水煎液中这10种元素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各形态中的10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败酱草中10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17.2%~84.2%,悬浮态的颗粒吸附率在2.74%~71.6%,加标回收率在95.0%~105.9%,相对标准偏差(RSD)≤2.4%。  相似文献   

10.
新疆茜草中铜锰铁锌钙镁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茜草的药用价值,用煎煮法对新疆茜草中的Cu、Mn、Fe、Zn、Ca和Mg进行了含量和形态分析.用0.45 μm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对水煎渣依次用丙酮和盐酸提取有机态和无机态,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对六种元素的各个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茜草中各个元素的提取率在31.5%~45.2%之间,六种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1%~1.23%,回收率在92.5%~104.7%.  相似文献   

11.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延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Zn、Cu、Cr、Cd、Pb和Mn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形态提取,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对其中各元素的总量及其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Pb、Cd多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6.84%和78.59%, 对生物具有潜在有效性。Zn、Cu、Cr多以稳定的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不易迁移到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2.
为对生血宁片中Fe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采用了溶剂法、树脂法制备相应供试品溶液,通过微波消解与ICP-MS法测定了生血宁片中Fe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生血宁片中Fe元素主要以稳定态形式存在,既以有机态又以无机态形式存在,且主要以Fe2+的稳定结合态的形式存在。通过离子树脂筛选出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为价态的分离提供一新方法,且进一步证明了Fe元素的起效形式,同时为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药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和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考察了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五个重金属元素的宏观结合形态,并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上述五个重金属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行为。研究发现,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均主要与非黄铁矿类矿物质相伴生, 且高达40%~60%赋存在硅酸盐类矿物质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束缚的离子可交换态600℃前即可分解转化,而其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才能分解挥发;Co、Ni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可部分转换为有机结合的离子可交换态;而Cr、V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部分转化生成了新的热稳定相。在500℃~900℃范围内,Pb属半挥发性元素,Cr, Co, Ni, V属难挥发性元素。微量元素的挥发性极大地受其伴生环境、共存活泼元素等的影响,硅铝酸盐类矿物质对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川芎中锌、锰、铁、钙、镁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药川芎中锌、锰、铁、钙、镁五种元素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川芎可溶态中锌、锰、铁、钙、镁分为游离态和非游离态,建立了两形态的分离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可溶态中锌全部以游离态存在,不存在非游离态;钙和镁存在少量非游离态;锰和铁存在超过50%的非游离态。  相似文献   

15.
污水厂污泥堆肥后重金属形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好氧静态强制通风堆肥工艺,研究了污水厂污泥与稻草、锯末、粉煤灰、磷矿粉、石灰按不同比例混合堆肥前后重金属在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种不稳定态和包括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的稳定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试验可以显著降低污泥中交换态Cu、Pb、Zn、Cd和As的含量,提高其它形态的含量。由此可见,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活性并保持养分,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的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进行了分离, 并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和残渣态组分吸附铜、锌的特性. 结果表明, 0.1 mol/L NH2OH·HCl+0.1 mol/L HNO3, (NH4)2C2O4-H2C2O4缓冲溶液和体积分数为30%的H2O2可选择性地萃取分离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的锰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 萃取率为63.15%~97.59%, 同时对非目的组分影响较小;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对锌的吸附能力, 且生物膜及其各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高于表层沉积物及其相应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 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非残渣态组分对铜、锌的吸附能力均大于残渣态组分, 且非残渣态组分中锰氧化物的单位吸附能力最强, 其次是铁氧化物, 而有机质的单位吸附能力较弱, 比锰氧化物低2个数量级, 说明生物膜对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作用强于表层沉积物, 而表层沉积物(生物膜)中金属(铁、锰)氧化物对水中痕量重金属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集的生物膜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对从松花江中采集的生物膜中锰、 铁、 铜、 铅、 锌及镉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 考察了生物膜上铁、 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吸附重金属的相对作用, 同时讨论了在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时所建立的选择性萃取方法对于采集的生物膜组分分离的适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 在采集的生物膜上痕量重金属以铁、 锰的氧化物为主要结合形态存在, 以此种形态存在的铜、 锌、 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62.9%, 58.3%, 53.8%和32.6%, 而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铜、 锌、 铅和镉, 分别占其总含量的1.1%, 0.6%, 9.9%和1.8%, 表明采集的生物膜上铁、 锰氧化物在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而有机质的作用相对较小, 与以往利用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规律一致. 进一步分析表明, 如扣除生物膜上铁的残渣态部分, 则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采集的生物膜上的铁、 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分离开.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6种温里类中草药(即香附子、干姜、肉桂、细辛、高良姜及小茴香)中4种痕量元素铜、铁、锌及锰的含量。样品用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消解后加入过氧化氢,并蒸发至近干,残渣溶于硝酸(1+99)溶液中后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标准曲线分别用上述4种元素的标准溶液制作。按此方法分析了上述6种中草药中铜、铁、锌及锰4种痕量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作了回收试验,测得4种痕量元素的回收率在93.5%~109.0%之间。  相似文献   

19.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菠菜中镁、锌和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8.0缓冲溶液中,以8-羟基喹啉为螯合剂,镁、锌和铜均与8-羟基喹啉生成螯合物,加入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用浊点萃取分离富集菠菜样品中镁、锌和铜。分取部分表面活性剂相用乙醇定容至25mL,所得溶液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对影响浊点萃取的因素和共存离子的干扰等进行了试验并予以优化。镁、锌和铜的检出限(3s/k)依次为0.057,0.064,0.032mg.L-1。应用此法测定了大叶菠菜和小叶菠菜中3种元素的含量,在两种样品中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镁的回收率在93.3%~100.5%之间;锌的回收率在91.7%~97.9%之间;铜的回收率在94.0%~107.1%之间。  相似文献   

20.
成都经济生态区大气降尘中镉赋存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成都经济生态区不同区域的24个大气降尘样中镉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的镉主要以残留态形态存在;各形态镉在总镉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是:残留态,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镉、碳酸盐结合态镉这两种具有较高生物有效性的形态镉在总镉中所占的平均百分比含量分别是6.420%和8.917%;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镉这三种形态镉生物有效性很低,分别在总镉中所占的平均百分比含量分别是3.419%、2.365%和78.907%。通过分析可得出,汽油和煤的燃烧以及工厂排放镉能加大城市大气降尘的镉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