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定华 《数学通讯》2012,(Z3):19-21
题目甲、乙、丙三人传球,第一次球从甲传出,到第六次球又回到甲手中的传球方式有种.思路1画出树状图,即可得到答案,有22种,图略.图1图2思路2如图1和图2所示,甲、乙、丙三人传球,可以发现,当且仅当在六次传球中,按顺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与按逆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之差  相似文献   

2.
一道数学题的几何背景探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数学通讯》2008,(6):23-24
第20届伊朗数学奥林匹克中有这样一道吸引大家眼球的试题:题1 设α,b,c∈R+,且α^2+b^2+c^2+αbc=4,证明α+b+c≤3。  相似文献   

3.
对一元函数二阶导数的几何意义进行阐释,认为一元函数的二阶导数是描述函数对应曲线的曲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二阶导数的绝对值与曲线曲率成正比;在驻点处,二阶导数的绝对值与曲率相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道求二阶偏导数的题目进行探讨,提出4种求解方法,即可以先求偏导函数再代值,也可以先代值再求导,还可以利用偏导数的定义等,进而培养学员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5.
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的另一"误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1]举例剖析了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的一个“误区”,指出:“当点P在曲线y=f(x)上,要求过点P的切线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点P本身即为切点;二是切线是以曲线y=f(x)上的另一点Q为切点,但该切线恰好过点P.”作为文[1]的补充,本文举例剖析另一“误区”.题目曲  相似文献   

6.
王申怀 《数学通报》1995,(11):38-39
利用导数求费尔马问题的解王申怀(北京师范大学100875)数学通报95年第1期《谈谈斯坦纳树》一文中诸丁柱教授介绍了费尔马问题,并用力学模拟方法解决此问题,如果在平面上我们引进坐标,则费尔马问题就可化为求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即:设平面上三点P1,P2...  相似文献   

7.
<正>题目设函数f(x)=-a(x2+1)1/2+x+ a,x∈(0,1)a∈R+.若f(x)在(0,1)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错解f′(x)=(-ax)/(x2+1)1/2+1,∵f(x)在(0,1)上是增函数,∴在x∈(0,1)上有f′(x)>0,  相似文献   

8.
王胜林  方久福 《数学通讯》2010,(9):38-38,40
问题 已知函数f(x)=-+x3+ax2+b(a,b∈R),若函数y=f(x)的图象上任意不同两点连线的斜率小于2,求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周长最小者是等腰三角形,运用这一模型解题.在解题中注意总结规律,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刊登于2009年<上海中学数学>第1-2期上的<高考试题中的k阶差分数列>(下称文[1]),本应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然而文[1]的例3,由于忽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致使计算全部错误,从而导致结论全错.为了便于分析错解的成因,先把原题解答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从导函数定义可以看出,导函数是将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取极限,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函数,得到瞬时变化率,即切线斜率.通过切线斜率符号来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点,体现了以微观驾驭宏观的思想,非常直观.下面,用两个含参数函数为例,研究恒成立问题和零点个数问题,体会导数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韦达定理是:x1+x2=-b/a,x1x2=c/a,设不过原点的二次函数y=ax^2+bx+c=0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与y轴的交点是C(0,c),过A、B、C做圆M,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数学》2010年9月(下)发表了田茂江老师的《一类新的绝对值最值问题》,文中讨论了形如|x-a1|+|x-a2|+|x-a3|+…+|x-an|其中a1≤a2≤…≤an一类绝对值问  相似文献   

14.
<正>先看下面三个小题目及分析:(1)求函数f(x)=|x-a|的最小值.分析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当x=a时,函数f(x)取得最小值f(a).(2)求函数f(x)=|x-a_1|+|x-a_2|(a_1相似文献   

15.
曲线y=f(x)在点x0的导数f′(x0)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我们通常用导数的这个几何意义来研究一些与曲线的切线有关的问题,但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忽视对切点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引起错解.本文仅对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引起的误解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王国栋 《数学通报》2006,45(1):28-30
我在一次高三数学复习测试中选用了这样一道题:“设函数f(x)=x^2+x+a(a∈R”)满足f(n)〈0,判断f(n+1)的符号,”结果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出来,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听了老师讲解后还是不得其解,事后,我反复思考,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仔细了解发现:学生不善于从几何角度考虑问题,不善于利用几何意义解题.以下是大多数学生解题时受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两个非零向量a与b的数量积在定义上为a·b=|a|·|b|cosθ为向量a与b的夹角).  相似文献   

18.
<正>无理函数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各种考试的宠儿.纷繁复杂的试题让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头疼,也让老师在教学中不知所措.查阅文献,大多作者对于该类问题多是采用换元、构造等一些技巧性非常强的方法.乍看这些解法甚是精美,细想一下,作为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的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Ito公式及Ito积分的性质求出了布朗运动和几何布朗运动的矩的一般形式,同时指出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求其他扩散过程的矩.  相似文献   

20.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三大数学工具之一,平面向量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难点,有关平面向量的命题也越来越灵活.向量问题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坐标法、基向量法、几何法.而几何法具有直观性和简捷性的特点,同时它具有的灵活性也使得它不易被掌握,但用好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却能使很多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